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不举草敷具学处第十五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南方有二苾刍。来至寺中敷草卧具去不收举。致损房舍。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于僧房内。若草若叶。自敷教人敷。去时不自举不教人举。若有苾刍不嘱授。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言僧房者。谓四方僧伽房舍。下皆同此。若是私处但得恶作。言房舍者。于四威仪得为受用。言敷具者。若草若叶而作敷具。去时者。谓离势分。势分多少如上已明。又不嘱授者。谓有苾刍应须嘱授。然诸苾刍受他嘱授。即应存心为作其事。不依言者。得恶作罪。若于寺中有草敷具是常所敷。主人遮时即不须却。境想如前。然此草敷有二种坏一风所吹。二虫蚁食。亦如上说。若白衣舍。当须问主依他所说或去或留。若违言者得恶作罪。阿兰若处举起方行。不举动时得恶作罪。若染衣时于草上晒。问主同前。若经行时将草布地。不可日日常为收举。然于去时总须缚束挂树当行。于大会处草荐坐时。且应收举置之一畔。若会了后应即除弃。牛粪土屑洗手所须。安瓦器中勿令损坏。
牵他出僧房学处第十六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苾刍由嗔忿故。于四方僧住处。夜牵门徒令出。其事同前。因摄受门徒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嗔恚不喜。于僧住处牵苾刍出。或令他牵出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言余缘者。舍欲崩倒。牵出病人者无犯。若有苾刍是斗诤者。先无诤事能令诤生。现有诤事令转增长。戒见轨式多有亏损。如此之人嗔而曳出。若无善心亦得恶作。此中犯者或为赀财。或念仇隙。或因利养而生嫉妒。或由毁谤师主门徒及余知识。生嗔恨故。若自牵若使人牵。出住处时咸得本罪。若曳衣钵得恶作罪。若以书印等令他牵出者。得突色讫里多。若尼住处授学人处。或先犯人。或非人等所住之处。或自私房。或求寂住处。或于空处。或外道处。于斯等处曳出清净苾刍。得恶作罪。在僧伽处。作僧伽想境想六句。二犯堕罪。四皆恶作。无过苾刍作无过想亦有六句。初重次轻。后二无犯。若破戒人大众应共驱出。若恐斗诤者。应为恐胁。持其衣钵方便令出。若倚门若抱柱。咸应斫去。并推出之。若事殄息。所斫截处僧应修补。若于门徒。或于余人。为诃责心。冀其惩息。牵出房时无犯。然不应令出其住处。应以五事呵责门徒。谓不共语。不共受用。不受承事。遮善品。舍依止。有五过失。应呵责。无信心。有懈怠。出粗言。亲恶友。不恭敬。若不应呵而呵。应呵不呵。得恶作罪。若无破戒罪。但难共语者。应为曳缰法而折伏之。应遣智人就彼开谏。令其息恶而来忏谢。舍前五事应忍恕之。不应恕而恕。应恕不恕。皆得恶作罪。
  若已近圆人不行恭敬。不堪教诲者。应与六物驱令出去。若是求寂与上下二衣亦驱令去。若于住处龙蛇忽至。应可弹指而语之曰。贤首。汝应远去。勿恼苾刍。若告已不去者。应持软物而罥去之。勿以毛绳等系。勿令伤损。于草丛处安详解放。待入穴已。然后舍去。若弃蚤虱等。不可随宜辄便弃地。应于故布帛上观时冷热而安置之。此若无者。应安壁隙柱孔任其自活。如前所制。不依行者咸得恶作。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十
强恼触他学处第十七
