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第五门第八子摄颂曰。
  不应居贮座  不诱他求寂
  不为誓赌物  亦不食虎残
  缘处同前。听法之时应敷座席。时有求寂亦居软座。因而睡着遂失便利污其座褥。苾刍白佛。佛言求寂不应坐软座褥。时具寿舍利子求寂准陀来听法时。苾刍便与鞕枮令坐。问言大德。何故与我坚硬座物。答言软座佛遮。求寂报言大德。我岂同彼有过失耶。佛言若有用心求寂。与其软座余即不应。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诃责求寂。遂便遣出逝多门外啼泣而住。时邬波难陀见而问曰。汝何意啼。答曰被师诃责。报言子来我当与汝衣钵及钵络腰绦之类。随所须者不令阙乏。遂唤归房白佛。佛言于弟子处诃责之时。不应决舍可作带缰弃。留眷念心还拟收摄。应令苾刍开语求寂。彼言我今不用彼亲教师。大德邬波难陀。我所须者咸皆供给。我更不能往旧师处。彼师闻已作嫌骂言。我与出家而邬波难陀遂诱将去。苾刍白佛。佛言苾刍不应诱他弟子。辄诱将者得吐罗底耶罪。是破僧方便故。
  缘处同前。是时六众有缘事时。即便引佛法僧宝而为咒誓。或引邬波驮耶阿遮利耶而为咒誓。有信敬俗人闻咒誓时作如是语。我等俗流尚不引佛及师为誓。仁等出家何故引佛及师而作盟誓。是所不应。彼默无对。苾刍白佛。佛言俗生讥耻时合其宜。然出家者本求实语不应盟誓。若作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是时六众苾刍随有事至。即以衣钵腰绦等物而为赌货。俗侣见时共生讥耻。告言仁等岂可同俗流耶。缘有事来便赌衣钵斯非合理。答曰有何非理。岂啖葱蒜而饮酒耶。彼便默尔苾刍白佛。佛言俗人讥耻诚是合宜。苾刍不应赌物。作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六众苾刍每于晨旦。于寺阁上遥望野田。或见烟浮或观鸟下。便往其处睹有何物。曾于一时见前事已躬往观之。于丛林处有虎残肉。喜而持来入逝多林。其虎寻气来至寺所。夜于门外啼叫出声。世尊知而故问阿难陀曰。何意虎来大声啼叫。阿难陀曰。彼虎所藏余肉。尊者近喜持来寺中。佛言苾刍食虎残耶。白佛言食。阿难陀如师子王杀好糜鹿。敢其精肉饮鲜血已决舍而去。然其虎类食肉既饱藏举残肉。是故苾刍不食虎残。食者得越法罪。然众首上座所有行法。我今当制。凡是上座见行肉食。时应可问言此是何肉非虎残耶。又非不应食物不。不问而受得越法罪。
  第五门第九子摄颂曰。
  不合自藏身  不为言白等
  若得上价緂  卖之应共分
  缘处同前。于一城中先有僧寺。时难陀邬波难陀因行人间遇到此寺。于时大众多获利物。时诸苾刍虽见此二。知其恶行曾无一人为解劳者。时邬波难陀白难陀曰。阿遮利耶此诸黑钵常生傲慢。我等宜可为作恼缘。且共潜身隐居一处。观彼如何分张利物。答言甚善应如是作。遂即隐身窃观分物。既见分已。报言斯分不善。是恶分张。仁可白众言欲分衣。报曰分时不见今何处来。苾刍白佛。佛言欲分利时先白众知。僧有利物今欲共分。所有苾刍不应辄去。时诸苾刍重聚其物。普告众知不应出食。即分其物。时彼二人还自藏隐。及众分了同前出告此不成分。报言先已告众。仁何处来。二人告曰。虽言告知可鸣揵稚。苾刍白佛。佛言言白告知复打揵稚方可分物。时诸苾刍复还敛物。告众令知复打揵稚共分其物。二人复藏分了方出。同前诘责。诸人报曰。岂可不闻告众及揵稚声。即便告曰。虽告众知及鸣揵稚。仁等岂可共行筹耶。苾刍白佛。佛言言白告知复打揵稚。并可行筹方共分物。时诸苾刍复还敛物。为三事已。如前复藏分了方出同前诘责。诸人告曰。具寿何故如是故恼众僧。告白揵稚并复行筹。故不现身待了方出。答曰仁等何故云我恼僧。仁等岂可对众行耶。此总不须我今出去。苾刍白佛。佛言虽作三事仍对众行。若不现前即不须与。斯曰善分勿致疑惑。然诸苾刍不应故作恼众僧事。若故恼者得越法罪。
  缘处同前。时给孤长者以寺舍与四方僧竟。便用种种上妙彩色内外图画。此城人众既闻长者图画已周。竞来观看遂有无量百千人众皆集寺中。城内有一大婆罗门以是胜人众所钦尚。于大王家得一毛緂。即便披服作玩好心。入逝多林周观寺宇。发希有念便将毛緂施四方僧(此中虽言四方意与现前非常住僧也)如佛所说有现衣物乃至截为灯炷平等共分。苾刍遂便割緂为片众共分张。时婆罗门夜作是念。彼是上緂我宜与直。赎取将来。旦起入寺至其门所。见诸苾刍问言圣者。我所施緂人作何用。苾刍报曰。仁可随喜。我等割破大众共分。一人告曰。我将作帽。一云作靴一云缴腰一云拭钵巾。报言圣者。彼是上緂因何截破。宜应出卖既得钱贝众可共分。苾刍白佛。佛言彼婆罗门所言称理。是故苾刍若得如是上价緂时。卖取钱贝然后共分。
