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将未狎习故?”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用未狎习之所致。何以故?须菩提,色清净,道亦清净故,言色清净,道亦清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故,言道清净,是故识亦清净,道俱清净。
  “复次,须菩提,色清净,萨芸若亦清净故,言萨芸若清净,色亦清净,是故色清净,萨芸若亦清净等无异。今不断前,前不断后,故无坏。以是故,前为不断故,言痛痒、思想、生死、识清净,萨芸若亦清净,是故萨芸若清净,识亦清净,萨芸若清净,识亦清净等无异。今不断前,前不断后,故无坏,以是故前为不断。”
  舍利弗白佛言:“清净者,天中天,为甚深。”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为极明,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有垢,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有瑕秽,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清净无所有,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欲而无欲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色而无色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无所生为无色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有智而无智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智如无智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色,如有智、无有智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于痛痒、思想、生死、识,如有智、无有智者,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甚清净,萨芸若者不增不减,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甚清净,于诸法无所取,天中天。”
  佛言:“甚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我者清净,色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故曰我清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道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萨芸若亦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无端绪,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无有边,色亦无有边,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我者清净无有边,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有边,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者,亦不在彼,亦不在是,亦不在中间,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知是者,为行般若波罗蜜。有想者,便离般若波罗蜜远已。”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有字者,便有想,以故著。”
  须菩提白佛言:“难及般若波罗蜜,天中天,安隐决于著!”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所为著?”
  须菩提言:“知色空者,是曰为著。知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者,是曰为著。于过去法知过去法,是曰为著。于当来法知当来法,是曰为著。于现在法知现在法,是曰为著。如法者为大功德,发意菩萨是即为著。”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何谓为著?”
  须菩提言:“心知,拘翼,持是知心施与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者本清净,能可有所作?善男子、善女人以离诸著为弃本际。”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令菩萨摩诃萨知本际为觉著事。复次,须菩提,有著甚深微妙,我今说之,谛听!谛听!上中下言悉善。”
  须菩提白佛:“愿乐欲闻。”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念欲作想,随所想者,是故为著。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天中天,于无余法代劝助之,是为劝助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于法者而无法故,曰无过去、当来、今现在,以是不可有所作,亦不可有想,亦不可作因缘,有不可见闻如心可知。”
  须菩提白佛言:“其本甚深清净,天中天。”
  佛言:“本清净。”
  须菩提言:“今自归般若波罗蜜。”
  佛言:“法无作者故得阿惟三佛。”
  须菩提言:“诸法实无作阿惟三佛者。”
  佛语须菩提:“无有两法,用之本净故曰为一。其净者,于一切无有作者乃至无净,于一切亦无作者。”
  佛语须菩提:“是以离诸著为弃本际。”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难了,天中天。”
  佛言:“如是无有得阿惟三佛者。”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不可计,天中天。”
  佛言:“如是,须菩提,非心之所知。”
  须菩提言:“为无作者,天中天。”
  佛言:“无有作者故无所著。”
  须菩提问佛:“菩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
  佛言:“不想色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不想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不满色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不满痛痒、思想、生死、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色不满为非色行,为行般若波罗蜜;痛痒、思想、生死、识不满为非识行,为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难及,天中天,于著无所著,是著实为不著!”
  佛言:“不著色行者,为行般若波罗蜜;不著痛痒、思想、生死、识行者,为行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摩诃萨行于色为不著,于痛痒、思想、生死、识为不著,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道亦不著。所以者何?以过诸著故,复出萨芸若中,是为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所说法甚深难逮,天中天!若所说者不减,不说者亦不减;若所说者不增,不说者亦不增。”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譬如怛萨阿竭,尽寿称誉空,空不增;若不称誉空,空亦不减。譬如称誉幻人者亦不增,若不称誉者亦不减,闻善不喜,闻恶不怒。如是,须菩提,于法各各讽诵学之,法亦不增不减。”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甚谦苦行般若波罗蜜。若有守般若波罗蜜者,其不懈、不恐、不怖、不动、不还。何以故?守般若波罗蜜者,为守空故。一切皆当为菩萨摩诃萨作礼,用被僧那大铠故,与空共战;为一切人故,著僧那铠,与空共斗。是菩萨摩诃萨被极大铠,用一切人故而举空。是菩萨摩诃萨为大勇猛,天中天,用空法故,自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得成阿惟三佛。”
  有异比丘心念之:“当自归般若波罗蜜,为无所生法,亦为无所灭法。”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者,为随何教?”
  须菩提言:“为随空教。”
  释提桓因言:“何所为随空教者?”
  须菩提言:“其欲寂静者,是菩萨摩诃萨为知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言:“其学般若波罗蜜者,当护几何间?”
  须菩提谓释提桓因:“云何,拘翼,能见法当所护者不?而言欲护之?”
  释提桓因言:“不。”
  须菩提言:“随般若波罗蜜教住者,是为以得护,若人、若非人终不能得其便。”
  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护空者,为随般若波罗蜜行已。云何,拘翼,能可护响不?”
  释提桓因言:“不能。”
  须菩提言:“拘翼,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其法亦如响,以知是者亦复无想,以无想念为行般若波罗蜜。”
  用佛威神,三千大千国土诸四天王、诸释梵及诸尊天,一切皆来到佛所,前为佛作礼,绕竟三匝各住一面。诸四天王、诸释梵及诸尊天,悉承佛威神念诸千佛,皆字释迦文;其比丘者,皆字须菩提;问般若波罗蜜者,皆如释提桓因。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叹品第七
  佛言:“弥勒菩萨摩诃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亦当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弥勒菩萨摩诃萨,于是处说般若波罗蜜?”
