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

  “置阎浮利、三千大千国土,及至恒边沙佛刹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不如善男子、善女人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人使书之,教令学入黠慧中,若授与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经,为解中慧,其福转倍益多。
  “复次,拘翼,阎浮利人皆令如阿惟越致菩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随教人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从是辈中若有一菩萨,便作是语:‘我欲疾作佛。’正使欲疾作佛,不如人入般若波罗蜜者,其福转倍益多。
  “置阎浮利、三千大千国土,及至恒边沙佛刹人,皆悉如阿惟越致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若有教善男子、善女人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拘翼,其福宁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若有一菩萨从其中作是言:‘我欲疾作佛。’正使疾作佛,不如持般若波罗蜜授与人者,其福转倍益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如是,天中天。极安隐者即菩萨摩诃萨令近佛座,持衣、食床、卧具、供养、医药,所当得,不如持般若波罗蜜教授人者,其福转倍益多。何以故?天中天,其得般若波罗蜜者,令近佛座。”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拘翼,于尊弟子菩萨摩诃萨中乃作是观,诸声闻者因是而得成。是辈人不索佛道者,菩萨摩诃萨不当于中学,六波罗蜜不学是法者不得作佛。随法如学,疾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得至佛。”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卷第三善权品第四
  尔时,弥勒菩萨谓须菩提:“若有菩萨摩诃萨劝助为福,出入布施、持戒自守者上,其福转尊极上,无过菩萨摩诃萨劝助福德。”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复有菩萨摩诃萨,阿僧祇刹土诸佛所而作功德,一一刹土不可计佛其般泥洹者,乃从发意已来自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至阿惟三佛者,乃至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者,然后至于法尽,于是中所作功德,其功德度无有极;乃诸声闻作布施、持戒自守为福,于有余功德自致无余,诸有般泥洹佛于其中所作功德,至有净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脱身、脱慧所见身;佛法极大哀不可计,佛天中天所说法,于其法中复学诸所有功德,乃于诸般泥洹佛法所作功德,都计之合之,劝助为尊。种种德中为极,是上极。劝助者是为劝助,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置是菩萨之人,持心能作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乃生作是心,欲有所得。”
  弥勒菩萨语须菩提:“其不作是求,乃能有所得。其作是思想者,以为无黠——能生是意,用思想悔还,用信悔还——但用无黠故,还堕四颠倒,无常谓有常,苦谓有乐,空谓有实,无身谓有身,以故思想悔还,心悔还,信悔还。菩萨不当作是心有所求。于所求无处所,云何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弥勒菩萨谓须菩提:“不当于新学菩萨摩诃萨前说是语。何以故?或亡所信,亡所乐,亡所喜,亡所行,便从是堕。当为是菩萨摩诃萨可说闻者,在善师边者,当为是菩萨摩诃萨可说闻者,不恐、不怖、不畏,是菩萨摩诃萨能劝助为福,作萨芸若。持心作是劝助,心亦尽灭,无所有,无所见。何等心当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当以何心作?心无两对,心之自然,乃能所作。”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新学菩萨摩诃萨闻是或恐或怖。若菩萨摩诃萨欲作功德者,当云何劝助其福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语弥勒菩萨:“当作护诸佛所,破坏众恶而断爱欲,等行如一,降伏魔事,弃捐重担,即自从所有勤苦悉为以尽,其知以脱心,即从计从阿僧祇刹土诸般泥曰者,于其中所作功德福,于诸声闻中复作功德,都计之合之,劝助为尊。种种德中无过劝助,其劝助者能为劝助,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何所是菩萨摩诃萨想,不还所信,不悔还?正使菩萨摩诃萨持心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其心无所想者,是菩萨摩诃萨心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正使心念自了知,是为想悔还、心悔还、所信悔还;正使心念复知是心,则是作是,为想悔还、信悔还。正使菩萨摩诃萨持心了知,当作是觉知,尽无所有,知尽者当知何心有所作,当了知心何所心法于法有所作,如法者为随法已,于作真为是作,即非邪作,是菩萨摩诃萨所作。若有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作功德,若诸声闻下至凡人所作功德,若畜生闻法,及诸天、诸阅叉、乾多罗、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诸人若非人闻法者,发心所作功德,及初学菩萨道者,都计之合之积累为上,其劝助者能为劝助,是以极尊。种种德中无过劝助,是以劝助所当,劝助能为,劝助福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正使复如是为尽法,于法无所生、无所灭,无所处法,无所生法,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法不了法,有反用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故。是为无想,不悔还心,亦不悔还,所信不悔还,作是无所求,众所不逮,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作。若有菩萨摩诃萨不谛晓了知作福德者。所以者何?于身恍忽,于劝助福亦复恍忽,菩萨了知恍忽无所有,是故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若于诸般泥洹佛所而作功德,持是功德欲作所求,其知自然能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诸佛天中天,所著不著想,过去以灭亦无有想而不当。学沤和拘舍罗,未得般若波罗蜜者不得入,已得般若波罗蜜乃得入,勿为身作识,用之有灭,以是故无有身身。有德之人,有想便碍,反欲苦住。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菩不学作是德持劝助。何以故?用不正,故视般泥曰佛而反有想,以故为碍,所作功德,为不及逮,反欲苦住。其不作想者,是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之德,其作想者譬若杂毒。何以故?设美饭以毒著中,色大甚好而香,无不喜者,不知饭中有毒。愚闇之人食之欢喜饱满,食欲消时久久不便身。不知德行者,甚之为难,不晓将护,不晓中事,不能解知。作是行德者,为如杂毒之食语。善男子,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持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脱身、脱慧所见身,及于声闻中所作功德,佛天中天所说,若复辟支佛所而作功德,都劝助之,劝助以持是福德,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持所作为想,用是故譬若杂毒。
