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般若部
-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佛语须菩提:“不但诸天、诸梵天为菩萨作礼,上至阿会亘彼立、阿波摩那、阿会波罗,及上至阿迦腻吒诸天,皆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礼。十方不可复计阿僧祇现在诸佛,悉念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悉共拥护,知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阿惟越致。
“恒边沙佛刹其中所有人,悉使为魔,一魔者化如恒边沙人,悉使为官属,设使尔所魔各各乃尔所官属,欲共害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不能中道坏,不能中道得便。
“菩萨有二事法行般若波罗蜜,魔不能中道使得便。何谓二事?一者、诸经法视皆空,二者、不舍十方人悉护,是为二事。
“菩萨有二事,诸魔不能动。何谓二事?一者、不失本愿,二者、十方诸佛悉护视,是为二事。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诸天往至菩萨所,问讯深经之事,诸天赞叹善之:‘今作佛不久,当随是法教立。’既随是法教立者,诸有困苦者皆得护,诸未得归者为得自归,为人故作法舍,无目者使得黠目。随是般若波罗蜜法教立者,十方不可复计阿僧祇现在诸佛,悉共拥护行般若波罗蜜者。诸佛各各于其刹四部弟子中,说是菩萨功德,各各赞叹善之。”
佛语须菩提:“譬若我今赞叹说罗麟那杖那佛。”
佛复言:“今我刹界中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十方诸佛今亦赞叹说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亦复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诸佛悉赞叹诸菩萨如是耶?”
佛言:“不赐赞叹。”
佛语须菩提:“有行菩萨道未得阿惟越致者,诸佛亦复赞叹。”
须菩提复问佛:“何等为行菩萨道为佛所赞叹?”
佛语须菩提:“有菩萨随阿閦佛前世为菩萨时所行,及罗麟那杖那佛前世为菩萨时所行,有菩萨随是教,用是故,十方诸佛赞是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诸经法信本无所从生;是菩萨尚未得无所从生法乐,于中立信,诸法本空;是菩萨尚未得阿惟越致,信诸经法本无如泥洹;是菩萨尚未得入阿惟越致地,随是法教立,疾得阿惟越致。有应是法行者,是故十方诸佛共赞叹是菩萨。菩萨为度阿罗汉道地、辟支佛道地,向佛道地,若有菩萨应般若波罗蜜行者,为诸佛所赞叹,知是菩萨不久在阿惟越致道地立。
“复次,须菩提,菩萨闻深般若波罗蜜信不狐疑,菩萨作是念:‘如佛所说谛无异。’是菩萨却后当复于阿閦佛所,闻是般若波罗蜜,及余菩萨所闻亦复尔。作是信般若波罗蜜者,以为在阿惟越致地立。若有闻般若波罗蜜信者,其德甚大不小,何况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法教立者!随是法教立者,为疾入萨芸若!”
须菩提白佛言:“设离本本无法不得,何所法有作佛者?何所法说有说经者?”
佛言:“如须菩提所言,设离本本无法不得,何所法有作佛者?亦无有法说经者。是本无无本,何所有于本无中立无者、有本无、有当得佛者?亦无有本法、有作佛者,本无无有,说经者亦不可得。”
释提桓因白佛言:“般若波罗蜜甚深!菩萨勤苦行乃自致成佛。何以故?无有字法,无所得在本无中立者,亦无有法当作佛者,亦无有说经者。菩萨闻是不恐不怖、不疑不厌。”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如释提桓因所言,菩萨勤苦闻深般若波罗蜜信不狐疑不厌。”
须菩提报释提桓因言:“拘翼,诸经法皆空,何所有狐疑厌者?”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如须菩提所说,一切为说空事,为悉无所著。譬如射虚空了无所著,须菩提所说经亦如是了无所著。”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我所说,为随佛法教耶?为有增减乎?”