  第五门第十子摄颂曰。
  五皮不应用  余类亦同然
  若患痔病时  熊皮履应着
  缘处同前。时六众苾刍自相谓曰。难陀邬波难陀于此城中所有人众。我等皆从乞得饼直。然于王家调象师边曾不见施。今可就觅或容见与。一人报曰。应如是作。然须豫设少多方计。应取师子皮以为鞋履。于系象处上风而行。象闻气时即便惊走。答曰善计。我今且去从彼乞求。若得者善若不与者怖象未迟即于晨朝诣调象师处。报言贤首。仁等何太无求福心。曾于我等不施少多饼果之直。彼言圣者我等岂可系属于仁。以饼果直共相供给。六众闻已点头唱诺弃之而去。遂于他日着师子皮鞋。于其象处上风而立。时彼群象闻师子气。遗失便利惊怖奔驰。时彼象师钩斸象顶不能令住。六众遥见告言贤首。急牵急牵。答言钩斸不住如何手牵。六众报曰。我能令住。答言圣者。若能令住斯成大恩。六众曰。共立盟言。若能与我饼果直者我当令住。报言即与。彼便急步至象下风。象不闻气。即不惊走。诸调象人问言圣者。仁解咒耶。答曰我无异术。若如是者云何令象怖不怖耶。彼便以实告彼象师。彼言圣者。仁等如何作斯非法不饶益事。若其王家最胜大象。因此惊怖走入山林。仁等必当招大罪罚。彼闻微笑默尔无言。苾刍白佛。佛作是念。由诸苾刍着师子皮鞋有如是过。即告诸苾刍曰。汝等从今不应更着师子皮鞋。若着此者得越法罪。闻佛不许便用虎皮而为鞋履。佛言此亦不应。然有五种爪牙等兽皮不应用。所谓智象智马师子虎豹。佛不听已。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若更有余爪牙之类皮得用不。佛言亦不应用。用者得恶作罪。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身婴痔病。诣医人所告言贤首。我有痔病幸为处方。报言应用熊皮作鞋着时病差。答曰世尊未许。医言。佛是大慈必应见许。苾刍白佛。佛言为病应着。多重难得。佛言若无。应取一重并毛替其履底。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二十
  第六门总摄颂曰(此二颂摄至第三十一卷半)。
  猛兽筋不应  灯光及勇健
  驮娑度尼法  因许乔答弥
  尼不前长者  可与余卧具
  不合灒水污  第六总应知
  第六门第一子摄颂曰。
  猛兽筋皮綖  拥前复拥后
  两角及尖头  诸靴皆不合
  缘在室罗伐城。佛言苾刍不应用五猛兽皮有爪牙者。谓智象智马师子虎豹。是时六众用彼兽筋还同有过。佛言不用此筋而缝鞋履。六众便用皮綖有过同前。复用其皮补鞋。佛言皆不合用。如是应知履屦之属。若拥前拥后两角尖头。麻履诸靴皆不应着。皆越法罪。除两三重革屣(如斯之类西国人皆不着若是外国寒乡为活命因缘持心方用)
  内摄颂曰。
  四大王初诞  光明普皆照
  父母因斯事  各为立其名
  尔时菩萨在睹史天宫。王舍城中有王名曰大莲花。以法化世人民炽盛。安隐丰乐无诸盗贼。室罗伐城王名梵授。唱誓尼城王名大轮。憍闪毗城王名百军。此等四王皆是法王。以法化世广说如余。是时菩萨于天宫上。以五种事观察世间。云何为五。一观远祖。二观时节。三观方国。四观近族。五观母氏。六欲诸天三净母腹。摩耶夫人因寝梦见六牙白象来降腹中。于时大地六种震动。放大光明遍满世界胜天光明。世界中间黑闇之处。日月不照悉皆明了。所有众生皆得相见。菩萨生时如下所说。四大国王皆诞太子。见大光明如镕金色。各各自言由我生男威神力故。能令天地光曜希奇。各为立名用符灵瑞。时大莲花王告众人曰。我子生时如日光影。乾坤洞照胜妙希奇。应与我子名曰影胜(梵云频毗娑罗)其梵授王告众人曰。我子生时。光明殊胜。普照世间。应与我子名曰胜光。其大轮王告众人曰。我子生时如大灯光遍皆明照。应与我子名曰灯光。其百军王告众人曰。我子生时光如日出无不明了。应与我子名曰出光。各各自谓子之功能。然并不知由菩萨力。
  内摄颂曰。
  腹中天守护  生已蹈莲花
  举手独称尊  灌洗花衣落
