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世尊,应云何出生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色无尽故是生般若波罗蜜,受、想、行、识无尽故是生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如是观十二因缘,离于二边,是为菩萨不共之法。若菩萨如是观因缘法,不堕声闻、辟支佛地,疾近萨婆若,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诸菩萨有退转者,不得如是念,不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以无尽法观十二因缘?须菩提,若诸菩萨有退转者,不得如是方便之力。须菩提,若诸菩萨不退转者,皆得如是方便之力,所谓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如是无尽法观十二因缘。若菩萨如是观时,不见诸法无因缘生,亦不见诸法常,不见诸法作者、受者,须菩提,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观十二因缘法。
  “须菩提,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不见此佛世界,不见彼佛世界,亦不见有法、见此佛世界、彼佛世界。须菩提,若有菩萨能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是时恶魔忧愁如箭入心,譬如新丧父母甚大忧毒,菩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恶魔甚大忧毒。”
  “世尊,但一恶魔愁毒,三千世界恶魔皆悉愁毒耶?”
  “须菩提,是诸恶魔皆悉忧毒,各于坐处不能自安。须菩提,菩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无能得便,不见有法可退者。是故,须菩提,菩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则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则具足诸波罗蜜,亦能具足方便力。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诸有所作生便能知。是故,须菩提,菩萨欲得方便力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当修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时,应念:‘现在无量无边世界诸佛,诸佛萨婆若智,皆从般若波罗蜜生。’菩萨如是念时,应如是思惟:‘如十方诸佛所得诸法相,我亦当得。’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应生如是念。须菩提,若菩萨能生如是念,乃至弹指顷,胜于如恒河沙劫布施福德,何况一日半日!当知是菩萨必至阿毗跋致,当知是菩萨为诸佛所念。
  “须菩提,菩萨为诸佛所念者,不生余处,必当立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终不堕三恶道,常生好处不离诸佛。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生般若波罗蜜,乃至弹指顷得如是功德,何况一日、若过一日!如香象菩萨,今在阿閦佛所行菩萨道,常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说是法时,诸比丘众一切大会天、人、阿修罗,皆大欢喜。随知品第二十六
  佛告须菩提:“一切法无分别,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无坏,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但假名字,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以言说故有,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又此言说,无所有,无处所,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虚假为用,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色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受、想、行、识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无相,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通达相,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本来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无言说,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同于灭,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如涅槃,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不来不去,无所生,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无彼我,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贤圣毕竟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舍一切担,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何以故?色无形无处,自性无故;受、想、行、识无形无处,自性无故。
