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论
- 广百论释论
广百论释论
复次云何定知诸法有体而依法体执有实时。若由现见知法有体。此亦不然。见非实故。所以者何。故次颂曰。
无所见见无 回心缘妄境
是故唯虚假 有忆念名生
论曰。一切所见皆识所为。离识无有一法是实。谓无始来数习诸见。随所习见。随所遇缘。随自种子成熟差别。变似种种法相而生。犹如梦中所见事等。皆虚妄现都无一实。一切皆是心识所为。云何定知诸法有体。外境若无内识应有。犹如梦等无境有心。云何复起如是妄执。境既是无识。如何有识体。定有亦不可知自体。不能知自体故。汝等不许识并生故。设复许有诸识并生。亦无展转亲相缘义。云何能知识体定有。若尔大乘应如梦哑。拨一切法皆悉是虚。不能辨说一切世间出世间法自性差别。或复不如诸梦哑者。彼能分别种种境界。但阙语缘不能辨说。今此不能分别诸法。亦不能说。是大苦哉。我等不能随善如是大乘所立虚假法义。以一切法皆可现见不可拨无现见法故。奇哉可愍。薄福愚人不能信解大乘法义。若有能见可见所见。能见既无谁见所见。以诸能见不能自审。知自有体亦不审他。于审察时能见所见。皆无所有不可审察。是故不应执现见法。决定有体。以回心时诸所缘境皆虚假故。所以者何。起忆念时实无见等种种境界。但随因缘自心变似。见等种种境相而生。以所忆念非真实故。唯有虚假忆念名生。如所曾更诸法体相。回心追忆。故名为念。当忆念时曾所更境皆无有故。能念亦无。而名念者。随顺串习颠倒诸见。假名施设。由此念故。世间有情妄起种种分别诤论。竞执诸法自性差别。没恶见泥不能自出。若无所见亦无所闻。是则一切都无所有。云何今时编石为筏。诸有行愿复何所为。随顺世俗所见所闻。强假施设。不应为难。胜义理中二俱不许。一切分别戏论绝故。非诸如来有法可说。亦无有法少有所得。故契经言。如来昔在燃灯佛所。无有少法可说可取。若尔精进则为唐捐。应弃如来甘露圣教。为欲方便除倒见执。施设二事。俱无有过。既言一切所见能见皆无所有。云何无过。虽无真实所见能见。而诸愚夫颠倒谓有。为欲除彼增上慢见。随顺世间施设无过。若能随此圣教修行。随俗说为真佛弟子。世俗愚夫随自心变颠倒境相而起见心。佛非其境于彼无用。云何说为如来弟子。由佛愿行为增上缘。起彼见心。故亦无失。谓佛世尊在昔因位。为欲利乐一切有情。发起无边功用愿行。由此证得无分别慧。因此慧力发起无量利乐有情作用无尽。诸有情类用佛愿行。所得妙慧为增上缘。自心变现能顺世间。最胜生道及顺出世。决定胜道诸佛形相。及所说法。缘自心相起增上慢。谓我见佛闻说法音。信顺修行世出世行。是故说为如来弟子。若尔应从颠倒愿行。生无分别无倒见慧。以本愿行见有利乐一切有情而生起故。设许如是有何相违。因果异类岂不相违。又一一因应生一切。随因势用生异类果。彼此俱许有何相违。如从有漏发生无漏。非根生根。非识生识。不可见此能生异类。即令一一皆生一切。同见同知。不应为难。彼此俱有非爱过故。又世俗法力用难思。不可一一难令齐等。现见世间末达那果。及余能发风病等物。若有如量如时服者。除风病等为无病因。羯罗那等则不如是。是故异类虽得相生。而非一因生一切果。又本愿行亦非颠倒。以能了知诸法实义。于一切法无所执着。能为无上妙果生因。虽复发心起诸胜行。