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何等极七返有补特伽罗。谓即预流果。于人天生往来杂受。极至七返得尽苦际。何等家家补特伽罗谓即预流果。或于天上或于人中。从家至家得尽苦际。何等一间补特伽罗。谓即一来果。或于天上唯受一有得尽苦际。何等中般涅槃补特伽罗。谓生结已断起结未断。或中有才起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或中有起已为趣生有才起思惟。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或思惟已发趣生有。未到生有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何等生般涅槃补特伽罗。谓二结俱未断才生色界已。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何等无行般涅槃。谓生彼已不由加行圣道现前得尽苦际。何等有行般涅槃补特伽罗。谓生彼已由加行力圣道现前得尽苦际。
  何等上流补特伽罗。谓于色界地地中皆受生已。乃至最后入色究竟。于彼无漏圣道现前得尽苦际。复有乃至往到有顶圣道现前得尽苦际。又杂修第四静虑有五品差别。一下品修。二中品修。三上品修。四上胜品修。五上极品修。由此五品杂修第四静虑故。如其次第生五净居。
  何等退法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思惟若不思惟。皆可退失现法乐住。何等思法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若不思惟。即可退失现法乐住。若思惟已能不退失。何等护法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便可退失现法乐住。若不游散即能不退。何等住不动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亦不能练根。何等堪达阿罗汉。谓钝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然堪能练根。何等不动法阿罗汉。谓利根性。若游散若不游散。皆能不退现法乐住。
  何等欲界异生补特伽罗。谓于欲界若生若长不得圣法。何等欲界有学补特伽罗。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犹有余结。何等欲界无学补特伽罗。谓于欲界若生若长。已得圣法无有余结。如欲界有三色无色亦尔。何等欲色界菩萨补特伽罗。谓与灭离无色界生静虑相。应住静虑乐而生欲界或生色界。何等欲界独觉补特伽罗。谓无佛出世时生于欲界。自然证得独觉菩提。
  何等不可思议如来补特伽罗。谓且于欲界始从示现。安住睹史多天妙宝宫殿。乃至示现大般涅槃。示现一切诸佛菩萨所行大行。何等胜解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胜解行地中成就菩萨下中上忍。何等增上意乐行菩萨补特伽罗。谓十地中所有菩萨。何等有相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极喜离垢发光焰慧极难胜现前地中所有菩萨。何等无相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远行地中所有菩萨。何等无功用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不动善慧法云地中所有菩萨。
  复次如说预流果补特伽罗。此有二种。一渐出离。二顿出离。渐出离者。如前广说。顿出离者。谓入谛现观已。依止未至定发出世间道。顿断三界一切烦恼。品品别断唯立二果。谓预流果阿罗汉果如是补特伽罗多于现法或临终时善辨圣旨。设不能辨由愿力故。即以愿力还生欲界。出无佛世成独胜果。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第七
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云何建立现观。略有十种。谓法现观。义现观。真现观。后现观。宝现观。不行现观。究竟现观。声闻现观。独觉现观。菩萨现观。
  何等法现观。谓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净信胜解随信而行。
  何等义现观。谓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谛察法忍。此忍居顺决择分位。此由三种如理作意所显发故。复成三品。谓上软上中上上。何等真现观。谓已得见道十六心刹那位所有圣道。又见道中得现观边。安立谛世俗智不现在前。于修道位此世俗智方可现前。何等后现观。谓一切修道。
  何等宝现观。谓于佛证净。于法证净。于僧证净。何等不行现观。谓已证得无作律仪。虽居学位而谓我今已尽那落迦。已尽傍生。已尽饿鬼。已尽颠坠恶趣。我不复造恶趣业感恶趣异熟。何等究竟现观。如道谛中究竟道说。何等声闻现观。谓前所说七种现观。从闻他音而证得故。名声闻现观。
  何等独觉现观。谓前所说七种现观。不由他音而证得故。名独觉现观。何等菩萨现观。谓诸菩萨于前所说七现观中。起修习忍而不作证。然于菩萨极喜地中。入诸菩萨正性决定。是名菩萨现观。
  声闻现观菩萨现观有何差别。略说有十一种。谓境界差别。任持差别。通达差别。誓愿差别。出离差别。摄受差别。建立差别。眷属差别。胜生差别。生差别。果差别。
  其果差别复有十种。谓转依差别。功德圆满差别。五相差别。三身差别。涅槃差别。证得和合智用差别。障清净差别。和合作业差别。方便示现成等正觉入般涅槃差别。五种拔济差别。诸无量等最胜功德。何现观摄后现观究竟现观。摄彼复云何。谓无量解脱胜处遍处无诤愿智无碍解神通相随好清净力无畏念住不护无忘失法永断习气大悲不共佛法一切种妙智。如是等功德诸契经中处处宣说。