  “一切法无热,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无染无离,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何以故?色无所有故无染无离,受、想、行、识无所有故无染无离。
  “一切法性清净,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无系著,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是菩提觉以佛慧,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空、无相、无作,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是药慈心为首,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梵相慈相无过无恚,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大海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虚空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日照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色离,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受、想、行、识离,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音声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诸性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集无量善法,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一切法三昧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佛法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法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空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心、心数法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诸心所行无边,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善法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不善法无量,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如师子吼,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何以故?色如大海,受、想、行、识如大海;色如虚空,受、想、行、识如虚空;色如须弥山庄严,受、想、行、识如须弥山庄严;色如日光,受、想、行、识如日光;色如声无边,受、想、行、识如声无边;色如众生性无边,受、想、行、识如众生性无边;色如地,受、想、行、识如地;色如水,受、想、行、识如水;色如火,受、想、行、识如火;色如风,受、想、行、识如风;色如空种,受、想、行、识如空种;色离集善相,受、想、行、识离集善相;色离和合法,受、想、行、识离和合法;色三昧故无边,受、想、行、识三昧故无边;色,色离色性,色如是佛法,受、想、行、识,识离识性,识如是佛法;色相无边,受、想、行、识相无边;色空无边,受、想、行、识空无边;色心所行故无边,受、想、行、识心所行故无边;色中善不善不可得,受、想、行、识中善不善不可得;色不可坏,受、想、行、识不可坏;色是师子吼,受、想、行、识是师子吼。当知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萨陀波仑品第二十七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欲求般若波罗蜜,当如萨陀波仑菩萨,今在雷音威王佛所行菩萨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萨陀波仑菩萨云何求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萨陀波仑菩萨本求般若波罗蜜时,不依世事,不惜身命,不贪利养,于空林中闻空中声言:‘善男子,汝从是东行,当得闻般若波罗蜜。行时,莫念疲倦,莫念睡眠,莫念饮食,莫念昼夜,莫念寒热,如是诸事,莫念、莫观亦莫思惟,离谄曲心,莫自高身卑下他人,当离一切众生之相,当离一切利养名誉,当离五盖,当离悭嫉,亦莫分别内法、外法,行时莫得左右顾视,莫念前,莫念后,莫念上,莫念下,莫念四维,莫动色、受、想、行、识。何以故?若动色、受、想、行、识,则不行佛法,行于生死,如是之人,不能得般若波罗蜜。’
  “萨陀波仑报空中声言:‘当如教行。何以故?我为一切众生作光明故,集诸佛法。’