求无上果利乐有情。然似幻师起诸幻事。都无所执。故非颠倒。复次如前应问。云何定知诸法有体而依法体执有实时。若彼答言由随法体起现见心。后重审察能自了知。我昔曾更如是境界。若无法体起现见心。后时不应如是审察。是故定知诸法有体。复应问彼。重审察时为有法体可现见不。彼言。不也。所以者何。生已即灭。彼于今时无所见见。谓无所见而生于见。又应问彼。重审察时前现见心为可回返忆我昔见如是境耶。彼言。不也。所以者何。过去诸法不可回返。故无回心。谓无有能回过去心来至现在若尔今时由谁审察。能决定知诸法有体。彼言由念。所以者何。要依现见后方有念。非无法体可有现见。是故定知诸法有体。此但有言而无实义。所以者何。一切忆念但缘有名无实境起。由此忆念唯缘妄境。是故唯有世俗虚假忆念名生。谓于非有虚妄境界。如对目前分明记忆。故名忆念。实无有体颠倒相现。故名非有。虚妄境界。是故不应随虚妄见计度诸法谓实有体。
复次汝上所言。要依现见后方有念。非无法体有现见者。此亦不然。前已略说。见非实故。所见能见皆无所有。是故不可以其现见证法有体。前虽略说。而未广辩。云何定知诸法非有。诸所执有略有二种。一者无为。二者有为。无为是常。先已广破。谓若有用能生诸法。应如有为非无为体。若无有用不能生法。应如兔角。其体是无。有为有二。谓过未有。及现在有。过去未来如前已辩。谓曾当有非现有体。若现有体应名现在。若言无用。故非现在。既现有体。云何无用。若言其用必藉缘故。非恒有者。用可无常。体不藉缘应是常住。若言此体能起于用。用非常故。体亦无常。是则此体能起于用。用暂有故。体非恒有。又若有为体恒是有而能起用。故非无为。虚空等体亦许恒有。何不起用说名有为。无为恒有而不起用。有为起用如何恒有。又过去体定非现有。名已灭故。过去摄故。如过去用。未来世体亦非现有。名未生故。未来摄故。如未来用。若言去来体虽是有不名现有非现在故。所立比量便立已成。此理不然。汝立三世体非本无今有。亦非本有今无。一切时有。如所执空故名现有。非现世摄名为现有。我今遮破恒现前有。是故比量非立已成。若汝不许去来二世其体现有。则应如用先后是无。体非常有。是则一切有为之法。若体若用皆待众缘。本无今有本有今无。便失汝宗。法体常有。若言去来体是现有。世所摄故。犹如现在。理亦不成。汝许去来用非现有。是世所摄。则所立量有不定失。若言去来体是实有。世所摄故。如现在者。理亦不然。若依胜义我宗现在。亦非实有则无同喻。若依世俗用瓶盆等。是世所摄而非实有。则所立量有不定过。若言去来体是实有。余非实有。所不摄故。如共所知实有法者。此亦不然。若依胜义无同法喻。若依世俗便立已成。我宗亦许去来曾当是实有故。又如共知世俗实法。余非实有。所不摄故。应非去来体现实有。如是等类有多相违。又去来体非现实有。余实有法。所不摄故。如共所知非实有法。如是等类比量无边。是故去来非现有体。但依现在假名建立。谓现在心缘曾当法。似彼相现假说去来。实非过未。由此去来共所许法。非离现在别有实体。自宗所许世所摄故。犹如现在诸立过去。未来有体如现在者。皆同数论外道所计自性体常用有起谢。彼既有过。此亦应然。是故自称佛弟子者。应舍此执。现在诸法虽世俗有而非胜义。所以者何。若胜义有。应不藉缘。既待缘生犹如幻事。如何可说是真实有。又现在法有生有灭。犹如幻化。云何实有。若现在法是实有者。