  佛语须菩提:“弥勒菩萨摩诃萨,于是成阿惟三佛时,不受色说般若波罗蜜,不空色说般若波罗蜜,不受痛痒、思想、生死、识说般若波罗蜜,亦不空识说般若波罗蜜,亦不脱色说般若波罗蜜,亦不缚色说般若波罗蜜,亦不脱痛痒、思想、生死、识说般若波罗蜜,亦不缚识说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清净,天中天。”
  佛言:“色亦清净。”
  须菩提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
  须菩提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如是空之清净。”
  须菩提言:“故般若波罗蜜清净。”
  佛言:“色清净无瑕秽,般若波罗蜜亦如是;痛痒、思想、生死、识清净无瑕秽,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佛言:“如空无瑕秽故,般若波罗蜜亦清净。”
  须菩提白佛言:“其受学诵般若波罗蜜者,终不横死,若干百天、若干千天常随侍之。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法师者,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说法时得功德不可复计。”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得其功德不可复计。若守般若波罗蜜者,其功德出是上去。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即是珍宝故。于法无有作者,亦无有得法者,亦无有持者。何以故?法甚深故,亦不可见,亦不可得,亦无有得者。须菩提,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亦不可名,亦无有见。得般若波罗蜜者,所索不可得,亦不见般若波罗蜜,甚深如是,亦无有生处。般若波罗蜜无所行,亦无所不行。般若波罗蜜亦无有持法者,亦无有守法者,如空无所取,无所持,无所见,亦不无观,亦不无见。”
  三千大千刹土诸天子飞在上俱皆观,便举声共叹曰:“于阎浮利地上再见法轮转!”
  佛谓须菩提:“无两法轮为转,亦不想有一法轮转,不转是者即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如是,天中天,极安隐摩诃波罗蜜,是于菩萨摩诃萨无所挂碍法。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是无有法成阿惟三佛者,何所法轮为转?无所还法为转,亦无法有恐者,无有法而忧者。何以故?若有两法为不可得,何所法忧?亦无法转者,故诸法如空,无所转,亦无法有还者,乃至诸法亦为无所有。”
  佛语须菩提:“空者无所转,亦无转还,亦无想,亦无愿,亦无生死,亦无所从生,亦不有转,亦不转还。作是说者,是为说法,无所说者,亦无所得,亦无有证。作是说法,亦不般泥洹。作是说法,亦无有尽。”
  须菩提白佛言:“无极波罗蜜如空无有极,天中天。
  “一、等波罗蜜者于诸法悉平等,天中天。
  “二、恍忽波罗蜜者为本空,天中天。
  “三、无上波罗蜜于诸法无所著,天中天。
  “四、无人波罗蜜无有身,天中天。
  “五、无所去波罗蜜无所至,天中天。
  “六、无所有波罗蜜无所持,天中天。
  “七、无有尽波罗蜜无有极,天中天。
  “八、无所从生波罗蜜无所灭,天中天。
  “九、无作波罗蜜无有造者,天中天。
  “十、不知波罗蜜无所得,天中天。
  “十一、无所至波罗蜜无所到,天中天。
  “十二、无垢波罗蜜用净故,天中天。
  “十三、无著波罗蜜无所得,天中天。
  “十四、梦波罗蜜无有我,天中天。
  “十五、清净波罗蜜无瑕秽,天中天。
  “十六、不可见波罗蜜无有处,天中天。
  “十七、定波罗蜜不动摇,天中天。
  “十八、无念波罗蜜悉平等,天中天。
  “十九、不动摇波罗蜜法不移,天中天。
  “二十、无欲波罗蜜本无故,天中天。
  “二十一、无所生波罗蜜无所向,天中天。
  “二十二、寂波罗蜜无有想,天中天。
  “二十三、无恚波罗蜜无有恨,天中天。
  “二十四、无人波罗蜜本无故,天中天。
  “二十五、不观波罗蜜法无所从起,天中天。
  “二十六、不至边波罗蜜无所止,天中天。
  “二十七、不腐波罗蜜无有败,天中天。
  “二十八、无不入波罗蜜诸罗汉、辟支佛所不及,天中天。
  “二十九、不乱波罗蜜无有误,天中天。
  “三十、不可量波罗蜜无有小法,天中天。
  “三十一、无形波罗蜜于诸法无所挂碍,天中天。
  “三十二、不可得波罗蜜无所生,天中天。
  “三十三、无常波罗蜜不有坏,天中天。
  “三十四、无苦波罗蜜诸法不相侵,天中天。
  “三十五、无我波罗蜜于诸法无所求,天中天。
  “三十六、空波罗蜜于诸法不可得,天中天。
  “三十七、无有想波罗蜜于诸法无所出,天中天。
  “三十八、力波罗蜜于诸法为有胜,天中天。
  “三十九、不可计佛法波罗蜜于诸法出计去,天中天。
  “四十、自然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天中天。
  “四十一、于诸法亦无自然故。”持品第八
  释提桓因作是念:“其闻般若波罗蜜者,皆过去佛时人,何况学持讽诵,学持讽诵已如教住者!是人前世供养若干佛已,今复闻深般若波罗蜜,学持讽诵如教住。其人从过去佛时问事已。是善男子、善女人为更见过去三耶三佛,从闻深般若波罗蜜以不疑、不恐、不难、不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