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论
- 般若灯论
般若灯论
非有非非有 非有无法起
释曰。第一义中。法相如是。云何说言。因能起耶。故彼非因。如是。彼不能起。有故无故。犹如自他。先已验破。若有无俱。则有二过。是故因体不成。若谓所生法起应说因故者。此亦不然。以有等相不起故。于世谛中。由因有果因亦如是果起因成故。复次自部人言。有因能起彼内入等。此缘起义。是如来说。如如来说。不可变异。譬如寂灭涅槃。此能起因。是因缘义。心心数法所缘。是缘缘义。彼次第灭心心数法除阿罗汉最后心。是次第缘义。若此法有。彼法得起。生增上缘义。由佛说故。有因缘等。为缘自体。汝言无者。此因不成。立义破故。论者言。汝所立义。于世谛中。可得如是。以譬喻过故。所说不然。云何汝等立此因义。为世谛中。佛如是说。为第一义中。佛如是说。若世谛中。如是说者。汝义自坏。若第一义中。如是说者。彼第一义中。非有非不有非有无法起故。彼有非有亦有非有自性果缘不可得故。因不能起。若其如是。云何定言彼因能起。以是义故。汝因不成。以相违故复有人言。受遮方便。此中论中。明法无性法。无性者。二俱遮故。二谓名著。及所名著。所名著者。如前已破。其名著者。今当次遮。若总说义。非有非不有。亦非非有非非不有等世人尽欲因能起果。彼因若有非有。有非有俱。自性果生。皆不应尔。因语转故。识彼因体。因如是因。故不相应。或有人言。第一义中。有诸体起。何以故。有因故者。如先说破。彼因不成。复次有异。论师言。若有若非有。若有无俱。自体不起故。非是因相。因义不成。如是释者。是义不然。复次今当观察彼缘缘义。如其缘缘。亦不如彼忆想分别。如偈曰。
婆伽婆所说 真实无缘法
此法体如是 何处有缘缘
释曰。彼眼识等。不名为缘。何以故。无缘缘故。但是自心虚妄分别。第一义中。遮彼法起。彼欲起时。亦非能缘。何以故。由欲起故。譬如色法。以是义故。缘缘无体。但于世谛。建立眼等因相持故。名之为法。如识因光。然后得起。故名缘缘。不如财与主俱。若尔者无能缘法。第一义中。能缘识不成。如所分别。能缘无故。所缘亦无。以所缘无物故。其义如是。譬如造五逆者。终不见谛。是故彼因不成。亦与缘义相违故。复有异人言。若色阴所摄。色不能缘者。是义相应。诸部论师亦作是说。何等无所缘法。谓色及涅槃。若汝意谓。心心数法。无所缘者。汝先所欲。则为自破。何等有所缘法。谓心及心数法。论者言。汝语不善。我所立喻。今更明显。外人言。心心数法。定有所缘。非如造色者。无譬喻故。复次所取者为所缘。论者言。如彼分别心心数法。有所取者。后当更破。如第一义道理所说。我不欲令识有能缘。如佛说。复次勇猛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行。色非所缘。何以故。一切法无所缘。无有少法可取故。彼若是可取此则是所缘。如是勇猛非色行色。乃至非识行识。勇猛一切法不行故。非色见。亦非识见。乃至非识知。亦非可见。若色至识。非知非见。是名般若波罗蜜。观所缘竟。复次如汝分别。次第缘者。此应谛观其相云何。第一义中。彼一切种。及一切法。皆遮无起。以是缘故。如偈曰。
不起诸法灭 是义则不然
灭法则非缘 及何等次第
释曰。此义云何。以无起故。如第二头。不可言灭。是故第一义中次第缘者此不相应。如是彼义不成。以相违故。顺彼说者。若汝欲得此次第灭心心数法。为次第缘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彼体灭故。如久灭识。亦如色法。以非缘故。此将欲起心心数法。彼物灭故。何者为缘。以非此缘故。以彼灭者。及欲起法。不能随摄故。此意如是。非次第缘。亦非总缘故。或有如是心起所有决定因缘。各各自在与欲起体处故。缘欲灭时作饶益故。彼余过去刹那。以无间故。次第缘成。是故无过者。此义不然。以非色法无住处故六识次第灭。此名为意。如是灭意。为次第缘者。不免过故。若汝意谓彼欲灭者。为次第缘。汝立此缘。但有是语。何以故。以其同时非次第缘故。复次灭法则非缘及何等次第者。有异释云。此及声者。及未起果。应如是知。其义云何。