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律
- 菩萨地持经
菩萨地持经
云何天耳智通。谓佛菩萨以天耳闻天人音声。圣声非圣声。粗声细声辩声不辩声。化声非化声。远声近声一切悉闻。若作有限方便者。上至色究竟天。若无限者。乃至上方无量世界。天声者。从四天王乃至色究竟。人声者。一切四天下声。圣声者。谓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所出音声。教诫众生。所谓示教赞喜。令修善法舍不善法。彼诸众生无染心者。受诵论议如法问难。与念教诫及余一切善语利益。如是等声。是名圣声。非圣声者。谓诸众生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从无择狱上至诸天。诸方众生种种诸声。粗声者。谓大众生声。大众会声。种种苦痛迫切之声。相呼唤声。雷霆声。鼓贝声。细声者。乃至耳语极微细声辩声者。谓义理可解。不辩声者。谓义理不可解。如陀弥罗国语。风雨声草木声。鹦鹉鸲鹆声。拘耆罗声。命命鸟等众鸟之声。化声者。谓神通自在。随众生心化作诸声。远声者。除佛菩萨所住村落城邑中声。其余乃至十方无量世界一切音声。诸佛菩萨。以天眼见乃至十方身之所作净不净色。见已方便随宜利益。以天耳闻口之所行净不净声。闻已方便随宜利益。是名略说诸佛菩萨天眼天耳之所作为。
云何知他心智通。谓佛菩萨以知他心智通。知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众生烦恼缠心。知离烦恼缠心。知烦恼相续烦恼使心。知离烦恼相续烦恼使心。知邪愿心。所谓外道心及贪求心。知下心。谓欲界众生乃至禽兽心。知中心。谓色界天心。知上心。谓无色界天心。知苦相应心。知乐相应心。知不苦不乐相应心。一念他心智。知一众生心。随其所念悉如实知。一念他心智。知无量众生心。随其所念悉如实知。复次诸佛菩萨知他心智通。为种种根力。种种解力。种种界力。至处道力。漏尽力。随其所应而作方便。
云何漏尽智通。谓佛菩萨烦恼尽如实知。谓己及众生。若尽若不尽。悉如实知。己及众生漏尽方便。已起未起悉如实知。彼诸众生起漏尽增上慢。不起漏尽增上慢。悉如实知。菩萨一切漏尽如实知。而不证漏尽。菩萨不舍烦恼。具诸有漏事。常行彼事而不染污。如是力者。名最上力。又佛菩萨漏尽智通。自离烦恼。亦为众生广分别说。令其舍离增上慢心。当作是知。是漏尽智业。
云何法力。谓佛菩萨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此六波罗蜜各有四事。一者对治。二者成菩提具。三者摄取自他。四者得未来果。云何布施四事。一者布施对治悭贪。二者成菩提具。三者以施摄取成就众生。欲施善心。清净心施。施已不悔。三时欢喜以自饶益。是名自摄。彼诸众生饥渴寒热疾病所须。众难恐怖悉令远离。以此饶益。是名摄他。四者以是因缘。在在所生。得大财富。得大种性。得大眷属。是名布施四功德力。无余无上。
云何持戒四事。一者受身口律仪。对治犯戒。二者成菩提具。三者受持净戒。同利摄取成就众生。远离犯戒怨家恐怖卧觉常安。以自饶益。又持戒者。心不悔恨常得欢喜。乃至心定诸自利事。是名自摄。普施众生一切无畏。是名摄他。四者以是因缘命终生天。是名持戒四功德力。无余无上。
云何忍辱四事。一者修忍对治不忍。二者成菩提具。三者以坚固忍。同利摄取成就众生。自身及他度大恐怖。是名自他俱摄。四者以是因缘。于未来世无有怨憎无别离者。既无别离亦无忧苦。临命终时心不悔恨。舍此身已生人天中。是名堪忍四功德力。无余无上。
云何精进四事。一者精进对治懈怠。二者成菩提具。三者依勤精进。同利摄取成就众生精进乐住离诸恶法功德增长。欢喜悦豫以自饶益。是名自摄。精勤修善。不以身口恐怖众生。众生见已亦乐精进。是名摄他。四者以是因缘。于未来世能成大人奇特功业。是名精进四功德力。无余无上。
