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经论

  经曰。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得欢喜地已。所有诸怖畏即皆远离。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离如是等一切诸畏。何以故。是菩萨离我想故尚不贪身。何况所用之事。是故无有不活畏。心不悕望供养恭敬。我应供养一切众生供给一切所须之具。是故无有恶名畏。远离我见无我想故无有死畏。又作是念。我若死已生必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堕恶道畏。我所志乐一切世间身心无与等者何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诸佛子菩萨如是离诸怖畏毛竖等事。
  论曰。此五怖畏是初地障。复说地利益胜。是五怖畏第一第二第五依身口意。第三第四依身。依身者爱憎善道恶道舍得依身故。何故但说五怖畏。打缚等诸畏皆五所摄故。此怖畏因略有二种。一邪智妄取想见爱着故。二善根微少故。此对治如经离我想故。尚不贪身乃至无有大众威德畏故。怖畏毛竖等事。何故二处说。前说身怖畏。后说异身怖畏故。
  经曰。诸佛子。是菩萨以大悲为首。深大心坚固转复勤修一切善根成就故。
  论曰。深大心坚固者。烦恼小乘不能坏此观故。转复勤修一切善根成就者。诸所说善根此地摄受故。云何勤修。于中有三种成就。一信心成就二修行成就三回向成就。有三十句示现。初十句说信心成就。
  经曰。所谓信心增上故。多恭敬故。信清净故。多以信分别故。起悲愍心故。成就大慈故。心无疲懈故。以惭愧庄严故。成就忍辱安乐故。敬顺诸佛教法信重尊贵故。
  论曰。信心增上者。随所有事于中信增上成就。此信增上有九种。一者敬信增上尊敬三宝。如经多恭敬故。二者净信增上自证真净智。如经信清净故。三者分别信增上令他证净智。如经多以信分别故。四者悲信增上。五者慈信增上教化众生。如经起悲愍心故。成就大慈故。悲者除苦相决定救济故。慈者与乐相永与无量乐故。起者转复现前故。六者不疲惓信增上。教化无量众生久处世间能利益故。如经心无疲懈故。七者惭愧信增上不着世间故。于悭等波罗蜜障法深惭愧故。如经以惭愧庄严故。八者安乐信增上于同法者不恼乱故。如经成就忍辱安乐故。九者敬法信增上增益敬信殊胜心故。如经敬顺诸佛教法信重尊贵故。后三句示修何等行波罗蜜行故。谁为等侣同事安乐故。入何法中谓诸佛教法故。如是信心成就。云何修行成就。
  经曰。日夜修集善根无厌足故。亲近善知识故。常爱乐法故。求多闻无厌故。如所闻法正观故。心不贪着故。不着利养名闻恭敬故。不求一切资生之物故。常生如宝心无厌足故。
  论曰。此十句说修行成就。云何修行成就。集诸善根无休息故。如经日夜修集善根无厌足故。此集有八种。一者亲近集不忘诸法。如经亲近善知识故。二者乐法集。于问答中论义解释心喜心乐故。如经常爱乐法故。三者多闻集。如经求多闻无厌故。四者正观集。如经如所闻法正观故。五者不着集。如经心不贪着故。向说多闻集等三句。是闻思修慧如是次第。不著者于三昧中无爱着故。六者不贪集。七者不求集。于已得利养不贪。未得利养不求。障菩萨戒退菩萨戒。如经不着利养名闻恭敬故。不求一切资生之物故。八者如宝心集。出世间心念念现前。如经常生如宝心无厌足故。如是修行成就。云何回向成就。
  经曰。求一切智地故。求诸佛力无畏不共法故。求诸波罗蜜无著法故。离诸谄曲故。如说能行故。常护实语故。不污诸佛家故。不舍菩萨戒故。不动如大山王生萨婆若心故。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故。集助菩提分法无厌足故。常求上上胜道故。诸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净治地法。名为安住菩萨欢喜地。
  论曰。求一切智地等说何等事示现回向成就故。求一切智地是总。求如来力等于一切智地是别。一者观求一切智地。二者无障求一切智地。三者离求一切智地故。四者如说能行求一切智地。五者护求一切智地。六者不污求一切智地。七者不舍求一切智地。八者不动求一切智地。九者不舍成就求一切智地。十者集求一切智地。十一者常求求一切智地。于中求何等事。求一切智地故。以何观求。观诸佛力无畏不共法故。云何求。求诸波罗蜜无著法故。此三求者是家依家无障求故云何求求诸波罗蜜无著法故此无障求差别异求于中檀波罗蜜有二种垢。一者谄曲见乞求者。诈设方便无心许与。二者不随先言许而不与。对治是垢。如经离诸谄曲故。如说能行故。尸波罗蜜有一种垢。不护实语违本所受犯已覆藏。对治是垢。如经常护实语故。羼提波罗蜜有一种垢污如来家。云何菩萨污如来家。恼乱他业故。利益他业即是如来家。是故菩萨生此家者。恼乱他业非善事故。对治是垢。如经不污诸佛家故。毗梨耶波罗蜜有一种垢。菩萨戒无量劫数长远难持难行生退转心。对治是垢。如经不舍菩萨戒故。禅波罗蜜有二种垢。一者乱心。二不能调伏忆想分别。对治是垢。如经不动如大山王生萨婆若心故。般若波罗蜜有三种垢。一无善巧方便。世间涅槃一向不现现故。二不修集出出世间道故。三于胜上证法中愿欲心薄故。如是次第对治是垢。如经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故。集助菩提分法无厌足故。常求上上胜道故。如是回向成就。是名勤行具足成就。是勤行有四种。一信二欲三精进四方便。初十句示现信增上成就。是信增上即摄受欲。第二十句。日夜修集善根无厌示现精进。第三十句。求一切智地示现方便故。是名此地说中安住。何以故。如经诸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净治地法。名为安住菩萨欢喜地故。如是说分讫。