  无量者。谓四无量。云何慈。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与乐相应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云何悲。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离苦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喜。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不离乐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舍。谓依止静虑于诸有情利益意乐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解脱者。谓八解脱。云何有色观诸色。谓依止静虑于内未伏见者色想。或现安立见者色想。观所见色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乃至为解脱变化障。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谓依止静虑于已伏见者色想。或现安立见者无色想观所见色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谓依止静虑于内净不净诸色。已得展转相待想展转相入想展转一味想故。于彼已得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乃至为解脱净不净。变化烦恼生起障。云何无边空处解脱。谓于随顺解脱无边空处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如无边空处解脱。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亦尔。乃至为解脱。寂静解脱无滞碍障。云何想受灭解脱。谓依止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超过诸余寂静解脱。住于似真解脱。住具足中心心所灭。为解脱想受灭障。
  胜处者。谓八胜处。前四胜处由二解脱所建立。后四胜处由一解脱所建立。此中解脱是意解所缘。胜处是胜伏所缘。自在转故。依有情数非有情数说色少多。依净不净说色好恶。依人与天说色劣胜。余如解脱中说。胜伏所缘故名胜处。
  遍处者。谓十遍处所缘遍满故名遍处。于其遍满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心心所法。是名遍处。何故于遍处建立地等。由此遍处观所依能依色。皆遍满故。余随所应如解脱说。如是遍处能成满解脱。
  无诤者。谓依止静虑于防护他所应起烦恼住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愿智者。谓依止静虑于为了所知愿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无碍解者。谓四无碍解。云何法无碍解。谓依止静虑于一切法名差别无碍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义无碍解。谓依止静虑于诸相及意趣无碍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训词无碍解。谓依止静虑于诸方言音及训释诸法言词无碍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辩才无碍解。谓依止静虑于诸法差别无碍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神通者。谓六神通。云何神境通。谓依止静虑于种种神变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云何天耳通。谓依止静虑于随闻种种音声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心差别通。谓依止静虑于入他有情心行差别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宿住随念通。谓依止静虑于随念前际所行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死生通。谓依止静虑于观有情死生差别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漏尽通。谓依止静虑于漏尽智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相随好者。谓依止静虑于相随好庄严所依示现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并彼所起异熟。