  “空中声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应信解空、无相、无作法,应离诸相,离于有见,离众生见、人见、我见,求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应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能说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法。善男子,汝能如是,不久得闻般若波罗蜜,若从经卷闻,若从法师闻。善男子,汝所从闻般若波罗蜜,当于是人生大师想,当知报恩,应作是念:“我所从闻般若波罗蜜,则是我善知识。我得闻般若波罗蜜,当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离诸佛,不生无佛世界,得离诸难。”思惟如是功德利故,于法师所生大师想。善男子,莫以世俗财利心故随逐法师,当以爱重恭敬法故随逐法师。又善男子,应觉魔事,恶魔或时为说法者作诸因缘,令受好妙色声香味触,说法者以方便力故受是五欲,汝于此中莫生不净之心,应作念言:“我不知方便之力,法师或为利益众生令种善根故,受用是法,诸菩萨者无所障碍。”善男子,汝于尔时应观诸法实相。何等是诸法实相?佛说一切法无垢。何以故?一切法性空,一切法无我、无众生,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响、如影、如炎。善男子,汝若如是观诸法实相随逐法师,不久当善知般若波罗蜜。又善男子,复应觉知魔事,若法师于求般若波罗蜜者,心有嫌恨而不顾录,汝于此中不应忧恼,但以爱重恭敬法心,随逐法师勿生厌离。’
  “须菩提,萨陀波仑菩萨受虚空中如是教已即便东行,东行不久复作是念:‘我向者,云何不问空中声东行远近?当从谁闻般若波罗蜜?’即住不行,忧愁啼哭,作是念言:‘我住于此,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不念疲极,不念睡眠,不念饮食,不念昼夜,不念寒热,要当得知我从谁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譬如有人,唯有一子爱之甚重,一旦命终甚大忧恼,唯怀忧恼无有余念。须菩提,萨陀波仑亦如是,无有余念,但念我当何时得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萨陀波仑菩萨如是忧愁啼哭,时佛像在前立,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过去诸佛本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亦如汝今。是故,善男子,汝以是勤行精进爱乐法故从是东行,去此五百由旬有城名众香,七宝合成。其城七重纵广十二由旬,皆以七宝多罗之树周遍围绕,丰乐安静人民炽盛,街巷相当端严如画,桥津如地宽博清净,七重城上皆以阎浮檀金而为楼阁,一一楼阁七宝行树种种宝果,其诸楼阁次第皆以宝绳连绵,宝铃罗网以覆城上,风吹铃声其音和雅,如作五乐甚可爱乐,以是音声娱乐众生。其城四边流池清净冷暖调适,中有诸船七宝严饰,是诸众生宿业所致,娱乐游戏诸池水中种种莲华,青黄赤白众杂好华,香色具足遍满其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好华悉皆具有。其城四边有五百园观,七宝庄严甚可爱乐,一一园中有五百池水,池水各各纵广十里,皆以七宝杂色庄严,诸池水中皆有青黄赤白莲花,大如车轮弥覆水上,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诸池水中皆有凫、雁、鸳鸯、异类众鸟,是诸园观池沼适无所属,皆是众生宿业果报,长夜信乐深法,行般若波罗蜜福德所致。善男子,众香城中有大高台,昙无竭菩萨宫舍在上,其宫纵广各五十里,皆以七宝校成杂色庄严,其墙七重皆亦七宝,七宝行树周匝围绕。其宫舍中有四围观常所娱乐,一名常喜,二名无忧,三名华饰,四名香饰。一一园中有八池水,一名为贤,二名贤上,三名欢喜,四名喜上,五名安隐,六名多安隐,七名必定,八名阿毗跋致。诸池水边面各一宝,黄金、白银、琉璃、玻瓈、玫瑰为底,金沙布上,一一池侧有八梯阶,种种宝物以为梯橙,诸阶陛间有阎浮檀金芭蕉之树。诸池水中,皆有青黄赤白莲花,遍覆其上,凫、雁、鸳鸯、孔雀众鸟,鸣声相和甚可爱乐,诸池水边皆生花树香树,风吹香华堕池水中。其池成就八功德水,香若栴檀色味具足。昙无竭菩萨与六万八千婇女,五欲具足共相娱乐,及城中男女俱入常喜等园贤等池中,共相娱乐。善男子,昙无竭菩萨与诸婇女游戏娱乐已,日日三时说般若波罗蜜。众香城中男女大小,为昙无竭菩萨于其城内多聚人处,敷大法座。其座四足,或以黄金,或以白银,或以琉璃,或以玻瓈,敷以綩綖杂色茵蓐,以迦尸白氎而覆其上,座高五里施诸帏帐,其地四边散五色华烧众名香,供养法故,昙无竭菩萨于此座上说般若波罗蜜。善男子,彼诸人众如是供养恭敬昙无竭菩萨。为闻般若波罗蜜故。于是大会,百千万众诸天世人一处集会,中有听者,中有受者,中有持者,中有诵者,中有书者,中有正观者,中有如说行者,是诸众生已度恶道,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从是去,当于昙无竭菩萨所闻般若波罗蜜,昙无竭菩萨世世是汝善知识,示教利喜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昙无竭菩萨本行菩萨道时,求般若波罗蜜,亦如汝今。今汝东行莫计昼夜,不久当得闻般若波罗蜜。’
  “萨陀波仑菩萨心大欢喜,譬如有人为毒箭所中,更无余念,唯念:‘何时当得良医,拔出毒箭,除我此苦?’如是萨陀波仑菩萨无有余念,但念:‘何时得见昙无竭菩萨,为我说般若波罗蜜,我闻般若波罗蜜断诸有见?’
  “尔时,萨陀波仑即于住处一切法中,生无决定想,入诸三昧门,所谓诸法性观三昧,诸法不可得三昧,破诸法无明三昧,诸法不异三昧,诸法不坏三昧,诸法照明三昧,诸法离闇三昧,诸法不相续三昧,诸法性不可得三昧,散华三昧,不受诸身三昧,离幻三昧,如镜像三昧,一切众生语言三昧,一切众生欢喜三昧,随一切善三昧,种种语言字句庄严三昧,无畏三昧,性常默然三昧,无碍解脱三昧,离尘垢三昧,名字语言庄严三昧,一切见三昧,一切无碍际三昧,如虚空三昧,如金刚三昧,无负三昧,得胜三昧,转眼三昧,毕法性三昧,得安隐三昧,师子吼三昧,胜一切众生三昧,离垢三昧,无垢净三昧,华庄严三昧,随坚实三昧,出诸法得力无畏三昧,通达诸法三昧,坏一切法印三昧,无差别见三昧,离一切见三昧,离一切闇三昧,离一切相三昧,离一切著三昧,离一切懈怠三昧,深法照明三昧,善高三昧,不可夺三昧,破魔三昧,生光明三昧,见诸佛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