  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邬陀夷苾刍欲恼他故。久在门外。共人谈说。夜唤开门入房强卧。自恃陵他因生恼触。其事同前。由不忍烦恼。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于僧住处。知诸苾刍先此处住。后来于中故相恼触。于彼卧具若坐若卧。作如是念。彼若生苦者。自当避我去。波逸底迦。
  知诸苾刍先此处住者。或自先知。或因他报。故相恼触者。谓故恃强力触恼前人。卧具者。谓床座毡褥。言生苦者。谓礼敬时生苦。或承事时供养时。看病时请教时。读诵时咨问时。与欲时饮食时。受施时坐卧等时。悉皆生苦。但使发心作恼他意。令他生苦。于僧住处皆得本罪。于余住处咸得恶作。设僧住处不作恼心。强卧之时亦得恶作。若有余缘者无犯。此中犯者。若他先住作先住想疑。恼时堕罪。非先住人作先住想疑。是先住人作非先住想。故为恼乱者。亦得恶作。若令未近圆人生恼触者。得恶作罪。于尼住处等令他恼时。亦得恶作。时邬陀夷广为恼触。若见苾刍粗食不足。劝令诵经竟夜不卧。若见他得饱满美食。令其彻晓端坐系念。若是寒时遣居露地。以冷水洒经夜为扇。若在热时遣居密室。近火而住。盖以毛緂。或于住处无大便处。他置瓮器拟夜所须。并皆打破。令诸苾刍事有废阙。遂于水窦放弃不净。便将此事遍告白衣。或故服泻药诈现病状。寝卧于床。令问病人久立劳倦。又于苾刍禅思读诵作业之处。令他起动妨彼进修。闻有怖至不许闭门。欲彼惊忙不得眠睡。苾刍不应大小行处久卧门边。妨诸来者。凡作故心恼苾刍者。咸得堕罪。又亦不应于大小便处久作经行。到此室时不依大小。在前至者即应先入。便利既了不应久住。洗足之处须依长幼。僧伽器物下至染器。在前用者皆待事毕。不得依年大小夺。先用者亦不应器中安少染汁。作留滞心废他所用。读诵经时先来已坐。不应依大小令彼起避。僧伽剃刀若用了时。应复本处。不应。留举更备后须。此等不依行者。咸得恶作。
故放身坐卧脱脚床学处第十八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波难陀由怀忿恚。坐脱脚床打伤乞食苾刍。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于僧住处。知重房棚上脱脚床。及余坐物。放身坐卧者。波逸底迦。言僧伽住处者。已如上说若于僧伽房舍。而坐卧脱脚床者。便得堕罪。若余房者得恶作罪。言知重房棚上者。谓是草室棚阁显非牢固。复不防备。若屋牢固为防备者无犯。脱脚床者。谓插脚床。虽是插脚逆楔牢者无犯。坐物者。谓是诸余插脚小床。放身坐卧者。谓情怀掉戏恣放其身。得波逸底迦。非掉戏者无犯。脱脚境想六句。二堕两轻。后二非犯。如是准知。住处住处想亦为六句。初二堕罪次皆恶作。若板棚上若脚下安替。或仰置者无犯。
用虫水学处第十九
  佛在憍闪毗国。时阐陀苾刍用有虫水。由用水事无慈悲烦恼故。制斯学处。若复苾刍知水有虫自浇草土。若和牛粪及教人浇者。波逸底迦。
  言知者。不知有虫无犯。言有虫者。自观有虫他观有虫。不观有虫。客来虫俱生虫。总有二种虫。一谓眼见。二是滤得。斯等滤用。或可去虫。或取无虫处用。或可信人。言水无虫斯并无犯。此中言水亦收浆醋等物。若草土牛粪涂地泥墙。自作使人并皆同犯。于有虫水作有虫想疑。咸得堕罪。二轻二无犯。纵无虫水不应辄弃。得恶作罪。应须散洒。或向窦边齐一肘来。是其倾处。应作洗浴处并濯足处。应近井边叠甎而作。四边高一肘大如一床。一边通孔。遍以灰泥中间甎砌。若老病者听作洗足。瓦盆底稍高起。状如象迹。若僧伽物举处令众共知。或水窦边莫令亏损。若别人物安房门扇后。或覆床下。若金银等器。咸不应畜。凡是洗钵及洗足处。有水沾地应作曼荼罗形如槊刃。或随水流势。若正方正圆作者。得恶作罪。若为三宝作曼荼罗者。则形无定。制其滤水罗放生之法。广如余处。
造大寺过限学处第二十