应如所执虚空等性。无生无灭。岂名现在。又现在法已生未灭。二分合成。已生待未来。未灭待过去。相待立故。非实有体。如粗细等。揽非实法和合而成。如树林等。云何实有。又于现在一一法上有多种性。如何实有。谓一一法皆有蕴性处性界性有漏无漏世出世间色心等性有无量种。于诸性中谁实谁假。不可说言。如是等性是义差别同依一体。除此诸性更有何体。亦不可言。一性是体余性是义。同名为性无有差别。云何一体。余皆是义。亦不可言。如是等性是名差别。其义是一。若尔不应生别行解。亦不可言。差别行解但缘其名。苦无常等种种行解。皆缘义故。是故一一有为法体皆用无量性相合成。如舍林等非真实有。但依世俗说有实体。若言诸性皆是共相。以可说故。如军林等。是假非实。比量所得。自相是实现量所得。既言是实。其相如何。现量所得云何可说。若不可说。如何言实。若可言实。即应可说。云何自相是不可说。若言自相假说为实。非是真实。是则一切若假若实。皆依世俗假想施设云何汝等定执诸法皆有实体。若一切法皆非实有。如何现前分明可见。镜像水月健达缚城。梦境幻事第二月等。分明可见。岂实有耶。世间所见皆无有实。云何以见证法是真。觉时所见一切非真。是识所缘如梦所见。梦心所见决定非真。乱识所缘如第二月。如是虽无真实法体。而能为境。生现见心。因斯展转发生忆念。前后俱缘非真有境。是故不可以生忆念证法是真。法既非真。时如何实。若缘妄境生于倒见。境可是虚。见应是实。境既是虚。见云何实。如在梦中。谓眼等识缘色等境。觉时知彼二事俱无。妄境倒心亦复如是。愚夫谓有。圣者知无。有倒心境二种皆虚。无倒境心俱应是实。世俗可尔。胜义不然。以胜义中心言绝故。若于胜义心言绝者。云何数说。心境是虚。为破实执。故且言虚。实执若除。虚亦不有。若实若虚。皆为遣执。依世俗说。非就胜义。胜义谛言亦是假立。为翻世俗非有定诠。现见心境可言是无。忆念境心云何非有。现见尚无。忆念岂有。若一切法都非实有。如何世间现造善恶。若无善恶。苦乐亦无。是则拨无一切因果。若拨因果则为邪见。岂不怖此邪见罪耶。奇哉世间愚痴难悟。唯知怖罪不识罪因。一切善恶苦乐因果。并世俗有。胜义中无。我依胜义言不可得。不拨世俗何成邪见。于世俗中执胜义有。不称正理。是为邪见。今于此中为破时执。略说诸法俗有真无。其义虚实研究是非。于后品中当广分别。已略成立远离二边中道实义。诸有聪慧乐胜义人当勤修学。谓常无常二边邪执。如其次第。略破应知。
广百论释论卷第六
破见品第四
复次若如所言诸法性相世俗事有胜义理空。如来于中智见无碍。言音辩了巧悟他心。如何世间犹为种种妄见所魅诤论纷纭。由能闻者有过失故。何者名为闻者过失。谓贪己见。不求胜解。于善恶说不能了知。若无如是三种过失。是则名为闻正法器。为显此义故说颂曰。
禀和希胜慧 是法器应知
异此有师资 无因获胜利
论曰。要具三德名为法器。一者禀性柔和无有偏党。恒自审察不贪己见。二者常希胜解求法无厌。不守己分而生喜足。三者为性聪慧于善恶言能正了知德失差别。若无如是所说三德。虽有师资终无胜利。言胜利者。所谓师资开悟证得如其次第。如彼六师诸外道等。虽闻正法而无所证。非佛于彼无愍济心。亦非圣教不中正理。以于世间所应度者。闻佛圣教皆已度讫。为显此义故次颂曰。
说有及有因 净与净方便
世间自不了 过岂在牟尼
