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

  复次海意。又云何是如说能行显明之相。所谓菩萨如说布施。即当弃舍一切所有。如所显示此名能行。菩萨如说持戒。即当成办一切戒学及头陀功德。如所显示此名能行。菩萨如说忍辱。即于忿恚诸有过失皆悉断除如所显示此名能行。菩萨如说精进。即当于诸善法勤求修习。如所显示此名能行。菩萨如说禅定即当修诸禅定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如所显示此名能行。菩萨如说智慧。即当分别一切章句。起善巧智辩才决定。如所显示此名能行。以要言之。乃至菩萨如说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即当断除一切不善之法。勤求修习一切善法。如所显示此名能行。菩萨如说质直。即当无诸谄诳虚妄此名能行。如说方便。即当开示方便之门此名能行。如说勤勇。即当策勤离诸懈退此名能行。如说深心坚固。即当离着趣向胜道此名能行。如说誓愿。即当毕竟圆满诸愿此名能行。如说闻持。即当如闻而善修习此名能行。如说积集善行。即当身心俱无懈倦此名能行如说离慢。即当圆满胜智。此名能行。如说积集戒行。即当于戒无所缺漏。此名能行。如说初发心位。即当成办菩萨胜行此名能行。如说无生法忍之位。即当进趣不退转地此名能行。如说一生补处之位。即当进向坐菩提场此名能行。如说坚固积集。即当现证一切智果此名能行。如说转妙法轮。即当于三宝种使令不断此名能行。海意。如是等法。是为菩萨如说能行。当佛世尊说是如说能行法时。会中有五千菩萨。悉得无生法忍。
  尔时有一菩萨。名莲花庄严。前白佛言。希有世尊。诸佛如来。以如说能行故。即得一切最上佛法。世尊。如佛所言修行。是即如说能行。佛言。善男子。汝知修行法不。菩萨白佛言。我知世尊。佛言。善男子。随汝乐说修行之法。汝今当说。菩萨白佛言。世尊。修行者。如佛所说。即一切法平等。平等知已。于正位中。以善巧智而不取证三摩钵底。此为菩萨正所修行。
  山王菩萨言。世尊。我亦乐说修行之法。佛言。善男子。随汝意说。菩萨白佛言。世尊。无所修是修行。何以故。菩萨观一切法都无所得。若有所修而非修行。此即是为正修行。
  功德光照王菩萨言。世尊。心若随流乃识有所转。何名修行。若菩萨识心于一切法无住。彼即无有少法可住。若无少法可住。彼即是为正修行。
  高炬王菩萨言。世尊。无所乐是为修行。无所厌是为修行。世尊。菩萨于一切法中。无高无下。是故无有少法而可乐厌。此即是为正修行。
  日藏菩萨言。世尊。若有所依即有所转。若无所依即无所转。菩萨以无依止无动转故。即于一切法无所动摇。此即是为正修行。
  勇猛心菩萨言。世尊。心者世间所行。世间驰流。若菩萨于一切心得无心者。即无所思亦无分别。此即是为正修行。
  爱见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所知皆悉是苦。若菩萨于一切所知得醒悟者。即无所知亦无所取。是故不入灭受想定。不舍众生不失大悲。此即是为正修行。
  香象王菩萨言。世尊。愚夫异生荷诸重担。起于五蕴深重之见。若菩萨了知五蕴得轻利者。即舍诸重担。复能为诸愚夫。宣说弃置五蕴重担之法。是故无有少法起真实想。了知诸法无生无灭。此即是为正修行。
  持世菩萨言。世尊。正所行是修行。非邪恶所行。菩萨应当修正方便。云何是正方便。谓一切法平等性。智虚空等故。此即是为正修行。
  坚固意菩萨言。世尊。若菩萨有慧方便智。即无生而生。无起而起。于生灭中亦无所住。此即是为正修行。
  吉祥峰王菩萨言。世尊。若菩萨观一切法自性寂灭。即不弃舍大悲之铠。见诸勤力不虚果利此即是为正修行。