云何禅定四事。一者禅定对治烦恼。言语乱觉喜乐色想烦恼悉灭。二者成菩提具。三者依诸禅定。同利摄取成就众生。住现法乐以自摄取。其心寂静离于贪欲。是名自摄。于诸众生不嗔不恼。是名摄他。四者以是因缘。于未来果报生于天上。智惠清净神通清净。是名禅定四功德力。无余无上。
云何般若四事。一者智惠对治无明。二者成菩提具。三者布施爱语利益同利。摄取成就一切众生。于所知事随义了知。胜妙饶益欢喜悦豫。是名自摄。普为众生巧便说法。令得今世后世安乐。是名摄他。四者以是因缘。摄取一切平等善根。于未来世除障作证。所谓烦恼障及智惠障。是名智慧四功德力。无余无上。是名法力。
云何诸佛菩萨俱生力。性识宿命利益众生。思惟长夜无间大苦。悉能堪忍饶益众生。众生爱乐其心随喜。生兜率天随寿命住。有三事胜蔽诸天人。一者天寿。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称。生母胎时。奇特光明充满世界。正知入胎。住胎出胎。生堕地时。即行七步举手而言。吾当于世为无上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以天香花伎乐幢幡。种种严饰而为供养。三十二相以自庄严。为最后身。诸魔怨恶所不能坏。坐佛树下慈心伏魔。一一支节有那罗延力。从初弱年为童子时。一切术艺种种技能。自然巧便不从师受。坐于道场菩提树下。无师自然成等正觉。梵王来下劝请说法。雷霆震击发大音声。不能动乱如来正受。恶兽亲附随顺无畏。诸众生类悉皆供养。如彼猿猴奉进香蜜。世尊哀受欢喜弄舞。神龙降雨洗浴其身。若出行时。辄为止雨。菩萨如是坐佛树下。树为曲枝随荫其躯。成正觉已。于六年中。天魔波旬。恒求其短不能得便。常得正念平等安住。一切众生。种种异知。种种异想。种种异觉。生住灭时念念悉知。如来以俱生力示现色身及圣威仪。摄取众生。示现身故。狂者得正。逆胎得顺。盲者得视。聋者得听。令三毒者离欲怒痴。以如是比示现色身。摄取众生。是名示现俱生神力。威仪俱生力者。常右胁卧如师子王。草蓐不乱。风不动衣。行如师子。步若牛王。先举右足次左足随。行处平正无沙砾瓦石。行时安详诸根寂静。若入门时下门为高。食无完过口口无遗。如是无量未曾有事。当知皆是圣威仪所摄俱生神力。
云何诸佛菩萨不共声闻辟支佛力。云何共力。不共力者。略说三种。一者细。二者分别。三者界。诸佛菩萨。于无量无数阿僧祇众生。以无量力方便利益。悉如实知。是名为细。一切种神通力法力俱生力。满足成就。是名分别。一切世界一切众生界。是彼力境界。是名为界。声闻者。以二千世界内。国土世界。众生世界。为神通境界。缘觉者。以三千世界。为神通境界。何以故。彼自调伏故。非一切众生。是故唯一三千世界。以为境界。除此已。诸佛菩萨余神力。是名共力。声闻缘觉。尚不能及菩萨神力。况复人天外道凡夫。菩萨有三种示现力。一者神足。二者示他心。三者教诫。此亦神通所摄。随其所应。谓神足他心智。漏尽智。
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云何成熟。略说有六种。一者自性成熟。二者人成熟。三者种分别成熟。四者方便成熟。五者人成熟。六者人相成熟。自性成熟者有善法种子。修习善法随顺二障。清净解脱身心有力。真实方便具足究竟。有佛无佛。堪能次第断烦恼障及智慧障。如痈已熟。至应破时。名之为熟。又如瓦瓶任用之时。名之为熟。亦如庵罗果等堪食用时。名之为熟。如是菩萨。修习善法真正方便。具足究竟次第堪任。离障清净。是名自性成熟。人成熟者。略说四种。有声闻种性。以声闻乘。而成熟之。有缘觉种性。以缘觉乘。而成熟之。有佛种性。以无上大乘。而成熟之。无种性者。则以善趣而成熟之。如是四种人。诸佛菩萨以此四事而成熟之。种分别成熟者。略说有六种。一者诸根成熟。二者善根成熟。三者智慧成熟。四者下成熟。五者中成熟。六者上成熟。诸根成熟者。寿具足。色具足。种性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力具足。人具足。力具足。身得报果堪能勇猛精进方便。心无疲厌。于一切明处悉方便学。善根成熟者。性少烦恼不起恶法。阴盖轻微质直随顺。智慧成熟者。明慧具足。善说恶说能解义趣。受持分别生智成熟。堪能究竟离诸烦恼。诸根成熟解脱报障。善根成熟解脱业障。智慧成熟解脱烦恼障。下成熟者。有二因缘。一者不久修习诸根善根智慧因缘。一者修习下因。中成熟者。于此二因缘。一胜一劣。上成熟者。当知俱胜。