  佛在憍闪毗国。时六众苾刍于一日中造成住处。不开水窦。状若方篅。平阁三层。因雨隤毁。致招讥谤。由住处事轻心烦恼。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作大住处。于门梐边应安横扂及诸窗牖。并安水窦。若起墙时。是湿泥者。应二三重齐横扂处。若过者波逸底迦。言大住处者。有二种大。一形量大。二施物大。此据形大有主为作。凡造住处。或自作教他作。应安门枢户扇并横扂窗窦等事。齐横扂处者。此出一日休息限齐。谓用湿泥为壁。或时和草。若过限齐者。便得本罪。若有别人为众兴造。告苾刍曰。我解营作。假令高大亦不倾隤。苾刍信之。斯亦无犯。或时干墼及以熟甎木石等成便无限齐。若湿泥者于其限外着一团时。便得恶作。若遍匝者便得本罪。湿泥湿泥想疑有其六句。初重次轻。后二无犯。遣书作时。但得恶作。虽是湿泥覆以草席。虽遭雨水无惧崩隤。或时施主须遣急营。限齐虽过。斯皆非犯。
  第三摄颂曰。
  不差至日暮  为食二种衣
  同路及乘船  二屏教化食
众不差教授苾刍尼学处第二十一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各任自意。辄出界外共相差遣。或居界内不取他欲。或阙德强差往尼寺中。辄为教授。此由尼事贪心希望。招世讥嫌。待缘烦恼。制斯学处。若复苾刍众不差遣。自往教诫苾刍尼者。除获胜法。波逸底迦。
  此十学处起由尼者。事及烦恼与此皆同。其中别者。第三由不忍故。第八由邬波斯迦。言不差者。谓非白二众共差遣。有四过失差不成差。谓界日众人。界谓界外差。日非长净日。众者人不集。人谓七德亏。言七德者。一者持戒。二者多闻。三者住位耆宿。四者善都城语。五者不曾以身污苾刍尼。设曾身污苾刍尼者。其罪已如法悔除。六者于八他胜法所有开遮能广宣说。七于八尊重法能善开演。言八他胜法者。四同苾刍。余四有异。一谓眼膝中间所有身分。共染心男子相触受乐。二谓本心为不净行。共染心男子作期契等。乃至全身卧地。三知尼有重罪。故心藏覆。四被举弃人随顺而住。
  摄颂曰。
  尼有八他胜  四同于苾刍
  余触染男期  覆罪随僧弃
  八尊重法者。一从苾刍受近圆事。二半月半月求请教授。三无苾刍处不应安居。四见苾刍过不应诘责。五不应嗔呵苾刍。六应礼敬年少苾刍。七在二部众中行摩那[卑  也]。八往苾刍处为随意事。
  摄颂曰。
  近圆从苾刍  半月请教授
  依苾刍坐夏  见过不应言
  不嗔呵礼少  意喜两众中
  随意对苾刍  斯名八尊法
  若于七德有阙者。若众差遣众得恶作。设令作法亦不成。差众者。谓是一味情不乖离。苾刍尼者。谓近圆尼。言教授者。极少乃至八尊重法。他请问时。能为开释。若处无人肯教授者。众应随时令一苾刍作如是语。诸姊妹等苾刍尼众。并悉和合清净而住。同修胜行无罪过不。今此众中无一苾刍乐为教授。然僧伽有二教授。一广二略。今作略教授法。尔可谨慎勤修胜法。莫为放逸。敬奉行之。言除获胜法者。此显朱荼半托迦获阿罗汉。能令法俗生信敬心。设不蒙差往教无犯。于近圆尼作近圆想等有六句。二重二轻。后二无犯。若于彼先犯重等尼。或授学尼党教非党尼。或复翻此。为教授时。咸得恶作。若言不相解者。亦恶作罪。
教授至日暮学处第二十二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难陀苾刍于非时中说法教授苾刍尼众。于城门外经夜共住。明旦入城诸俗人见咸作是言。诸释迦子男女合杂同居一处。何有净行。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虽被众差教诫苾刍尼。乃至日暮时而教诫者。波逸底迦。
  乃至日暮者。指其分齐。日既没已名曰非时。虽在时中。若诸尼众立而不坐。或复营务纷扰未息。或身有拘碍而为说者。亦曰非时。日暮日暮想等六句。二重二轻。后二无犯。若施主本意请说法师通夜说法。或尼住处近对城门。或复城门夜不关闭。或尼住处同在城中。或复尼众在白衣舍。此皆无犯。教授尼人。一被差已尽寿教授更不须差。
