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涅槃部
- 南本大般涅槃经
南本大般涅槃经
“复次,迦叶,又有圣行,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迦叶,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复次,善男子,苦者现相,集者转相,灭者除相,道者能除相。复次,善男子,苦者有三相:苦苦相、行苦相、坏苦相;集者,二十五有;灭者,灭二十五有;道者,修戒、定、慧。复次,善男子,有漏法者有二种,有因有果;无漏法者亦有二种,有因有果。有漏果者,是则名苦;有漏因者,则名为集;无漏果者,则名为灭;无漏因者,则名为道。
“复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盛阴苦;能生如是八苦法者,是名为集;无有如是八法之处,是名为灭;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悲,是名为道。
“善男子,生者出相,所谓五种:一者、初出,二者、至终,三者、增长,四者、出胎,五者、种类生。
“何等为老?老有二种:一、念念老,二、终身老。复有二种:一、增长老,二、灭坏老。是名为老。
“云何为病?病谓四大毒蛇互不调适,亦有二种:一者、身病,二者、心病。身病有五:一者、因水,二者、因风,三者、因热,四者、杂病,五者、客病。客病有四:一者、非分强作,二者、忘误堕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心病亦有四种:一者、踊跃,二者、恐怖,三者、忧愁,四者、愚痴。复次,善男子,身心之病凡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业报,二者、不得远离恶对,三者、时节代谢。生如是等因缘、名字、受分别病。因缘者,风等诸病;名字者,心闷肺胀、上气嗽逆、心惊下痢;受分别者,头痛、目痛、手足等痛。是名为病。
“何等为死?死者,舍所受身。舍所受身亦有二种:一、命尽死,二、外缘死。命尽死者亦有三种:一者、命尽非是福尽,二者、福尽非是命尽,三者、福命俱尽。外缘死者亦有三种:一者、非分自害死,二者、横为他死,三者、俱死。又有三种死:一、放逸死,二、破戒死,三、坏命根死。何等名为放逸死?若有诽谤大乘方等般若波罗蜜,是名放逸死。何等名为破戒死耶?毁犯去来现在诸佛所制禁戒,是名破戒死。何等名为坏命根死?舍五阴身,是名坏命根死。如是名曰死为大苦。
“何等名为爱别离苦?所爱之物破坏离散。所爱之物破坏离散亦有二种:一者、人中五阴坏,二者、天中五阴坏。如是人天所爱五阴分别校计有无量种,是名爱别离苦。
“何等名为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所不爱者而共聚集亦有三种:所谓地狱、饿鬼、畜生。如是三趣分别校计有无量种,如是则名怨憎会苦。
“何等名为求不得苦?求不得苦亦有二种:一者、所希望处求不能得,二者、多用功力不得果报。如是则名求不得苦。
“何等名为五盛阴苦?五盛阴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是故名为五盛阴苦。
“迦叶,生之根本,凡有如是七种之苦,老苦乃至五盛阴苦。迦叶,夫衰老者,非一切有。佛及诸天,一向定无。人中不定,或有或无。迦叶,三界受身,无不有生,老不必定,是故一切生为根本。迦叶,世间众生颠倒覆心,贪著生相,厌患老死;菩萨不尔,观于初生,已见过患。
“迦叶,如有女人入于他舍。是女端正颜貌美丽,以好璎珞庄严其身。主人见已,即便问言:‘汝字何等?系属于谁?’女人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主人问言:‘汝所至处,为何所作?’女天答言:‘我所至处,能与种种金、银、琉璃、玻瓈、真珠、珊瑚、琥珀、砗磲、玛瑙、象马车乘、奴婢仆使。’主人闻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我今福德故令汝来至我舍宅。’即便烧香,散华供养,恭敬礼拜。复于门外更见一女,其形丑陋,衣裳弊坏,多诸垢腻,皮肤皴裂,其色艾白。见已问言:‘汝字何等?系属于谁?’女人答言:‘我字黑闇。’复问:‘何故名为黑闇?’女人答言:‘我所行处,能令其家所有财宝一切衰耗。’主人闻已,即持利刀,作如是言:‘汝若不去,当断汝命。’女人答言:‘汝甚愚痴,无有智慧。’主人问言:‘何故名我痴无智慧?’女人答言:‘汝家中者即是我姊,我常与姊进止共俱。