彼灭未起种子芽等二皆无体俱是无因种子及芽灭起等二堕此过中。论者言。彼立此义。所谓灭者。因灭无体及无住当起作起分别以无因故灭起等二得如是过。此说不然。以无过故。所成能成。语义显了。以颠倒故。得何过失。今当立验。彼灭非缘。何以故。以因有故。譬如未灭心心数聚。又无因起。以因有故。说此二语。彼不相应。是义云何。先语者。因义不成。后语者。自义相违。以一切法起者遮故。此偈亦遮。次第缘故。彼得二过。谓因义不成过自义相违过。如是分别次第缘已。复次增上缘者。其相云何。若有此法。彼法得起故。名增上缘。汝义如是。今第一义中。缘法不起。令他解了诸法如幻。自体本空不可得故。如偈曰。
诸法无自体 自相非有故
释曰。以是义故。自大乘中。非独第一义谛。诸法无起。于世谛中。因有果起。亦不可得。偈曰。
此有彼法起 是义则不然
释曰。以是义故。彼因过失。汝不得离。复次佛婆伽婆无分别智。善巧安置。教化世间不信深法者。为安慰故。种种称扬涅槃寂灭等诸胜功德。世谛法故。非第一义。以第一义中彼涅槃等自体空故。譬喻无体。因不成故。或有欲令于世谛中诸法有体。譬如涅槃寂灭故者。此等如先譬喻过失。说无常等诸过患者。毁呰有为法。不令乐着故。诱引彼故。为说涅槃寂灭功德。世谛摄故。说彼有体。第一义中。彼实无体。汝意所欲。义不成故。如是诸缘遮已。复有外人言。第一义中。有缘能起眼等内入。何以故。彼果得起故。如谷等芽。若是无者。果不得起。譬如龟毛不可为衣。论者言。汝谓有者。为一一缘中有果自体。为和合诸缘有果自体。为一一中无和合亦无。应如是问。外人言。汝何故作此问。论者言。若是有者。如前已遮。果若是有。缘复何用。若是无者。亦先已遮。果若是无。缘复何用。如偈曰。
非一一和合 诸缘中有果
如是则非缘 云何果得起
释曰。第一义中。如是如是果等不起。诸缘中无故。此义如是。如泥中无酪。不可生酪。以非因故。若稻等中。无其芽体。如是得生。于世谛分中。凡夫智慧同行见故。欲令第一义中。有彼眼等内入生者。此义不然。如偈曰。
若果缘中无 彼果从缘起
非缘中亦无 云何果不起
释曰。彼如是说。过失起故。如非缘中无果。诸缘中亦无。譬如彼声。作故无常。有何所以。瓶是作故。而非无常。如先已说。声是无常。何以故。由作故。譬如瓶。此义应知。若以此方便。第一义中芽等现空而从谷等生。彼芽等义不应尔。何以故。以果故。譬如酪。是故非有。以不免先所说过故。复有人言。第一义中。有彼内入我。如是受缘转异故。如泥为瓶。论者偈曰。
缘及果自性
释曰。此谓彼缘转异故。偈曰。
诸缘无自体
释曰。此谓缘无自性。偈义如是。譬如生酥。转为婆罗门心。彼缘自体不可得故。如先已说。偈曰。
若缘无自体 云何转成果
释曰。此明第一义中缘不转变。为彼果体。偈义如是。譬如提婆达多童子梵行。云何耶若达多为彼儿耶。又如幻主化作泥团。彼自体空。能生瓶等。如彼转变。于世谛中。一切智者。皆不能信。是故非缘转变为果。如是譬喻无体。所成能成法无故。如先因义不成。亦相违过故。外人言。若缘自体不转为果者。缘体可无而果者不。失以彼不遮果自体故。如我立义。第一义中。有诸内入。何以故。以果故。譬如芽等。论者偈曰。
非无缘有果
释曰。无缘转变而有果者。于世谛中。亦不能信。何况于彼第一义中。而可信耶。此义不成。外人言。若第一义中。缘体空者。然彼非缘。自体不空。而此非缘。是我所欲。是故非缘义成。论者言。但遮缘体。则无非缘。岂以非缘令汝解耶。复次开合偈曰。
何有缘非缘
释曰。诸缘非缘。自体不有。偈义如是。复次我已先遮有及非有。皆无果起。以是义故果无自体。果既无体。缘则非缘。何处有彼缘体可得。如是语义。本无所有。但彼心声相因起。说果无自性。缘体空故。复次从上已来。外人所说四种缘起。所谓因缘。缘缘。次第。增上等。自体差别。遮彼所立。明无起义。是故此品观诸缘起。无起义成。如诸大乘经中说。偈曰。
若诸缘起彼无起 彼起自体不可得
若缘自在说彼空 解空名为不放逸
若人知无一物起 亦复知无一物灭
彼非有故亦非无 见彼世间悉空寂
本来寂静无诸起 自性如是已涅槃
能为依怙转法轮 说诸法空开示彼
有无不起俱亦非 非有非无无起处
世间因缘悉如是 但彼凡夫妄分别
常无起法是如来 彼一切法如善逝