十地经论卷第三
初欢喜地第一之三
  论曰。已显说分。次说挍量胜分。云何挍量胜。菩萨住此地中。胜声闻辟支佛故。挍量胜有三种。一愿胜。二修行胜。三果利益胜。何者愿胜。所谓十大愿。
  经曰。菩萨如是安住菩萨欢喜地。发诸大愿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成就。所谓无余一切诸佛一切供养一切恭敬故。一切种具足上深信清净。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大供养恭敬无有休息。
  论曰。是初大愿无余者有三种。一者一切佛无余。二者一切供养无余。三者一切恭敬无余。一切佛者有三种佛。一应身佛。二报身佛。三法身佛。一切供养者有三种供养。一者利养供养。谓衣服卧具等。二者恭敬供养。谓香花幡盖等。三者行供养。谓修行信戒行等。一切恭敬者有三种恭敬。一给侍恭敬。二迎送恭敬。三修行恭敬。是故作愿供养恭敬。如经所谓无余一切诸佛一切供养一切恭敬故。一切种具足者。无量种种复有胜事等供养故。上深信清净者。增上敬重故。愿回向菩提决定信故。广大如法界者。一切余善根中胜故。究竟如虚空者。无常爱果无量因故。尽未来际者。此因得涅槃常果故。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大供养恭敬无有休息故。此初愿中有六种大名为大愿。一者福田大。如经所谓无余一切诸佛一切供养一切恭敬故。二者供事大。如经一切种具足故。三者心大。如经上深信清净故。四者摄功德大。如经广大如法界故。五者因大。如经究竟如虚空故。六者时大。如经尽未来际故。
  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诸佛所说法轮皆悉受持故。摄受一切佛菩提故。一切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护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摄护正法无有休息。
  论曰。第二大愿有三种法。一切诸佛所说法轮皆悉受持者。谓教法修多罗等。书写供养读诵受持为他演说故。摄受一切佛菩提者。所谓证法证三种佛菩提法。摄受此证法教化转授故。一切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护者。谓修行法于修行时有诸障难摄护救济故。复名三种成就。一者于诸佛所说修多罗等阿含次第令法轮不断成就故。二者证三种正觉得证成就故。三者修行乃至如实修行正觉成就故。是名三种成就。三种佛菩提者。声闻辟支佛亦名为佛故。
  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成佛无余一切世界住处从兜率天来下。入胎及在胎中。初生时出家时成佛道时请转法轮时示入大涅槃。我于尔时尽往供养摄法为首。一切处一时成一时转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佛成道数。尽往摄法无有休息。
  论曰。第三大愿。一切成佛无余一切世界住处者。一切应佛无边遍满一切世界住处故。随何等世界诸佛住处应感相顺众生见故。从兜率天来下乃至示入大涅槃。我于尔时尽往供养摄法为首者。随彼众生供养佛方便。以如来所说摄法方便。集功德智慧助菩提法故。一切处一时成一时转者示非前后故。何故示现彼处住。不在色无色处。此难处来不为我故。起于轻心不生恭敬。为遮此等故。何故不住他化自在天等。如来有力能胜处生舍而不生。为念众生故来生兜率。如是生大恭敬心故。何故人中舍上天乐愍我等故。来生人中生增上敬重心故。何故处胎示现同生增长力故。何故自成正觉。示非余佛教化现丈夫力。成就非因他得菩提故。何故示入大涅槃。为令懈怠众生勤心修道故。
  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菩萨所行广大无量不杂诸波罗蜜所摄。诸地所净生诸助道法。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说一切菩萨所行如实地道。及诸波罗蜜方便业。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行数增长无有休息。