谤他为饮食故教授学处第二十三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苾刍尼众既蒙教授。欲求无畏。设好饮食供养教授师。时邬波难陀见而讥谤。事恼同前。制斯学处。若复苾刍向诸苾刍作如是语。汝为饮食供养故。教诫苾刍尼者。波逸底迦。
  为饮食者。谓五蒲膳尼五珂但尼。境想同上。若无恶心说言为饮食者。得恶作罪。
与非亲尼衣学处第二十四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有一苾刍以己大衣与故二尼。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与非亲苾刍尼衣除贸易。波逸底迦。言非亲者。由非亲尼多不筹量。苾刍三衣足与不足。亲族之人即不如是。生顾念心。然后方受。如世尊说。若自父母贫无饮食。当于己分减半与之。或于施主劝化供给。若不依行者。得恶作罪。言衣者。谓是应法堪受持衣。非亲及尼。境想六句并同前说。若尼被贼现阙衣服。设使非亲与之无犯。
与非亲尼作衣学处第二十五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邬陀夷苾刍为笈多尼而作法服。以五色线刺作己形。并作尼形抱颈而坐。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与非亲苾刍尼作衣者。波逸底迦。言作衣者。谓割刺浣染境想六句。亦同前说。
与苾刍尼同道行学第二十六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共十二众苾刍尼。共期一路行。诸俗人见作如是言。男即是夫。女即是妇。足自相匹何异我乎。事恼同前。制斯学处。
  若复苾刍与苾刍尼。共商旅期行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有恐怖畏难处。此是余时。此中与者谓共期契。下至一苾刍尼同道而去。便得堕罪。言期行者。始从住处诣余处所。若苾刍苾刍尼将行之时。预先一日应白二师。我今有事诣彼村坊。听不随师不应违逆。若无二师应白上坐。所有卧具嘱他守护。于同行伴普告令知。勿有病人舍弃而去。出门之时应相告曰。今日我等不有遗忘事。不应可斟量。所依商旅善恶进不。无令废阙。于自同伴更相顾恋。有仇隙者不应共行。若有因缘须共行者。应忏摩已与之同去。凡涉路时应为法语。勿出恶言。或为圣默然勿令心散乱。若至天神祠庙之处。诵佛伽他弹指而进。苾刍不应供养天神。若于路次暂止息时。或至泉池取水之处。皆诵伽他。其止宿处应诵三启。汲水绳索亦应持行。此有三种。长者一百五十肘。短者百肘。此内名中。或随方处地势高低。准望时宜可持而去。凡至寺外停息之处。振去衣尘洗身濯足。皆令清净。次添瓶水行路皮鞋以破布拭。不于柱壁打令伤损。更净洗手通披衣服。容仪详审方入寺中。随诣一房少作言语。自整威仪问停止处。旧住苾刍见客苾刍。若少见长应起迎逆。遥唱善来。合掌而言畔睇。客即报言极善来。为持衣钵引进房中。授座令坐。解除衣服为搦腨足。以蠲劳倦。持洗足盆为其濯足。待稍劳息。方设敬仪。整衣一礼手按双足。问其安不。若未曾相见。应问大小依位设敬。若少者来准前问答。老者令少迎接。衣钵随时置座遣为解劳。若有恩慈老者。或时为按肩背。凡客苾刍创至他处。应先礼敬众首上座。上座亦应唱善来等。若见客人量己有无床席卧具。随时供给如上所制。不依行者。得恶作罪。言商旅等者。若离此伴无由进路。为此圣开。除余缘故。此中行法者。苾刍尼食。苾刍应持。若至食时更相授与。有病苾刍应共舁去。若人少者尼亦助舁。应在头边不应近足。若至村落随病所须。为觅医药。若乞食时令人看病。持食来与。若尼有病准此应知。此中犯者半拘卢舍。得突色讫里多。满拘卢舍。得波逸底迦。尼作尼想境想六句。及无商旅作无商旅想。亦有六句。并悉同前。地行为契。后遂乘空现身共期。隐形而去。皆得恶作。乘船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