  “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何所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功德?当云何劝助作福成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菩萨随怛萨阿竭教者,是即为作智、佛功德,所生自然及其想法,所有持是福作劝助,因其劝助自致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摩诃萨作是施者无过,终不离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佛所语皆至诚。
  “复次,菩萨摩诃萨当作是施,如净戒,如三昧,如智慧,如以脱,如脱慧所见身,无欲界、无色界、无无色界,亦无过去、当来、今现在,亦无所有,无所有施亦复无所有,其作是施为以如法,法亦无所有,作施者为成所施无有毒,其作异施者为作反施。是菩萨摩诃萨所施以如法者,佛天中天,所知是即为施,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所作为如佛,是即为菩萨摩诃萨所施。三千大千国土人悉念慈哀等护心,无过菩萨摩诃萨上头所施,是即为极尊。
  “复次,须菩提,三千大千国土人悉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使如恒边沙佛刹人皆供养是菩萨,震越、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如恒边沙劫供养,随所喜乐作是布施。云何,须菩提,其福宁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劝助功德福过其上不可计。”
  须菩提白佛言:“代劝功德福者,如恒边沙佛土不能悉受。”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若有菩萨持般若波罗蜜者,所作施为过其本所施上,以无能过劝助所施上,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巨亿倍。”
  尔时,四天王天上二万天人悉以头面著佛足,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其功德甚大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忉利天上诸天人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施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盐天上诸天人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德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兜率天上诸天人以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作是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德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尼摩罗提天上诸天人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尊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波罗尼蜜和耶拔致天上诸天人持天华、名香、捣香、杂香、泽香、烧香、天缯彩、华盖、幢幡、伎乐,持用供养娱乐佛,供养已皆白佛言:“极大施,天中天!菩萨摩诃萨,沤和拘舍罗乃作是施,极大尊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梵天、梵迦夷天、梵福楼天、梵波利产天、卢天、波利陀天、卢波摩那天、阿陂譮天、首诃天、波利首诃天、阿波摩首天、首诃迦天、比伊潘罗天、阿比耶天、须陀施天、尼天乃至阿迦腻吒天等诸天人,悉以头面著佛足,皆言:“甚善,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极为大施之功德。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于中劝助故。”
  佛语首陀卫诸天人:“置三千大千国土中,菩萨摩诃萨及恒边沙佛刹人,悉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复有恒边沙佛刹人,都共供养是辈菩萨摩诃萨,震越、衣服、饭食、去来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如恒边沙劫,随所乐喜作是施与,若复过是者,不及菩萨摩诃萨劝助之施。为过去、当来、今现在佛,净戒身、三昧身、智慧身、以脱身、脱慧所见身及诸声闻身,其中者所作功德都共计之合之,不及劝助。若劝助者,以是极尊无能过者,作是劝助以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属天中天所说,都共计之合之,极尊无过劝助。悉代劝助,劝助已,菩萨摩诃萨从是中得何等法?”
  佛语须菩提:“道德之人当知过去、当来、今现在,法无所取,亦无所舍,亦无所知,亦无所得。其法者,为无所生法,亦无所灭。法者亦无从生,法亦无所从灭,于法中了无有生者,法亦无所从有而灭,是者法之所法。我代劝助之,是为劝助,作是施者疾得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劝助为尊。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当来、今现在佛所,代作布施者劝助,代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而劝助之,代以脱者劝助之,代脱慧所见身劝助之,作是代劝助,其脱者是为布施,其脱者是为忍辱,其脱者是为精进,其脱者是为一心,其脱者是为智慧,其脱者是为脱慧,其脱者是为脱慧所见身,其脱者是为以脱,其脱者代其劝助,其脱者是为法,是故当来未有如其脱者令阿僧祇刹土诸佛天中天现在者,其脱者是即诸佛弟子,其脱者以过去诸佛弟子,其脱者今现在诸佛弟子,于是法中无缚无著无脱,如是法者,持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所施为从中无有能过者,无有能坏者。是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劝助之为尊。
  “如恒边沙佛刹中,菩萨悉寿如恒边沙劫,恒边沙佛刹人都悉供养诸菩萨摩诃萨,震越、衣服、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乃至恒边沙劫,须菩提,皆持戒、忍辱、于精进而不懈、于禅悉得三昧,百倍、千倍、万倍、若干巨亿万倍,不如劝助功德福,最尊出其上。”地狱品第五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罗蜜者多所成。
  “天中天,因般若波罗蜜,无不得字者。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极照明。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去冥。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者,无所著。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为极尊。
  “天中天,无目者,般若波罗蜜为作眼。
  “天中天,其迷惑者,般若波罗蜜悉授道路。
  “天中天,萨芸若者,即般若波罗蜜是。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摩诃萨母。
  “天中天,无所生、无所灭,即般若波罗蜜是。
  “天中天,具足三合十二法轮,为转是般若波罗蜜。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其困苦者悉安隐之。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于生死作护。
  “天中天,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悉皆自然。
  “菩萨摩诃萨,当云何于般若波罗蜜中住,天中天?”
  佛语舍利弗:“世多罗者,因般若波罗蜜住。其敬佛者,当自归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心念:“尊者舍利弗何因发是问?”即时,释提桓因谓舍利弗:“何因尊者乃作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