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僧祇律

  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有一比丘。时到着入聚落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至一家。有一女人语比丘言。可入大德共作是事。比丘答言。世尊制戒不得行淫。女人复言。我知不得常道中行。自可于非道中行。时此比丘即共女人于非道行淫。行淫已寻起疑悔。往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淫耶。世尊我知制戒。自谓不得常道行淫。不谓非道。佛告比丘。非道亦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有一比丘。时到着入聚落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至一家。尔时家中有一男子谓比丘言可前大德共作如是事来。比丘答言。世尊制戒不得行淫。彼言。我知制戒。不得与女人行淫。而我是男子。是比丘便随彼意。随彼意已寻生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淫耶。世尊我知制戒。自谓不得与女人行淫。不谓男子。佛言。比丘男子亦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有一比丘。时到着入聚落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至一家。有一黄门谓比丘言。可前大德共作如是事来。比丘言。世尊制戒不得行淫。彼言我知制戒。不得与男女行淫。我非男非女。是比丘便随彼意。随彼意已即生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淫耶。世尊我知制戒。自谓不得与男女行淫。今此黄门非男非女。佛言比丘淫黄门亦犯波罗夷。佛言比丘三处犯波罗夷。何等三。男女黄门是为三。
  复次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时有一比丘。时至着入聚落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至一家。有一女人语比丘言。可前大德共作如是事来。比丘答言。世尊制戒不得行淫。女言我知不得。汝可裹身我便露形。是比丘便随彼意。随彼意已即生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淫耶。世尊我知制戒。但我裹身彼则露形。佛告比丘。裹身露形亦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有一比丘。时至着入聚落衣持钵入城。次行乞食至一家。时有一女人语比丘言。可入大德共作此事。比丘答言。世尊制戒不得行淫。女言。我知。汝但露形我自覆身。比丘便随彼意。随彼意已寻生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淫耶。世尊我知制戒。但彼覆身我露形。佛言。彼覆汝露。亦犯波罗夷。乃至齐如胡麻。亦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比丘从异方来。身生长大自于后道行欲。行欲已然后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淫耶。世尊。我知制戒。谓为制他。不谓自己。佛言。于自己行欲。亦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有一比丘从南方来。先是伎儿。支节调柔淫欲炽盛。便于自口中行淫。行淫已即生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佛制戒不得行淫耶。世尊。我知制戒。非谓自口。佛言。自口亦犯波罗夷。比丘于三处行淫。口大小便道。尽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王舍城。广说如上。有一比丘。时到着入聚落衣持钵。次行乞食到一淫女家。淫女语比丘言。大德可前共作是事。比丘言。世尊制戒不得行淫。女人答言。我亦知不得行淫。但身内行欲外出不净。比丘便随彼意。随彼意已心生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我制戒不得行淫耶。答言。世尊。我知制戒。但身内行淫外出不净。佛言。内行于欲外出不净。外行于欲内出不净。乃至齐如胡麻。亦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王舍城。广说如上。时北方有诸商客。从远方来到。作是思惟。我从彼来安隐至此。不逢贼难宜应自庆。便办种种饮食。集诸伎乐欲自娱乐。尔时王舍城中有五百淫女共在一处。时商人遣信唤彼最胜第一淫女言。汝来娱乐我等。淫女答言。我先与王期夜辄往宿。君若见唤昼当相诣。商人忿言。无知弊物汝常到王所为何所得。汝今若来娱乐我等。我等当多与汝种种宝物。时淫女贪宝物故即许商人。便诈庄严一端正婢遣令诣王。便敕婢言。汝诣王所善作方便如我形相。莫令王觉知非我身。时王沐浴庄严待彼淫女。迟想其至须臾便到。王遥见婢来便知其非。即逆骂言。汝是何人而来至此。婢时惶怖以实白王。北方商人持宝远至。大持宝物与我大家。大家利其财重。故遣我来以副先期。冀王不觉。王闻婢言即大嗔骂。何弊女人敢见轻欺。即遣使者割去女形。时商人等遥见使来。知王所遣即便奔走。使者即捉淫女割去女形。王使既返。商人即还见淫女如此心各怜念。重赏良医以治其患。此医多方疮遂平复。时尊者优波离。因此淫女知时而问世尊。若有人割去其形。若有比丘于坏形中行淫。犯波罗夷罪不。佛言。波罗夷。又复问言。世尊。若形离其身。就此离形行淫。波罗夷不。佛言。得偷兰罪。又复问言。世尊。此形还合疮未愈于中行淫。犯波罗夷不。佛言。波罗夷。
