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

  复次,盲人无量,而言唯须一医,此亦不然。以是故,应更有十方佛。
  复次,长阿含中有经言:有鬼神王守北方,与众多百千万鬼神后夜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住,放清净光,普照祇桓,皆令大明;合掌赞佛,说此二偈:

  “大精进人我归命!佛二足中尊最上,智慧眼人能知见,诸天不解此慧事。
  过去未来今诸佛,一切我皆稽首礼!如是我今归命佛,亦如恭敬三世尊。”

  如是偈中有十方佛,鬼神王稽首三世佛,然后别归命释迦牟尼佛。若无十方现在佛,当应但归命释迦牟尼佛,不应言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是故知有十方佛。
  复次,过去世,有无量佛;未来世,亦有无量佛;以是故,现在亦应有无量佛。
  复次,若佛于声闻法中,言有十方无数无量佛,众生当言佛易可遇,不勤求脱。若不值此佛,当遇彼佛,如是懈怠不勤求度。譬如鹿未被箭时,不知怖畏,既被箭已,踔围而出;人亦如是,有老病死苦,闻唯有一佛,甚难可遇,心便怖畏,勤行精进,疾得度苦。以是故,佛于声闻法中不言有十方佛,亦不言无。若有十方佛,汝言无,得无限罪。若无十方佛而我言有,生无量佛想,得恭敬福。所以者何?善心因缘福德力大故。譬如慈心三昧力,观一切众生皆见受乐,虽无实益,以慈观,故是人得无量福;十方佛想,亦复如是。若实有十方佛而言无,得破十方佛无量重罪。何以故?破实事故。肉眼人虽俱不知,但心信言有,其福无量!若实有佛而意谓无,其罪甚重!人自用心,尚应信有,何况佛自说摩诃衍中,言实有十方佛而不信耶?
  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中,何以不来?
  答曰:众生罪重故,诸佛菩萨虽来不见。又法身佛常放光明,常说法,而以罪故不见不闻。譬如日出,盲者不见;雷霆震地,聋者不闻。如是法身常放光明,常说法,众生有无量劫罪垢厚重,不见不闻。如明镜净水,照面则见,垢翳不净,则无所见。如是众生心清净则见佛,若心不净,则不见佛。今虽实有十方佛及诸菩萨来度众生,而不得见。
  复次,如释迦牟尼佛在阎浮提中,生在迦毗罗国,多游行东天竺六大城。有时飞到南天竺,亿耳居士舍,受供养。有时暂来北天竺月氏国,降阿波罗罗龙王。又至月氏国西,降女罗刹。佛在彼石窟中一宿,于今佛影犹在,有人就内看之则不见,出孔遥观光明相如佛。有时暂飞至罽宾隶跋陀仙人山上,住虚空中,降此仙人。仙人言:“我乐住此中,愿佛与我佛发、佛爪,起塔供养。”塔于今现存(此山下有离越寺,离越应云隶跋陀也)。人与佛同国而生,犹不遍见,何况异处?以是故,不可以不见十方佛故而言无也。
  复次,弥勒菩萨有大慈悲,而在天宫,不来此间;可以不来故,便谓无弥勒耶?弥勒近而不来,不以为怪,十方佛远,何足怪也!
  复次,十方佛不来者,以众生罪垢深重,不种见佛功德,是故不来。
  复次,佛知一切众生善根熟,结使薄,然后来度。如偈说:

  “诸佛先观知有人,一切方便不可度,或有难度或易化,或复有迟或有疾。
  或以光明或神足,种种因缘度众生;有欲作逆佛愍除,或欲作逆佛不遮。
  刚强难化用粗言,心柔易度用软言;虽有慈悲平等心,知时智慧用方便。”