  无碍光菩萨言。世尊。若有所行之迹。是为魔事。若为魔事即非修行。若无所行亦无所住。而彼诸魔伺不得便。乃能超越诸恶魔道。此即菩萨真实修行。
  勤精进菩萨言。世尊。若有少法乐欲成办。彼即虚其勤力。以一切法无所成办故。是中若有智及所知。即非无意。此即是为正修行。
  灭恶趣菩萨言。世尊。若有种类分别所行。何名修行。无种类。无分别。是为修行。彼无种类无分别。即心自性。若能了知心自性者。此即是为真实修行。
  善思而思菩萨言。世尊。菩萨随入一切众生心。彼随入已。即了一切众生心而无心。此中无心智所入故。此即是为正修行。
  寂意菩萨言。世尊。近寂是为修行。非近寂是为修行。菩萨于其大寂遍寂近寂诸心所缘。若增若减悉无造作。离增减故平等觉了。此即是为正修行。
  导师菩萨言。世尊。菩萨发起善根。是正修行。若有所成。即非发起善根。何以故。菩萨发起福行。即是发起智行。福平等故即智平等。智平等故即福平等。福智平等故即菩提平等。菩提平等故即一切法平等。此即是为正修行。
  嬉戏王菩萨言。世尊。一切法无分别。是为修行。若菩萨了知一切法法界普摄已。即无有少法若离若合。此即是为正修行。
  善思义菩萨言。世尊。诸法依义不依于文。若菩萨解了义故。即于八万四千法蕴。慧能受持读诵解说。然于真实不可说义中。无所动转。此即是为正修行。
  清净意菩萨言。世尊。深固心是为修行。菩萨深心具足。即非语言记说。最上所得。但修真实正道。观彼真实道亦无去无来。此即是为正修行。
  毕竟无垢思惟菩萨言。世尊。如有垢之衣濯令清洁。无垢之衣其何涤邪。菩萨亦复如是。不以本来清净之心。如实伺察使令清净。若复菩萨。一切心垢烦恼本不转者。彼即清净。若如是清净。此即是为真实修行。
  海意菩萨言。世尊。菩萨为善知识所摄受者。即少历辛勤能成正行。何以故。若菩萨力。不能超越诸魔事者。当知彼为诸恶知识之所摄受。若力能超越诸魔事者。当知彼为诸善知识之所摄受。世尊。是故菩萨若欲超越诸魔事者。应当亲近承事诸善知识。菩萨为善知识所摄受故。即少历辛勤能成正行。
  尔时世尊。告海意菩萨言。善男子。汝知魔事不。海意白佛言。世尊。我知魔事。佛言海意。随汝意说。令诸菩萨闻已。即能超越摧伏诸魔外道。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于是海意菩萨而白佛言。如世尊敕当说魔事。唯愿世尊。威神建立。世尊。所谓魔事。有十二种。何等十二。
  一者菩萨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非爱物而行惠舍。其心乐欲。以可爱物而行惠舍。心不乐欲。人不乐之物而固与之。人所乐之物而不与之。于所施物起种种想。于所与人起种种想。此为菩萨行布施时第一魔事。
  又复世尊菩萨行持戒波罗蜜多时。若见彼于善法戒行律范轨式。而能具足。乃至小罪犹怀大惧。净命自资坚持戒行。诸沙门婆罗门。即当亲近尊重。见破戒人呵毁恚怒。于彼之前。自恃戒德毁谤于他。此为菩萨持戒之时第二魔事。
  又复世尊。菩萨行忍辱波罗蜜多时。欲成忍行。身虽能忍语不能忍。心生嗔恚。见有力人于彼即忍。见劣弱人于彼不忍。复于有力人前显示忍力。于劣弱人前现嗔恚相。彼如是即忍。彼如是不忍。何等处可忍。何等处不忍。若行忍处起憍倨心。于不忍处不速忏悔。此为菩萨行忍辱时第三魔事。
  又复世尊。菩萨行精进波罗蜜多时。发起精进。化度声闻缘觉乘人。亦复化度大乘中人。但为声闻缘觉乘人。相续说法。返以大乘之法化诸愚人(此下据梵本标列文义次第。于海意菩萨说十二种魔事中。止有上三段半。少下八段半。于佛说十种破魔法门中。止有下四段。阙上六段。既梵本脱落无以补之)。此为第六破魔法门。
  复次海意。一切法自性无染。以无染相。化度染污众生。此为第七破魔法门。
  复次海意。一切法自性无生无起。以无生无起相。为诸众生宣说断除生老病死之法。此为第八破魔法门。