论曰。诸佛如来无碍智见。观利他事不过四种。谓所舍证及此二因。体义皆真名言非谬。即是四谛圣教所摄。佛虽广说而彼不知。过在世间非牟尼失。以诸外道觉慧庸微。及阙正修故不能解。如彼烈日放千光明。盲者不见于日无咎。
复次彼诸外道。定为无明放逸睡眠缠覆心识。于自所许不能信依。所以者何。故次颂曰。
舍诸有涅槃 邪宗所共许
真空破一切 如何彼不欣
论曰。诸外道宗皆言弃舍我所有事。唯我独存远离羁缠。萧然解脱无为惔怕。名曰涅槃。离相真空绝诸妄境。亦无分别执有等心。观此能除一切心境。正归无上大般涅槃。不违汝等所求解脱。如何憎背而不生欣。我等涅槃唯除我所。空亦破我知何所欣。汝涅槃中若有我者。必不离所何成涅槃。我如前破。不应重执故当欣此离我真空。有则可除空无能遣。执有起过观空即除。空有二途德失悬隔。云何汝等党有诽空。可愍邪徒痴狂无智。不能信受有益真空。常好邪求无益妄有。而于正教反生嫌嫉。如彼恶子淫乱迷心。耽媔色声猖蹶无礼。于母慈训不知敬从。自任凶顽反生怨害。
复次若离真空毕竟无别舍证方便。故次颂曰。
不知舍证因 无由能舍证
是故牟尼说 清凉余定无
论曰。彼诸外道虽复发心。求证涅槃及舍生死。由不善知舍证方便。于所舍证终不能成。憎背真空耽着妄有。故于方便名不善知。除真空观无舍生死。及证涅槃别方便故。诸有贪求外道见者。终不能得出世清凉。言清凉者则是一切苦及苦因究竟寂静。唯有空观是证得因。除此更无别方便故。如是空观佛法中有。一切外道邪论所无。故牟尼说四沙门果。我法中有。余法定无。以诸外道执着己见诽空观故不证涅槃。云何应知我等所执定非舍证正方便耶。前已具说。执常句义立实有时。皆有过失后当广破。执根境等故知汝执非正方便。又诸外道于涅槃处。实不能离我所见等。而谓彼处有自内我。解脱我所名为涅槃。所以者何。我与我所毕竟无有相离义故。汝不可言苦乐等法。于涅槃处远离于我。汝自立为我所有故。如汝所执我之自体。亦不可言我之自体。非我所有同喻无因。勿汝所执我无自体。便似空华有违宗过。是故汝等外道所执。不能究竟舍离生死。亦不能证究竟涅槃。由此应知非正方便。
复次诸外道等。制造书论虽彼所诠少分有实。谓说施等是牵引因。能招善趣及余胜乐。又说杀等是牵引因。能招恶趣及余剧苦。然彼书论前后相违。亦复许为杀生等业。又能引发诸恶见趣。亦从如是见趣所生。如有盲人遇游正道。或时迷失复履邪途。外道书论亦复如是。有实有虚不可依信。若尔如来三藏圣教。或有所说难可信解。是则一切内外经书。无可信者成太过失。所以者何。佛经中说种种神变不可思议。又说甚深真实义理。诸有情类不能测量。复说如来三业作用。声闻乘等所不能知。谓无功用普于十方无量无边极远世界。随诸有情一一根性。无量无数品类差别。如其所乐能于一时现妙色身饶益无尽。虽断一切寻伺分别。而能为彼无量有情宣说无边甚深广大真实美妙无尽法音。于一念顷能除有情无量无边心行秽垢。其心虽无实生实灭。亦无一切能缘所缘而一念顷普于一切所知境界现见周尽。于现见时远离一切能见所见分别思惟。虽断一切随眠缠缚。而于三有现受死生。虽久离欲而生欲界。现处居家迫迮牢狱。贮畜种种财谷珍奇。养育妻儿亲眷僮仆。如是等事皆难信知。故我于此深怀犹豫。事若唯有诚可生疑。然事亦空故。次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