汝若驱我,亦当驱姊。’主人还入问功德天:‘外有一女,云是汝妹,实为是不?’功德天言:‘实是我妹。我与此妹行住共俱,未曾相离。随所住处,我常作好,彼常作恶;我作利益,彼作衰损。若爱我者,亦应爱彼;若见恭敬,亦应敬彼。’主人即言:‘若有如是好恶事者,我皆不用,各随意去。’是时二女便共相将,还其所止。尔时,主人见其还去,心生欢喜,踊跃无量。是时,二女复共相随至一贫家。贫人见已,心生欢喜,即请之言:‘从今已往,愿汝二人常住我家。’功德天言:‘我等先已为他所驱,汝复何缘俱请我住。’贫人答言:‘汝今念我,我以汝故复当敬彼,是故俱请令住我家。’迦叶,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愿生天,以生当有老病死故,是以俱弃曾无受心。凡夫愚人不知老病死等过患,是故贪受生死二法。
“复次,迦叶,如婆罗门幼稚童子,为饥所逼,见人粪中有庵罗果即便取之。有智见已,呵责之言:‘汝婆罗门,种姓清净,何故取是粪中秽果?’童子闻已,赮然有愧,即答之言:‘我实不食,为欲洗净,还弃舍之。’智者语言:‘汝大愚痴,若还弃者,本不应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此生分不受不舍,如彼智者呵责童子。凡夫之人欣生恶死,如彼童子取果还弃。
“复次,迦叶,譬如有人四衢道头器盛满食,色香味具而欲卖之。有人远来,饥虚羸乏,见其饭食色香味具,即指问言:‘此是何物?’食主答言:‘此是上食,色香味具。若食此食,得色得力,能除饥渴,得见诸天;唯有一患,所谓命终。’是人闻已,即作是念:‘我今不用色、力、见天,亦不用死。’即作是言:‘食是食已若命终者,汝今何为于此卖之?’食主答言:‘有智之人终不肯买。唯有愚人,不知是事,多与我价,贪而食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愿生天、得色、得力、见于诸天。何以故?以其不免诸苦恼故。凡夫愚痴,随有生处皆悉贪爱,以其不见老病死故。
“复次,善男子,譬如毒树根能杀人,枝干、茎节、皮叶、华实悉亦能杀。善男子,二十五有受生之处,所受五阴亦复如是,一切能杀。
“复次,迦叶,譬如粪秽多少俱臭。善男子,生亦如是,设寿八万下至十岁,俱亦受苦。
“复次,迦叶,譬如崄岸,上有草覆,于彼岸边多有甘露,若有食者,寿天千年,永除诸病,安隐快乐。凡夫愚人贪其味故,不知其下有大深坑,即前欲取,不觉脚跌堕坑而死;智者知已,舍离远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尚不欲受天上妙食,况复人中?凡夫之人乃于地狱吞啖铁丸,况复人天上妙肴馔而能不食?
“迦叶,以如是譬及余无量无边譬喻,当知是生实为大苦。
“迦叶,是名菩萨住于大乘《大涅槃经》观于生苦。
“迦叶,云何菩萨摩诃萨于是大乘《大涅槃经》观于老苦?老者,能为嗽逆上气,能坏勇力、忆念进持、盛年快乐、憍慢贡高、安隐自恣,能作背偻、懈怠懒堕、为他所轻。
“迦叶,譬如池水,莲华满中,开敷鲜荣,甚可爱乐,值天降雹,悉皆破坏。善男子,老亦如是,悉能破坏盛壮好色。
“复次,迦叶,譬如国王,有一智臣善知兵法,有敌国王拒逆不顺,王遣此臣往讨伐之,即便擒获将来诣王;老亦如是,擒获壮色,将付死王。
“复次,迦叶,譬如折轴无所复用;老亦如是,无所复用。
“复次,迦叶,如大富家,多有财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有诸怨贼若入其家,即能劫夺悉令空尽。善男子,盛年好色亦复如是,常为老贼之所劫夺。
“复次,迦叶,譬如贫人,贪著上膳细软衣裳,虽复希望而不能得。善男子,老亦如是,虽有贪心欲受富乐,五欲自恣而不能得。
“复次,迦叶,如陆地龟,心常念水。善男子,人亦如是,既为衰老之所干枯,心常忆念壮时所受五欲之乐。
“复次,迦叶,犹如秋月所有莲华,皆为一切之所乐见,及其萎黄,人所恶贱。善男子,盛年壮色亦复如是,悉为一切之所爱乐,及其老至,众所恶贱。
“复次,迦叶,譬如甘蔗,既被压已,滓无复味;壮年盛色亦复如是,既被老压,无三种味:一、出家味,二、读诵味,三、坐禅味。
“复次,迦叶,譬如满月,夜多光明,昼则不尔。善男子,人亦如是,壮则端严形貌瑰玮,老则衰羸形神枯瘁。
“复次,迦叶,譬如有王,常以正法治国理民,真实无曲,慈愍好施。时为敌国之所破坏,流离逃迸,远至他土。他土人民见而愍之,咸作是言:‘大王往日正法治国,不枉万姓,如何一旦流离至此?’善男子,人亦如是,既为衰老所坏败已,常赞壮时所行事业。
“复次,迦叶,譬如灯炷,唯赖膏油,膏油既尽,势不久停。善男子,人亦如是,唯赖壮膏,壮膏既尽,衰老之炷,何得久停?