  复次海意。诸法自性。同于一味而无差别。以同一味无差别相。建立三乘各为说法。令诸众生亦不舍离大乘意乐此为第九破魔法门。
  复次海意。若菩萨心意识虽无所依着。而常不忘失大菩提心。虽离诸发起。然不舍离解脱一切众生之心。虽超越诸行。而亦成办菩萨胜行。此为第十破魔法门。海意。如是十种破魔法门。若诸菩萨勤行修习者。即当超越一切魔事。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九
  尔时世尊。说是破魔法门时。一切魔宫皆悉暗瞑。六种震动。如佛初坐菩提道场。未成正觉居菩萨位。尔时眉间放大光明。而诸魔宫亦皆暗瞑。同于今日。等无有异。是时诸恶魔众。见斯广大变异之相。速疾严整于四兵众。犹如往昔诣菩提场所庄严相。今者亦然。领四兵众。广三十六由旬。皆悉遍满。来至世尊大宝庄严大集会所。以佛世尊威神力故。而悉不能还复魔宫。又佛神力。魔众来时。或见余诸刹土有佛世尊。与不退转诸菩萨众。化度众生。及断诸有结证阿罗汉者。或有正见具足补特伽罗。
  尔时世尊。告海意菩萨言。海意。汝今见此诸恶魔众如是庄严来众会不。海意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见。佛言海意。是诸魔众至此会中。于我正法欲兴难事。而汝今者当何所为。海意白言。世尊。我今以此恶魔之众。置于他方诸乐庄严世界之中。
  尔时会中尊者舍利子。即白海意菩萨言。善哉大士。诸乐庄严世界。为在何所。其佛说法复何名字。海意菩萨言。尊者舍利子。东方去此佛刹。过十二殑伽沙数等国土。有世界名诸乐庄严。其土有佛。号曰摧魔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见在说法。以何缘故而此世界名诸乐庄严。尊者。谓彼世界有诸乐事诸功德事诸庄严事。若广宣说彼胜妙事。纵一劫中说不能尽。以是缘故。其世界名诸乐庄严。又其佛号摧魔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者。谓彼世尊初坐菩提道场居菩萨位。未证一切智时。身放光明普照诸魔。其光所照。彼魔界中百俱胝魔众。而一一魔各有千俱胝眷属。是时诸魔诣菩萨所。欲于菩萨兴诸难事。而此菩萨威神力故。其魔不能作诸障难。即时各发希有之心。向彼菩萨归依顶礼。菩萨即为如应说法。魔闻法已深心清净。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后彼佛证道果已。是故立名摧魔如来。又复彼佛。于过去世庄严劫中。居菩萨位时。名降伏魔。今此贤劫之中。得菩提已。能令诸魔发菩提心而为承事。其佛但为诸菩萨众。唯说最上大乘之法。无复二乘之名。尊者。是故我今置此魔众。往彼诸乐庄严世界之中。置于彼已。使诸魔众不复兴于魔之事业。于彼佛刹。与其降伏魔菩萨。同发菩提心已。圆满菩提分法。尔时诸恶魔众闻是语已。生大惊怖身毛悚竖。即欲离彼众会。以佛威神力不能去。又不能隐蔽其身而极增惧。即各向佛归依顶礼。作是白言。救我世尊。救我善逝。无令海意菩萨置我于彼世界之中。
  尔时佛告诸魔众言。汝等诸魔勿生惊怖。菩萨大士。于诸众生不起娆害。汝等应当自于海意菩萨之前求忍悔谢。必当为汝善作救护。尔时魔众即各合掌。向海意菩萨稽首白言。我今悔谢大士。忍可。勿置我于诸乐庄严世界之中。如我所作。不复第二往彼众会。海意菩萨言。诸魔当知。我今于汝无复可忍。何以故。菩萨于一切众生。究竟常忍。汝等诸魔今宜往彼诸乐庄严世界之中。观彼世界众庄严事。彼摧魔如来。于汝魔众无所娆害。尔时海意菩萨。即舒右臂金色晃耀。安于魔顶而为加持。作如是言。若法真实。此真实语。诸菩萨者。于法无悭亦无秘吝。以此真实语故。如我所有如是神力。令此魔众皆悉获得。海意菩萨作是语已。