复次如般若波罗蜜经中说。文殊师利如是应知。彼一切法不起不灭。名为如来。又如梵王问经中说。彼处一切爱灭尽故彼名无起。彼若无起。彼即菩提。世间颠倒。虚妄起着。第一义中。佛不出世。亦不涅槃。从本已来。无起灭故。又如梵王问经。偈曰。
已解彼诸阴 无起亦无灭
虽行彼世间 世法不能染
如是等诸修多罗此中应广说。
释观缘品竟。
般若灯论卷第三
释观去来品第二
复次初品已说一切法体无起对治。令人信解。今复次明不来不去缘起差别。使物识知。遮彼义故。第二品起。此义云何。世间法中。言说自在。于所作事。深起爱染。今欲拔彼执着箭故。遮一行相。此外施为。即易可破。彼所谓者。外人言。应有如是内入体起。何以故。彼境界差别可言说故。若无此起彼境界差别。则不可言说。如石女儿不可说。彼有来有去。若提婆达多耶若达多则不如是。由此譬喻。自他诸法起义得成。论者言。若施戒禅等。多修习故。自性起成。或行及住。世间所解此成。已复成过。如在定者。以慧眼观。彼施戒等。行及不行。第一义中。体不可得。彼境界差别可言说。因义不成故。如遮行起行亦同破。复次若谓我立因种共汝同解分别俱成者。此义不然。何以故。彼俱成因。验无体故。如是异执有验。违彼因义故。复次若第一义中。谓有去者。彼已去未去去处三应可得。如偈曰。
已去不应受
释曰。谓去法已谢故。此义自他俱解。不须成立。偈曰。
未去亦不受
释曰。由去者故。如已去者。义意如此。复次云何未去。谓彼去者。未有起作。以彼法未去故。能成所成法自在俱得成。以法体法相欲去者。譬喻验故。此复云何。以未去亦不受。此义成立。何以故。以未去故。譬如余欲去者。复次优楼佉弟子言。何等未去。为如提婆达多未去为去如是不受耶。为如提婆达多去作不去令他解耶。论者言。何因缘故。作如此问。外人言。若汝意欲受先分别则成我义。若汝意欲受后分别则违汝因义。是故非先因义不成。复次我立实外别有去法。汝言非者。是语不然。实外有去。云何成立。谓自体外句义和合调达境界有去。调达我意如是以缘随转故如和合调达应如是知。论者言。若世谛中有去和合。提婆达多显自体外有句义和合。彼境界故生其去觉。令他解者。于世谛中成已复成过。何以故。但有处边刹那刹那前后差别。名为和合。调达名者。唯是行聚。自既无体。何有别去。与彼合耶。如是慧者。我意所欲。复次去名句义与调达合。第一义中。无譬喻故。体不可得。如是彼世谛中。亦违道理。何况第一义谛中耶。此等过失。汝不得离。复次经部师言。因欲起动生彼风界及四大造。名为身聚。处边无间。前后起灭。说名为去。若谓别有外去法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随所起处起者即灭故。譬如火焰惑者谓去。其实非也。第一义中。亦无去时。汝于第一义中。遮彼去者。成所成过。论者言。以遮起故。汝说方便。此义不成。何以故。焰等去迷智同迷故彼去者去异亦欲遮故。又世间智人。于汝所执。不欢喜故。复次僧佉人言。如我法中。动尘偏增。果则转了。彼未去者说为去故。论者言彼执了等。先已遮故。去义不成。此唯分别。复次诸说去者。闻前过失。心生怖畏。共立义言。去时去故。无前过失。此义决定。论者偈曰。
离已去未去 去时亦不受
释曰。此义云何。彼去时不可得故。若有去时。为已去耶。为未去耶。若半去半未去。二俱有过。外人言。汝言去时亦不受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此应受故。云何知耶。彼处举足下足相貌。名为去时。如偈曰。
非已去未去 彼处去时去
释曰。我所欲者。去时有故。去义得成。复次有人言。若有去处。彼可说有去。如是言说。音声有体。以作与依止。不相离故。已去未去者。不说遮去。此不相应。汝说去时不受。义既不成。已去未去。此亦不破。论者偈曰。
若去时去者 云何有是义
释曰。如汝所欲。去时去者。此义不成。何以故。以去者故。如已去者。先已破故。复次若定分别去时去者。为已去中有去。为未去中有去。为异此二有去处耶。如先说过。复次第一义中。去时去者验无体故。此义云何。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