  以是故,十方佛虽不来,不应言无。
  复次,佛智慧、力、方便、神通,舍利弗等大阿罗汉,大菩萨弥勒等尚不能知,何况凡人?
  复次,诸佛大菩萨,有时众生恐惧急难,一心念,或时来度之。如大月氏西,佛肉髻住处,国一佛图中,有人癞风病,来至遍吉菩萨像边,一心自归,念遍吉菩萨功德,愿除此病!是时遍吉菩萨像,即以右手宝渠光明摩其身,病即除愈。复一国中有一阿兰若比丘,大读摩诃衍,其国王常布发令蹈上而过。有比丘语王言:“此人摩诃罗,不多读经,何以大供养如是?”王言:“我一日夜半欲见此比丘,即往到其住处,见此比丘在窟中读法华经,见一金色光明人,骑白象,合掌供养,我转近便灭。”我即问大德:“以我来故,金色光明人灭?”比丘言:“此即遍吉菩萨。遍吉菩萨自言:‘若有人读诵法华经者,我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诵法华经故,遍吉自来(遍吉法华经名为普贤)。”复一国有一比丘,诵阿弥陀佛经,及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人欲死时,语弟子言:“阿弥陀佛与彼大众俱来。”即时动身自归,须臾命终。命终之后,弟子积薪烧之,明日灰中见舌不烧。诵阿弥陀佛经故,见佛自来;诵般若波罗蜜故,舌不可烧。此皆今世现事,如经中说诸佛、菩萨来者甚多。如是处处,有人罪垢结薄,一心念佛,信净不疑,必得见佛,终不虚也。以是诸因缘故,知实有十方佛。
  【经】尔时,彼世界有菩萨,名曰普明。
  【论】菩萨义,如赞菩萨品中已说。
  问曰:云何名普明?
  答曰:其明常照一切世界,是故名普明。
  【经】见此大光,见地大动,又见佛身,到宝积佛所白佛言:“世尊,今何因缘,有此光明照于世间,地大震动,又见佛身?”  
  【论】地动,佛身光明,如先说。
  问曰:是普明菩萨,于诸菩萨中最尊第一,应自知因缘,何以问佛?
  答曰:是普明菩萨虽大,不能知诸佛智慧、神力,譬如月光虽大,日出则灭,以是故问佛。
  复次,菩萨常欲见佛,心无厌足,无因缘尚欲见佛,何况有大因缘?
  复次,是事不应疑!譬如犊子随母,未足怪也。又如小王朝宗大王,法应尔故。诸大菩萨亦如是,得利大故,常欲随佛。是菩萨见是事,心即觉知,是必大事;见无数无量世界,皆得相见,以是故问。
  复次,有人言:“是菩萨自有神力能知,亦是释迦牟尼佛力令知,但为诸小菩萨不知故问佛。诸小菩萨怖难未除,不能问佛,是故为之发问。”是普明菩萨发其世界,与诸小男子、小女人俱,以是故知不能问佛。譬如大象能躄大树,令诸小象得食枝叶,是故问佛:大德,何因何缘有此大光明,大地震动,又见佛身?