  复次佛住王舍城。广说如上。时阿阇世王生一童子。字优陀夷跋陀罗。此儿阴为虫所食。以种种药治不能令差。见儿患此疮故。时抱养者常以口含其阴。暖气嘘之其痛小差。数数含之不止。彼得暖气便失不净。失不净时虫便随精而出。此儿于是得差苦痛除愈。从是已后常习此法。口中行淫如是转久。乃至强牵余母人于口中行淫。其儿有妇即作是念。彼习此不已当复及我。宜豫作方便止此恶法。于是脱衣裹面露其形体。往诣姑所礼拜问讯。时姑呵言。汝痴狂耶。何得如是。答言。不狂。但大家子舍于常道而用其口。是故覆之。即向其姑具说上事。尔时宫内展转相语。乃至外舍尽共闻知。多共为此口中行欲。时王舍城婆罗门居士。诣阿阇世王所白言。大王。国中有此恶法流行。云何口中是饮食处而行不净。王闻此言甚用不可即作教令。从今已去若有作此及教他者。当重治其罪。尔时尊者优波离知时而问世尊。若比丘比丘共口中行淫者。犯波罗夷不。佛言。俱波罗夷。又复白佛言。世尊。比丘与沙弥共口中行淫。犯波罗夷不。佛言。比丘波罗夷。沙弥驱出。又复白言。世尊。比丘与白衣共口中行淫云何。佛言。比丘波罗夷。白衣知如之何。又白世尊。比丘比丘尼共口中行淫。犯波罗夷不。佛言。俱波罗夷。乃至外道出家比丘共口中行淫云何。佛言。比丘波罗夷。外道知如之何。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
  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时郁阇尼国有一男子。其妇邪行与人共通。其夫嗔恨面相呵责。后复尔者要苦相治。其妇不止。夫伺其淫时。执彼男子俱送与王。白言。大王。此妇不良与是人通。愿王苦治以肃将来。时王大怒。敕其有司令兀其手足弃于冢间。时治罪者。即于冢间兀其手足仰卧着地。时有比丘在冢间行。见此女人裸身在地。彼不正思惟便生欲想。语此女言。共作是事。女即答言。此形如是犹可尔耶。比丘言。可尔。女人即许便共行欲。行欲已而去。尔时此女亲里知识共相谓言。当往冢间看此女人。为死为活。便共俱行往诣冢间。见彼兀女仰卧在地身上犹有新行欲处。皆共嗔言。汝于苦痛中犹复为此。人之无耻乃至如是耶。彼女答言。人来见逼。此非我咎。问言。逼者何人。答言。沙门释子。众人惊怪自相谓言。沙门释子是女人身坏如是犹故不舍。况复全形者。宜共防护无令近门。此等败人何道之有。彼比丘寻自疑悔。具白世尊。佛言。比丘汝不闻我制戒不得行淫耶。比丘答言。我知制戒。谓为全身。但此兀女形坏。佛言兀者若左手及右脚。若右手及左脚。是名兀女。若淫者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有一比丘于祇洹中食已。入开眼林中坐禅。时祇洹开眼林中间。有一女狂发眠地。风吹衣起形体露现。时比丘不正思惟欲心内发。便共行淫。行淫已寻即疑悔。具白世尊。佛告比丘。汝不知我制戒不得行淫耶。比丘答言。我知制戒。但是女狂眠。佛言。淫狂眠女者。亦犯波罗夷。
  复次佛住毗舍离。广说如上。时有一居士妇父母家住久。夫家遣信呼妇令速还。妇将欲还作种种饮食自送之具。时风刀起吹裂女身。即便命终。毗舍离土地下湿。死人不得久停。时宗亲都集。即时送此死尸。往着旷野送死尸出。共相谓言当速疾去。莫令坏烂使人厌污。送出死尸值大风雨。置尸一处以草覆之。明当来烧。夜则雨止天清月出。时有比丘。夜游冢间过到是处。闻新死尸身有涂香。便谓是生人。是比丘不正思惟欲心即起。便淫死尸。行欲已犹故不厌。即担死尸到自住处通夜行欲。晨朝闭户入村乞食。死女亲里。明日持香油樵火欲烧死尸。到其本处不见死尸。复不见鸟兽所食踪迹。遍求不得。开比丘草庵。见死尸在中。尸上看见新行欲处。见已便相谓言。异哉沙门释子。死者尚不舍。况复生人。从今已去宜各防护。莫令沙门得入人舍。此等败物有何道哉。彼比丘寻自疑悔。具白世尊。佛言。比丘汝不闻佛制戒不得行淫耶。比丘答言。我知制戒。但彼是死女。佛言。淫死女。亦犯波罗夷。有三事比丘行淫犯波罗夷。何等三。死眠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依止毗舍离比丘皆使令集。以十利故。与诸比丘制戒。乃至已闻者当重闻。若比丘于和合僧中受具足戒。不还戒戒羸不出相行淫法。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得波罗夷。不应共住。初波罗夷缘讫。
  比丘者。受具足善受具足。如法非不如法。和合非不和合。可称叹非不可称叹。满二十非不满。是名比丘义。于和合僧中受戒者。若比丘受具足时善受具足。一白三羯磨无障法。和合僧非别众。满十僧若过十。是为比丘于和合僧中受戒。
  不还戒者。欲先明还戒。