  尔时菩萨降母腹中。天帝释主令四天子。各持器仗守护其母。勿令人及非人辄为损害。菩萨处胎不为胎中血垢所污。譬如众宝聚在一处不相沾污。菩萨在腹亦复如是。又如清净妙琉璃宝置五彩上。明目之人分明见别。母观腹内分明亦尔。母虽持胎身无劳倦。自然奉持五种学处。谓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于诸丈夫绝淫染意。十月满足往蓝毗尼林攀无忧树枝。暂时伫立便于右胁诞生菩萨。尔时大地六种震动。放大光明与入胎无异。菩萨生时帝释亲自手承置莲花上不假扶侍足蹈七花行七步已。遍观四方手指上下作如是语。此即是我最后生身。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梵王捧伞天帝执拂。于虚空中龙王注水。一温一冷灌浴菩萨。初诞生时于其母前。自然井现香泉上涌随意受用。又于空中诸天下散嗢钵罗花钵头摩花。拘勿头花奔陀利花。并余种种奇妙香末。天妙音乐自然发响。天妙衣缨从空乱坠。更有众多奇妙灵瑞。如余处说。
  内摄颂曰。
  阿私多睹相  那剌陀劝师
  五百瑞现前  父王立三字
  于时南方于大山中。有古仙人名阿私多。善知世界成坏时节。时有一人名那剌陀。聪明辩慧数来参谒。阿私多仙共论世间成坏之事。闻已伤叹即于仙处而为出家。后于异时共此仙人在石窟中。见光明照异相希奇。即说伽他问其师曰。
  何故此光明  遍照犹如日
  充满山林处  忽现此希奇
  仙人答曰。
  若是日光便赫烈  今此凉冷现希奇
  必是无上牟尼尊  初出母胎彰此瑞
  此是菩萨出胎相  光明清净世希有
  譬如金色满十方  腾照三有皆明彻
  那剌陀白其师曰。邬波驮耶。若如是者。今可共行往观菩萨。师曰子今知不。菩提萨埵有大威神。无量诸天悉皆云集。我等虽至顶谒无由。待入城中为立名已。如其重出我望逢迎。菩萨生时阐铎迦等。五百侍者同时而生。阐稚迦等五百侍女亦同时而诞。上象厩马皆生五百。五百伏藏自然开发。邻国诸王皆奉信物。大臣见已白净饭王曰。大王今日国祚兴隆。王子诞生嘉瑞咸应。五百侍男五百侍女。上象上马各生五百。五百伏藏自然开现。诸国朝宾奇珍总集。王闻告已心大欣跃。告大臣曰。太子生后诸事皆成。宜与立字名一切事成(梵云萨娑頞他悉陀)此是菩萨最初立字。号一切事成。是时菩萨乘四宝舆。无量百千人天翊从入劫比罗城。诸释迦子体怀憍慢立性多言。菩萨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王见是已报诸臣曰。诸释迦子体怀傲慢立性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应与太子名曰释迦牟尼。此是菩萨第二立名。时此城中有旧住药叉名释迦增长。时人敬重立庙祠祀。但是释种生男女已。令净澡浴抱至药叉处而申敬礼。时净饭王以上酥蜜满太子口。告大臣曰。可抱太子往礼药叉。大臣抱至。时彼药叉遥见太子即自现身。至菩萨所顶礼其足。臣归白王。王闻是已生希有心。今我太子于天神中更为尊胜。应与立字名天中天。此是菩萨第三立名。
  内摄颂曰。
  付母养太子  令观大人相
  阿私多远至  亲睹牟尼形
  尔时父王便以太子付诸养母。随时澡浴乳哺饮食。常令安隐适悦身心。养母便以上妙涂香涂摩身体。具诸璎珞授与父王。王即抱持瞻视欢喜。即便总命诸婆罗门。国中所有解占相人知算计者令观太子。告言君等宜可瞻察。我闻古仙作如是说。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者有其二事。若在家者当为轮王。普王四洲以法化世。七宝成就。所谓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千子具足。勇健忠良能伏怨敌。周圆海内无诸患恼。人民丰乐安隐而住。若出家者剃除须发。服袈裟衣成等正觉。有大名称充满世间。时诸相师闻王说已。悉共观察咸白王曰。诚如大王所说之事。三十二相若成就者。唯有二事谓轮王及佛。乃至有大名称充满世间。王复问曰其相云何。时彼相师悉皆具答。一一别指三十二相。具有广文(以共余经及律论等事无差别故不烦译)
  尔时阿私多仙人告那剌陀曰。摩纳婆比者菩萨已入城中立三名讫。我等宜往礼拜瞻颜。各乘神通腾空而去。由彼菩萨威神之力。去劫比罗城可一驿许。遂失神通足步而去。既入城已到王门所。报门人曰。汝去白王。阿私多仙今至门首。使去白王。王曰随入谁遮大仙。即诣王所王见仙至。遥唱善来奉吉祥事。为洗足已妙师子座安置令坐。王礼足已白言大仙。何事得来。仙说伽他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