佛语释提桓因:“拘翼,如佛所说法教等无异。如须菩提所说,但说空事。
“须菩提,亦不见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行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得佛者,亦不见萨芸若,亦不见得萨芸若者,亦不见怛萨阿竭,亦无有得怛萨阿竭者,亦不见无所从生,亦不见无所从生证得之者,亦不见十种力,亦无有索十种力者,亦不见四无所畏,亦不见索四无所畏者,经法本净亦无所得。须菩提,随无所得教立。如是,须菩提,随无所得教立者,是菩萨为行般若波罗蜜。百倍、千倍、万倍,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舍置佛道地、众罗汉、辟支佛道地,不及是菩萨道地。欲为十方天下人持尊,当随佛法教立如是。”
是时,忉利天上数千万天持化作文陀罗华散佛上,散已作是说,诸天言:“我曹亦当随法教立。”
时,坐中百六十比丘,起整衣服为佛作礼,作礼已,各各手中有化文陀罗华,持是华散佛上,散已作是说:“我曹亦当随法教立。”
是时佛笑,口中出若干色,其明至十方佛刹悉为明,其明还绕佛三匝从顶上入。
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长跪问佛:“佛不妄笑,既笑当有意。”
佛告阿难:“是百六十比丘及诸天,当于是波罗劫中作佛,皆同一字,字沤辰那拘尼摩。作佛时,比丘僧数各各等,寿命亦各各等,其寿各十万岁,随次稍稍作佛,作佛时各各尽世雨五色华。”累教品第二十五
佛语阿难:“作是立者,无有能过菩萨。作是立,为如佛立。作是立,无有为作师者,是为萨芸若立。欲作是立者,当随般若波罗蜜教。有应是般若波罗蜜行者,当知是人从人道中来,或从兜术天上来,是人或从人道中闻般若波罗蜜,或从兜术天上闻,或从人道中行,或从兜术陀天上行。何以故?佛般泥洹后,般若波罗蜜若于十方见,若于兜术天上见。
“有行是般若波罗蜜若书者,诸佛悉视护之。是菩萨复转教人,劝乐合偶,知是菩萨供养若干佛以来,不于罗汉、辟支佛品中作功德;知是菩萨供养若干佛以来,学是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若有受般若波罗蜜,若有学,若有持,若有解中事,若有随,知是菩萨如面见佛无异。是菩萨不止亦不诽谤般若波罗蜜,知是菩萨供养若干佛以来。”
佛语阿难:“若有人于佛所作功德,持用求罗汉、辟支佛,会当得佛无异。若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当远离罗汉、辟支佛道。”
佛语阿难:“持是般若波罗蜜嘱累汝。阿难,我为汝所说经,舍置般若波罗蜜、摩诃沤和拘舍罗及诸摩诃惟曰罗,我每所说余经汝所受,说令悉散悉亡,虽有是其过少耳;汝所从佛受般若波罗蜜,设散设亡其过甚大不小。”
佛语阿难:“复嘱累汝,般若波罗蜜受学持法,当谛学,悉具足受,悉念持书,字令正无缺减。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经身等无异。阿难,当作是念,般若波罗蜜莫使缺减。何以故?今佛现在,有慈心佛恩德,欲报佛恩,具足供养者,汝设有慈心于佛者,当受持般若波罗蜜,当恭敬作礼供养。设有是行,汝悉为供养佛报恩,以汝为恭敬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已。汝慈孝于佛,恭敬思念于佛,不如恭敬于般若波罗蜜,慎莫亡失一句。”
佛语阿难:“嘱累汝,般若波罗蜜以为信。若有不欲离于佛、离于经、离于比丘僧,亦不欲离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者,不当远离般若波罗蜜,是佛所教。”
佛语阿难:“若有受般若波罗蜜持护,是为持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教法。何以故?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从般若波罗蜜出生。菩萨欲得佛道者,当学六波罗蜜。何以故?六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母。”
佛语阿难:“嘱累汝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者,佛不可尽经法之藏。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从六波罗蜜出生。”
佛语阿难:“汝日日教人,尽一佛境界中人,汝悉教令得阿罗汉道。虽有是教,尚未报佛恩,不如具足为菩萨说般若波罗蜜。汝所教人悉使得阿罗汉,此所作功德,持戒、精进、守道,虽教乃尔所人,其福宁多不?”