  还戒者。是比丘还戒时。若愁忧不乐。心定欲舍沙门法。不乐行比丘事。不乐释种子言。我欲作沙弥。我欲作外道。我欲作俗人受本五欲。若向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外道出家在家俗人言。我舍佛舍法舍僧舍学舍说舍共住舍共利舍经论舍比丘舍沙门舍释种。我非比丘非沙门非释种。我是沙弥是外道是俗人。如本五欲我今受之。是名还戒。
  云何舍佛。舍佛者。舍正觉舍最胜舍一切智身舍一切见舍无余智见舍罗睺罗父舍金色身舍圆光舍三十二相舍八十种好。若舍一一佛名号。皆名舍佛。如是舍佛是名舍戒。若言舍过去未来佛。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不言舍过去未来佛。直言舍佛者。是名舍戒。若言舍辟支佛。是名舍戒过去未来同如舍佛。又外道一切出家六师弟子各言有佛。若比丘实欲舍此佛。假言舍外道佛。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戏笑舍佛。得越比尼罪若误说心狂无罪。
  云何舍法。法者非三世所摄。其相常住。所谓无为涅槃离众烦恼。一切苦患永尽无余若言舍此法者。是名舍戒。若言舍过去未来法。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不称过去未来。直言舍法。是名舍戒。一切外道各自有法。若比丘实欲舍此正法。假言舍彼法者。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戏笑舍法者。越比尼罪若误说心狂无罪。
  云何舍僧。僧者。世尊弟子。僧等向政向智向法。次法向随顺法行。谓四双八辈。信成就。戒成就。闻成就。三昧成就。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智见成就。应所恭敬为无上福田。若比丘言我舍是僧。是名舍戒。若言舍过去未来僧。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不称过去未来。直言舍僧。是名舍戒。如比丘僧。比丘尼僧亦如是。若言我舍众多比丘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言我舍过去未来众多比丘。是不名舍戒。得越比尼罪。若不称舍过去未来众多比丘。直言舍众多比丘者。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如众多比丘。众多比丘尼亦如是。若言我舍一比丘。是不名舍戒。得越比尼罪。若言舍过去未来一比丘。是不名舍戒。得越比尼心悔若不称言我舍过去未来一比丘。直言舍一比丘。是不名舍戒。得越比尼罪。如一比丘。一比丘尼亦如是。若言舍和上。是名舍戒。差别如舍僧中说。若言舍阿阇梨。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言舍过去未来阿阇梨。是不名舍戒得越比尼罪。若不称过去未来。直言舍阿阇梨。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戏笑言舍。得越毗尼罪。若误说心狂无罪。如彼外道名自称为僧。若比丘实欲舍此僧。假言舍外道僧。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戏笑言舍僧。得越比尼罪。若误说心狂无罪。
  云何舍学。学有三种。有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增上戒学者。谓波罗提木叉广略说。增上意学者。所谓九次第正受。增上慧学者。所谓四真谛。彼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尽名为学若比丘言舍此学。皆名舍戒。如前舍佛中说。世间各自有学。如工巧书算技术等。皆名为学。若比丘欲舍此学。假言舍彼学者。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如外道各自有学。若比丘欲舍此学。假言舍外道学。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戏笑言舍学。得越比尼罪。若误说心狂舍戒无罪。
  云何舍说。说有三种。若十四日。若十五日。若中间布萨。十四日者。冬第三第七布萨。春第三第七布萨。夏第三第七布萨。一岁中此六布萨。是名十四日。余十八布萨十五日。合二十四布萨。是名十四日十五日布萨。中间布萨者。有比丘布萨时。若僧不和合。一比丘于僧中唱。若僧和合时。当作布萨。若无一比丘唱者。一切僧得越比尼罪。一比丘唱者。一切僧无罪。若十五日不和合。应初日布萨。初日不和合者。二日乃至应十二日布萨。若十二日不和合。应十三日布萨。若十四日应正布萨者十三日。不应作中间布萨。便就十四日布萨。亦是中间布萨。亦名正布萨。若月大者。乃至十三日和合得作中间布萨。若不和合不得。十四日应就。十五日布萨亦名中间布萨。亦名正布萨。何以故。不得频日布萨。应当隔日布萨。是名中间布萨。应十四日布萨者。不得停至十五日。应十五日布萨者。不得逆十四日。若有因缘者。得作布萨。若十四日若十五日若中间布萨。尽名为说若如是言我舍是说是名舍戒。如前舍佛中说。彼诸外道亦各有说。若实欲舍此说。假言舍外道说者。是不名舍戒。得偷兰罪。若戏笑舍说者得越比尼罪。若误说心狂舍说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