“复次,迦叶,譬如枯河,不能利益人及非人、飞鸟走兽。善男子,人亦如是,为老所枯,不能利益一切作业。
“复次,迦叶,譬如河岸临崄大树,若遇暴风必当颠坠。善男子,人亦如是,临老险岸,死风既至,势不得住。
“复次,迦叶,如车轴折,不任重载。善男子,老亦如是,不能咨受一切善法。
“复次,迦叶,譬如婴儿,为人所轻。善男子,老亦如是,常为一切之所轻毁。
“迦叶,以是等譬,及余无量无边譬喻,当知是老,实为大苦。
“迦叶,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于老苦。
“迦叶,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于病苦?所谓病者,能坏一切安隐乐事,譬如雹雨,伤坏谷苗。
“复次,迦叶,如人有怨,心常忧愁而怀恐怖。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常畏病苦心怀忧戚。
“复次,迦叶,譬如有人形貌端正,为王夫人欲心所爱,遣信逼唤与共交通。时王捕得,即便使人挑其一目,截其一耳,断一手足。是人尔时形容改异,人所恶贱。善男子,人亦如是,先虽端严耳目具足,既为病苦所缠逼已,则为众人之所恶贱。
“复次,迦叶,譬如芭蕉、竹苇及骡,有子则死。善男子,人亦如是,有病则死。
“复次,迦叶,如转轮王,主兵大臣常在前导,王随后行;亦如鱼王、蚁王、蠡王、牛王、商主在前行时,如是诸众悉皆随从无舍离者。善男子,死转轮王亦复如是,常随病臣不相舍离。鱼、蚁、蠡、牛、商主、病王亦复如是,常为死众之所随逐。
“迦叶,病因缘者,所谓苦恼愁忧、悲叹、身心不安,或为怨贼之所逼害,破坏浮囊,拨撤桥梁,亦能劫夺正念根本,复能破坏盛壮好色力势安乐除舍惭愧,能为身心焦热炽然。以是等譬,及余无量无边譬喻,当知病苦是为大苦。
“迦叶,是名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于病苦。
“迦叶,云何菩萨修行大乘《大涅槃经》观于死苦?所谓死者,能烧灭故。
“迦叶,如火灾起,能烧一切,唯除二禅,力不至故。善男子,死火亦尔,能烧一切,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势不及故。
“复次,迦叶,如水灾起,一切漂没,唯除三禅,力不至故。善男子,死水亦尔,漂没一切,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复次,迦叶,如风灾起,能吹一切悉令散灭,唯除四禅,力不至故。善男子,死风亦尔,悉能吹灭一切所有,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彼第四禅,以何因缘,风不能吹,水不能漂,火不能烧?”
佛告迦叶:“善男子,彼第四禅,内外过患,一切无故。善男子,初禅过患,内有觉观,外有火灾;二禅过患,内有欢喜,外有水灾;三禅过患,内有喘息,外有风灾。善男子,彼第四禅,内外过患,一切悉无,是故诸灾不能及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安住大乘大般涅槃,内外过患一切皆尽,是故死王不能及之。
“复次,善男子,如金翅鸟,能啖能消一切龙、鱼、金银等宝,唯除金刚不能令消。善男子,死金翅鸟亦复如是,能啖能消一切众生,唯不能消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萨摩诃萨。
“复次,迦叶,譬如河岸所有草木,大水瀑涨,悉随漂流入于大海,唯除杨柳,以其软故。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悉皆随流入于死海,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
“复次,迦叶,如那罗延,悉能摧伏一切力士,唯除大风。何以故?以无碍故。善男子,死那罗延亦复如是,悉能摧伏一切众生,唯除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何以故?以无碍故。
“复次,迦叶,譬如有人,于怨憎中诈现亲善,常相追逐如影随形,伺求其便而欲杀之。彼怨谨慎,坚牢自备,故使是人不能得杀。善男子,死怨亦尔,常伺众生而欲杀之,唯不能杀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以是菩萨不放逸故。
“复次,迦叶,譬如卒降金刚瀑雨,悉坏药木、诸树山林、土沙瓦石、金银琉璃一切之物,唯不能坏金刚真宝。善男子,金刚死雨亦复如是,悉能破坏一切众生,唯除金刚菩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