阿难报佛言:“甚多,天中天。”
佛语阿难:“不如持般若波罗蜜具足为菩萨说,虽不能多,一日可,虽不能一日,食时可,虽不能食时,为说须臾间可,其福胜度尔所阿罗汉。菩萨摩诃萨自于般若波罗蜜,念思惟其中事。菩萨虽思惟其中事,得其功德出众阿罗汉、辟支佛上去。虽思惟其中事,会当得阿惟越致,设不中道还。”
说般若波罗蜜时,四部弟子及诸天、阿须伦及鬼神,一佛境界中,持释迦文佛威神,一切悉见阿閦佛,及见诸比丘不可计皆阿罗汉,诸菩萨亦无央数,以后不复见。
佛语阿难:“譬如见国中人不复见阿閦佛及诸菩萨、阿罗汉,诸经法索眼不见亦如是,法不见法、不念法。何以故?诸经法无念不见,亦无所益。”
佛语阿难:“诸经法皆空,无所持,亦不可念。譬如幻师化作人,诸经法亦如是,无念亦无痛。何以故?无形故。菩萨作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作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悉欲得六波罗蜜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作是学在诸学中最尊无有及者百倍、千倍、万倍。是为安十方天下,作是学者,困厄苦者悉护视,是为随佛法学,是为随佛教。有应学是者,持手举一佛境界,复著其处,人无有觉知者。”
佛语阿难:“佛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无所挂碍诸智慧法,悉从般若波罗蜜具足成。欲得般若波罗蜜限者,为欲得虚空限也。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尽,十方之事可计,般若波罗蜜事不可计。”
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事不可计、不可尽,般若波罗蜜本净。何以故?过去不可复计佛悉从其中成就得佛,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甫当来不可复计佛悉从般若波罗蜜成就得佛,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十方今现在不可复计佛悉从般若波罗蜜成就得佛,般若波罗蜜亦不增亦不减。是故,般若波罗蜜不可尽,虚空亦不可尽。”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不可尽品第二十六
是时,须菩提作是念:“佛所说般若波罗蜜事甚深!”是须菩提当作是问。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不可尽,譬如虚空亦不可尽,菩萨当何因思惟般若波罗蜜?”
佛语须菩提:“色不可尽,当作是思惟般若波罗蜜;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可尽,当作是思惟般若波罗蜜;十二因缘不可尽,当作是思惟般若波罗蜜。”
佛语须菩提:“菩萨当作是思惟般若波罗蜜,菩萨当作是思惟十二因缘,适得其中。菩萨初坐树下时,不共法思惟十二因缘,是时萨芸若智慧悉具足。”
佛语须菩提:“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思惟十二因缘不可尽,作是思惟者,出过罗汉、辟支佛道去,正住佛道。菩萨不作是思惟行般若波罗蜜及思惟十二因缘不可尽,设不作是思惟者,便中道得罗汉、辟支佛。菩萨不中道还者,用思惟般若波罗蜜,思惟行摩诃沤和拘舍罗故。”
佛语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思惟视十二因缘不可尽,作是视十二因缘,所视法生者、灭者皆有因缘,法亦无有作者。作是思惟十二因缘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不见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见佛境界,无有所因法见佛境界,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尔时,魔大愁毒,譬如父母新死啼哭、愁毒、忧思。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魔愁毒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一魔愁毒耶?余魔复愁毒乎?”
佛语须菩提:“一佛境界所有魔,各各于其所止处不安。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时,菩萨应行如是者,诸天、阿须伦、龙、鬼、神、人若非人,不能害菩萨。若有菩萨欲得佛道者,当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檀波罗蜜,具足行尸波罗蜜亦尔,行羼提波罗蜜亦尔,行惟逮波罗蜜亦尔,行禅波罗蜜亦尔。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行沤和拘舍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若有魔事起,即觉使不至。菩萨悉欲得诸沤和拘舍罗波罗蜜者,当行般若波罗蜜,当守般若波罗蜜。
“若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守般若波罗蜜,尔时,菩萨思惟十方不可计阿僧祇现在诸佛,诸佛本行菩萨道时,悉从般若波罗蜜出生。菩萨作是念:‘如诸佛悉得诸经法,我悉当得。’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思惟念如两指相弹顷;若有菩萨布施具足如恒边沙劫,不如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弹两指顷。菩萨如是行者,为住阿惟越致地。是菩萨为诸佛所念,菩萨终不还余道,会当得佛,终不归三恶道。是菩萨未曾离诸佛时,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如两指相弹顷间,功德如是,何况一日守般若波罗蜜者!行当如是揵陀诃尽菩萨,揵陀诃尽菩萨,在阿閦佛刹最尊第一。”随品第二十七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何因随般若波罗蜜教?”
佛语须菩提:“诸经法无有能坏者,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虚空不可尽,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五阴本无形,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四大本无形,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沙罗伊檀六事大虚空无形,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发心行佛道无有与等者,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发心行愿甚广大,菩萨等心于十方人无有极,佛有四事不护,各各异端无有极,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菩萨为诸天、阿须伦、龙、鬼、神、甄陀罗、摩睺勒、人及非人,作不可计之覆护,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十方天下人呼为是我所、非我所悉断之,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
“虚空之中音响无形,菩萨随般若波罗蜜教,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