  清净者。谓四清净。云何依止清净。谓依止静虑于随所欲依止取住舍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云何境界清净。谓依止静虑。于随所欲境界变化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心清净。谓依止静虑于如所欲三摩地门自在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智清净。谓依止静虑于随所欲陀罗尼门任持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力者。谓如来十力。云何处非处智力。谓依止静虑于一切种处非处智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云何自业智力。谓依止静虑于一切种自业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余力随应当知亦尔。
  无畏者。谓四无畏。云何正等觉无畏。谓依止静虑由自利门。于一切种所知境界正等觉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云何漏尽无畏。谓依止静虑由自利门。于一切种漏尽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障法无畏。谓依止静虑由利他门。于一切种说障碍法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云何出苦道无畏。谓依止静虑由利他门。于一切种说出苦道法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念住者。即三念住。谓御大众时。于一切种杂染不现行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不护者。即三不护。谓御大众时于随所欲教授教诫方便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无忘失法者。谓于一切种随其所作所说明记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永断习气者。谓一切智者于非一切智所作不现行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大悲者。谓于缘无间苦境大悲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不共佛法者。即十八种不共佛法。谓于不共身语意业清净具足中。于所依及果根未得不退具足中。于不共业现行具足中。于不共智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
  一切种妙智者。谓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所。
  云何引发如是等功德。谓依止清净四静虑。若外道若声闻若菩萨等。引发四无量五神通。多分依止边际第四静虑。若声闻若菩萨若如来等引发所余功德。何因引发如是功德。谓依止静虑数数思惟。随所建立法故。如是等功德略有二种。一现前发起自所作用。二安住自性。若现发起自所作用。以出世后所得世俗智为体。若安住自性。用出世智为体。
  无量作何业。谓舍所治障哀愍住故。能速圆满福德资粮。成熟有情心无厌倦。
  解脱作何业。谓引发变化事。于净不净变化无有艰难。于寂静解脱无有滞碍。能住第一寂静圣住。由胜解思惟故。
  胜处作何业。谓能令前三解脱所缘境界自在而转。由胜伏所缘故。
  遍处作何业。谓善能成办解脱所缘。遍满流布故。
  无诤作何业。谓所发语言闻皆信伏。爱护他心最为胜故。如其所应发语言故。
  愿智作何业。谓能善记别三世等事。一切世间咸所恭敬。由远一切众众所归仰故。
  无碍解作何业。谓善说法要悦众生心。能绝一切所疑网故。
  神通作何业。谓以身业语业记心。化导有情令入圣教。善知有情一切心行及过未已。如应教授令永出离。相及随好作何业。谓能令暂见。谓大丈夫心生净信。
  清净作何业。谓由此势力故。取生有随其乐欲。或住一劫或复劫余。或舍寿行。或于诸法自在而转。或于诸定自在而转。或复任持诸佛正法。
  力作何业。谓为除舍无因恶因论不作而得论。无倒宣说增上生道。悟入一切有情心行。正说法品。意乐随眠境界资粮当能出离。随其所应宣说决定胜道。降伏诸魔。善能记别一切问论。
  无畏作何业。谓处大众中自正建立我为大师。摧伏一切邪难外道。
  念住作何业。谓能不染污摄御大众。不护作何业。谓能无间断教授教诫所化徒众。
  无忘失法作何业。谓能不舍离一切佛事。永断习气作何业。谓离诸烦恼亦不显现。似诸烦恼所作事业。
  大悲作何业。谓日夜六时遍观世间。不共佛法作何业。谓由身语意业清净已得不退。若行若住映蔽一切听闻独觉。
  一切种妙智作何业。谓能绝一切有情一切疑网。令正法眼长时得住。由此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
  于上所说现观位中。证得后后胜品道时。舍前所得下劣品道。又即此时集断作证于无余依涅槃界位。声闻独觉一切圣道无不皆由顿舍所舍。非诸菩萨。是故唯说诸菩萨等为无尽善根者。无尽功德者。何故建立诸无记事。由彼所问不如理故。何故所问不如理耶。远离因果染净所应思处故。
  何缘菩萨已入菩萨超升离生位。而非预流耶。由得不住道一向预流行不成就故。何缘亦非一来耶。故受诸有无量生故。何缘亦非不还耶。安住静虑还生欲界故。
  又诸菩萨已得谛现观。于十地修道位唯修所知障对治道。非烦恼障对治道。若得菩提时顿断烦恼障及所知障。顿成阿罗汉及如来。此诸菩萨虽未永断一切烦恼。然此烦恼犹如咒药所伏诸毒。不起一切烦恼过失。一切地中如阿罗汉已断烦恼。
  又诸菩萨于所知境应修善巧。于诸方便应修善巧。于虚妄分别应修善巧。于无分别应修善巧。于时时中应修练根。
  云何所知境。谓略有六种。一迷乱。二迷乱所依。三不迷乱所依。四迷乱不迷乱。五不迷乱。六不迷乱等流。
  云何方便善巧。谓略有四种。一成熟有情方便善巧。二圆满佛法方便善巧。三速证通慧方便善巧。四道无断绝方便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