大智度论卷第十释初品中十方菩萨来之余
  【经】宝积佛报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恒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欲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是其神力”。
  【论】问曰:佛譬如须弥山,不为大海水波所动,今何以答普明?是则动相。摄心则无语,散心则有说。说法从觉观生,觉观粗事,佛不应有此粗事!
  答曰:佛虽入深禅定,不为世事所动,今以大慈悲心怜愍众生,为之说法断疑。如须弥山王,小风则不能动,若随岚风至则大动散。佛亦如是,有大慈悲风来,怜愍心动,散身无数,入五道教化众生,或作天身乃至畜生。
  复次,佛实不动,常入禅定。先世福德因缘故,身遍出声,应物如响,如天伎乐,自然发声。又如摩尼珠,随人所欲种种与之,若欲衣被、饮食、医药,自恣所须,自然皆得。佛亦如是,从其身边诸毛孔中自然有声,随心说法,是中佛无忆想,亦无分别。如说密迹金刚经中,佛有三密,身密、语密、意密,一切诸天人皆不解不知。有一会众生,或见佛身黄金色、白银色、诸杂宝色,有人见佛身一丈六尺,或见一里、十里、百千万亿,乃至无边无量遍虚空中,如是等名身密。语密者,有人闻佛声一里,有闻十里,百千万亿无数无量遍虚空中;有一会中,或闻说布施,或有闻说持戒,或闻说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如是乃至十二部经、八万法聚,各各随心所闻,是名语密。是时目连心念,欲知佛声近远,即时以己神足力,去无量千万亿佛世界而息,闻佛音声如近不异。所息世界,其佛与大众方食。彼土人见目连立其钵缘,彼佛弟子问其佛言:“此人头虫从何所来?著沙门被服而行!”其佛报言:“勿轻此人!此是东方过无量佛界,有佛名释迦牟尼,此是彼佛神足弟子。”彼佛问:“目度伽略子!汝何以来此?”目连答言:“我寻佛音声故来至此。”彼佛告目连:“汝寻佛声,过无量亿劫,不能得其边际。”
  复次,佛出世,为断众生疑故为说法,此不应难!汝不应问:“日何以除暗?”佛亦如是,不应问佛何以故答。
  问曰:诸佛等故,名为等觉,今何以称言是彼神力?
  答曰:示无吾我,彼此灭嫉慢故。
  复次,世界有天,常求尊胜,憍慢法故,自言天地、人物,是我化作。如梵天王谓诸梵言:“我作汝等。”毗纽天言:“世间有大富贵名闻人,皆是我身威德力分。我能成就世间,亦能破坏世间,世间威德皆是我作。”有如是天破因缘法相;诸佛实语不坏因缘法相故,言是彼佛神力。
  【经】是时,普明菩萨白宝积佛言:“世尊,我今当往见释迦牟尼佛,礼拜供养;及见彼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于诸三昧中而得自在”。
  【论】问曰:若诸佛持戒、禅定、智慧、度人皆等,是普明菩萨何以欲来见释迦牟尼佛?
  答曰:诸菩萨常欲见佛无厌足,听法无厌足,见诸菩萨僧无厌足。诸菩萨于世间法皆以厌患,于上三事心无厌足。如手居士从净居天来欲见佛,其身微细没失,譬如消苏,不得立地。佛语手居士:“汝化作粗身,观此地相!”居士即如佛言,化作粗身,观念地相,头面礼佛足,一面立。佛问居士:“汝几事无厌生净居天?”答言:“我三事无厌生净居天:一、见佛供养无厌;二、听法无厌;三、供给僧无厌。如佛在阎浮提,四部众常随逐佛,听法问法;是我净居诸天,亦常从我听法问法。”声闻犹尚听法无厌足,何况法性身菩萨?以是故,普明菩萨来见释迦牟尼佛,及见此间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
  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如先赞菩萨品中说。
  于诸三昧而得自在者,问曰:如佛一人,一切三昧中得自在,何以言菩萨亦一切三昧中得自在?
  答曰:有二种三昧:一者、佛三昧,二者、菩萨三昧。是诸菩萨于菩萨三昧中得自在,非佛三昧中。如说诸佛要集经中,文殊尸利欲见佛集,不能得到。诸佛各还本处,文殊尸利到诸佛集处。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三昧,文殊尸利入,礼佛足已,白佛言:“云何此女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尸利:“汝觉此女人,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尸利即弹指觉之而不可觉,以大声唤亦不可觉,捉手牵亦不可觉,又以神足动三千大千世界犹亦不觉。文殊尸利白佛言:“世尊,我不能令觉。”是时,佛放大光明照下方世界,是中有一菩萨名弃诸盖,即时从下方出,来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立。佛告弃诸盖菩萨:“汝觉此女人!”即时弹指,此女从三昧起。文殊尸利白佛:“以何因缘,我动三千大千世界不能令此女起?弃诸盖菩萨一弹指,便从三昧起?”佛告文殊尸利:“汝因此女人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是女人因弃诸盖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以是故,汝不能令觉。汝于诸佛三昧中功德未满。”是诸菩萨三昧中得自在,佛三昧中少多入,而未得自在故耳!
  【经】佛告普明:“欲往随意,宜知是时。”尔时,宝积佛以千叶金色莲华,与普明菩萨而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此华散释迦牟尼佛上。生彼娑婆世界诸菩萨难胜难及,汝当一心游彼世界!”  
  【论】问曰:佛何以言“欲往随意,宜知是时”?
  答曰:佛于弟子爱断故,于弟子中心不著故。
  复次,是菩萨未得一切智,未得佛眼故,心中少多有疑。谓释迦牟尼佛功德大,所益或胜,是故语言欲往随意。
  复次,是菩萨遥见释迦牟尼佛身小,心生小慢,言彼佛不如。是故佛语:“汝往莫观佛身,勿念世界,但听佛说法!”
  复次,是世界离娑婆世界极远,最在东边。是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诸法相,与宝积佛说诸法相正同;便言世界虽远,法相不异,增益大信,心转坚固。
  复次,先世因缘故,虽远处生,应来听法。譬如绳系雀脚,虽复远飞,摄之则还。
  复次,是娑婆世界中菩萨,见普明远来听法,便作是念:“彼从远来,况我生此世界中而不听法?”如是种种因缘,是故佛言:“欲往随意,宜知是时。”
  问曰:诸佛力等,更不求福,何故以华为信?
  答曰:随世间法行故。如二国王力势虽同,亦相赠遗。
  复次,示善软心故,以华为信。世间法中,使从远来,必应有信;佛随世法,是故致信。
  复次,诸佛恭敬法故,供养于法,以法为师。何以故?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
  问曰:何以不自供养身中法,而供养他法?
  答曰:随世间法,如比丘欲供养法宝,不自供养身中法,而供养余持法、知法、解法者。佛亦如是,虽身中有法,而供养余佛法。
  问曰:如佛不求福德,何以故供养?
  答曰:佛从无量阿僧祇劫中修诸功德,常行诸善,不但求报、敬功德故而作供养。如佛在时,有一盲比丘,眼无所见而以手缝衣,时针衽脱,便言:“谁爱福德,为我衽针?”是时,佛到其所,语比丘:“我是爱福德人,为汝衽来!”是比丘识佛声,疾起著衣礼佛足,白佛言:“佛功德已满,云何言爱福德?”佛报言:“我虽功德已满,我深知功德因、功德果报、功德力。今我于一切众生中得最第一,由此功德,是故我爱。”佛为此比丘赞功德已,次为随意说法。是比丘得法眼净,肉眼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