  论曰。第四大愿心得增长者。以何等行令心增长。一切菩萨所行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故。彼菩萨行有四种一种种二体三业四方便。以此四种教化令其受行。何者是菩萨行种种世间行有三种。广者从初地乃至六地。大者七地。无量者从八地乃至十地。不杂者法无我平等观出世间智故。如经一切菩萨所行广大无量不杂故。体者如经诸波罗蜜所摄故。业者如经诸地所净生诸助道法故。方便者如经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故。说一切菩萨所行如实地道及诸波罗蜜方便业故。
  经曰。又发大愿。所谓无余一切众生界。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三界所系杂入六道一切生处名色所摄。为教化成就一切众生界令信入诸佛法故。断一切世间数道故。令住一切智智处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众生界数。教化一切众生无有休息。
  论曰。第五大愿教化众生故。何者是众生为何义故。化一切众生有六种差别。一粗细差别。二生依止差别。三不净净处差别。四苦乐差别。五自业差别。六自体差别。何者粗细差别。粗者有色细者无色。色中粗者有想细者无想。无色中粗者非无想细者非想非非想。是名粗细差别。如经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故。生依止差别者。如经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故。化生者云何依止依止业生故。不净净处差别者。如经三界所系故。苦乐差别者。种种身故。如经杂入六道故。自业差别者如经一切生处故。自体差别者。如经名色所摄故。是名众生。为何义化者为三义故。一者为信入诸佛所说法中。如经为教化成就一切众生界令信入诸佛法故。二者已入佛法中令入二乘菩提故。如经断一切世间数道故。三者已入二乘菩提令入无上菩提故。如经令住一切智智处故。
  经曰。又发大愿。所谓无余一切世界广大无量。粗细乱住倒住正住如帝网差别。十方世界无量差别入皆现前知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世界数。信入无有休息。
  论曰。第六大愿。无余一切世界者有三种相。随入如是世界智皆现前知。一者一切相二者真实义相。三者无量相。一切相者。如经广大无量乃至正住故。广大无量者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故。细者随何等世界意识身故。粗者随何等世界意色身故。乱住者非次第住故。倒住者不造舍宅住故。正住者造舍宅住故。是名一切相。如帝网差别者。真实义相故。如业幻作故。无量相者。十方世界无量差别入故。无量相故。真实义相者。唯智能知。余相者可现见故。
  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佛土一佛土。一佛土一切佛土。一切国土平等清净。一切佛土神通庄严光相具足。离一切烦恼成就清净道。有无量智慧众生悉满其中。入佛上妙平等境界故。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为示现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佛国土数。清净一切佛土无有休息。
  论曰。第七大愿净佛国土相有七种。一者同体净。如经一切佛土一佛土。一佛土一切佛土故。二者自在净。如经一切国土平等清净故。三者庄严净。如经一切佛土神通庄严光相具足故。光明庄严众宝等庄严故。四者受用净。如经离一切烦恼成就清净道故。五者住处众生净。如经有无量智慧众生悉满其中故。六者因净。如经入佛上妙平等境界故。七者果净。如经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为示现故。显智神力等故。
  经曰。又发大愿。所谓一切菩萨同心同行故。共集善根无怨嫉故。一切菩萨平等一观故。常亲近诸佛菩萨不舍离故。随意能现佛身故。自于心中悉能解知诸佛神力智力故。得不退随意神通故。悉能游行一切世界故。一切佛会皆现身相故。一切生处普生其中故。成就不可思议大乘故。具足行菩萨行故。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尽一切劫数一切行数。入大乘道无有休息。
  论曰。第八大愿不念余乘故。如经一切菩萨同心同行故。菩萨行有十种。一者共集善根无怨嫉故。二者一切菩萨平等一观故。三者常亲近诸佛菩萨不舍离故。四者随意能现佛身故。五者自于心中悉能解知诸佛神力智力故。六者得不退随意神通故。七者悉能游行一切世界故。八者一切佛会皆现身相故。九者一切生处普生其中故。十者成就不可思议大乘故。具足行菩萨行故。于中初句显功德行故。第二住寂静等观故。第三聚集解说论佛法故。第四随心示现成佛故。第五自发胜心念如来法身故。第六得常不退神通故。余四者以通业得名。一往余世界。二自余异身示现。三同生往故。四入不可思议大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