而诸魔众即得自在神力具足。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而诸魔众。于此会中隐身不现。于须臾顷。到彼诸乐庄严世界之中。皆是海意菩萨加持力故。是时魔众到彼国已。即诣摧魔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头面着地礼佛双足。右绕七匝退住一面。于是彼佛刹中有一菩萨。名降伏魔。见是相已。白其佛言。世尊。今此劣弱鲜有威光。状貌异常人可恶者。从何所来。其佛答言。善男子。西方去此佛刹。过十二殑伽沙数等世界。有一世界名曰娑婆。彼佛世尊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今现在彼大宝庄严道场。广大宣说大集会正法。复有十方世界无量阿僧祇出过算数诸大菩萨。皆悉来集听受正法。而彼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海意。善被不可思议大坚固铠。而能请问释迦牟尼如来如是正法。当说法时有恶魔众。至彼会中欲兴难事。于是海意菩萨大士。置其魔众而来至此。为欲化度作成办故。
  尔时降伏魔菩萨。白诸魔言。我等今者与汝诸魔。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我昔亦尝处于魔类。于诸众生种善根时。而生障难。其后于此如来法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今时汝等诸魔。宜应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诸魔深心坚固。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发心已咸作是言。我等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复作魔之事业。于是降伏魔菩萨。即命其魔。同处于彼众宝庄严师子之座。而劝请言。善男子。云何是彼释迦牟尼如来所说大集会正法。随汝所乐今当演说。
  尔时诸魔。承海意菩萨威神之力所加持故。寻即处于师子之座。从其口门及诸毛孔出清净音。犹如释迦牟尼如来所说大集会正法。如是文字如是章句。一一宣说满足无遗。于其中间亦无增减。时降伏魔菩萨。于其魔所。得闻如是大集会正法已。生希有心。白彼佛言。世尊。我今欲见娑婆世界及释迦牟尼如来。又欲见彼海意菩萨并十方世界所来集会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时彼世界摧魔如来。即于眉间放大光明。名曰普现一切色相。是光遍照西方去此十二殑伽沙数等诸佛刹土乃至娑婆世界。广大明耀相续不断。彼诸乐庄严世界诸菩萨众。皆见释迦牟尼如来在于大宝庄严道场之中。处百千种色相严饰宝师子座。为十方世界诸来集会大菩萨众。广大宣说大集会正法。又复见此娑婆世界大水盈满。犹如大海。普观是中悉无障碍。又见十方世界所来集会诸大菩萨。各各坐于众宝庄严大莲花上。听受正法。其花纵广一俱卢舍。而诸大士见是相已。生欢喜心适悦庆快。即以妙花。遥向释迦牟尼如来散掷供养。所散之花。以佛世尊威神力故。悉于释迦牟尼如来顶上。结成广大殊妙花盖。时此佛会。一切大众见是花盖于佛顶上乘空而住。生希有心。俱白佛言。世尊。今此花盖从何所来。佛言。诸仁者。而此花盖。是彼诸乐庄严世界之中菩萨大众。遥向此会散掷妙花而伸供养。而此众会。咸白佛言。世尊。我等乐欲见彼诸乐庄严世界及彼世尊摧魔如来。亦欲见此所往诸魔之众并其世界所施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