方便成熟者。有二十七种。一者界充满。二者现缘饶益三者度。四者爱乐摄受。五者初处。六者非初处。七者远净。八者近净。九者方便。十者净心。十一者财饶益。十二者法饶益。十三者神足。十四者说法。十五者隐覆说法。十六者显现说法。十七者下方便。十八者中方便。十九者上方便。二十者闻。二十一者思。二十二者修。二十三者摄取。二十四者伏取。二十五者自作。二十六者请他作。二十七者俱作。界充满者。善法种子生长具足。依先修习。善法种子展转相因。增长充满。是名界充满。现缘饶益者。于现在世。不倒说法不倒受持善随顺法。法次法向界充满者。以本因故。现在成熟。现缘饶益者。现在世因现在成熟。度者。亲近善友信心得生。信增上已。离家恶行受持禁戒。非家出家受离欲戒。爱乐摄受者。出苦道迹。欲乐苦行。二俱远离。行于乐道深乐佛法。初处者。以初厌法修行厌离。知胜妙义度功德利。非初处者。已度成熟。于现在世。不离亲近诸佛菩萨。增长住处渐渐增进。转胜成熟。远净者。起懈怠心修行远缘。流转生死经历劫数。堪任清净与此相违。名为近。净方便者。得诸善义欣乐奉行。畏厌来世恶道众苦。于现世中畏恶名称。受持禁戒常行顿行。净心者。正观诸法次第堪忍。于正法中无能坏者亦令众生修习正法。于三宝中得善胜义。信心不动。财饶益者。随其所须。衣食众具一切施与。法饶益者。欲受法者授之以法。乐受义者。为说正义。神足者。神力示现哀愍众生令得信乐。信增上已。修方便净。彼诸众生。若见若闻大神变已。于正法中得清净心。修善方便。说法者。自善解义能为人说。己及众生与正道俱。疾成大智随顺说法隐覆说法者。于少智众生覆藏深义。为说粗现易行之法。显现说法者。智慧众生深入佛法。为说甚深微妙之处。下方便者。不常方便。不顿方便。中方便者。或常方便。或顿方便。行一舍一。不能具足。上方便者。具二方便。闻者。解佛所说修多罗等种种经法。受持诵习精勤方便。思者。于寂静处思惟诸法。开解通达决定法相。修者。谓止举舍。止观前行。修习深乐。止观舍心。摄取者。依止无贪心修行布施。瞻视和上诸师疾病。供施衣食汤药众具。若有忧悔及余烦恼。能为开解。修如是等如法供养。伏取者。心正思惟自护烦恼。见余众生若有毁失。下犯诃责。中犯折伏。上犯驱出。呵责折伏。为安乐彼及余众生。若驱出者。还听忏悔。既安乐彼兼利余人。若不还悔安乐余人。余人见彼犯罪驱出。因是自护。自作者。自如法住随顺说法。令他众生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若不如法住众人当言。汝今云何。教授他人发举与念。他应教汝发举与念。请他者。彼善方便巧说法者。众所知识增上爱敬。劝请说法成熟众生。俱者。谓自作劝他。二俱成熟。此二十七种方便成熟。彼六种成熟。分别具足。所谓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慧成熟。下中上成熟。
人成熟者。略说六种。菩萨住于六地成熟众生。谓住解行地菩萨行解行住。净心地菩萨行净心。住行道迹地菩萨行道迹。住决定地菩萨住决定住决定行地菩萨行决定行。住究竟地菩萨到究竟。无种性处人。善趣成熟。数退数进。有种性处人。令得成熟。无有退失。数数增进。
人相成熟者。本习声闻。住下成熟者。下欲下方便未离恶趣。于现法中不得沙门果。于现法中不得涅槃。住中成熟者。中欲中方便不堕恶趣。于现法中得沙门果。不得涅槃。住上成熟者。上欲上方便不堕恶趣。于现法中得沙门果及般涅槃。住上成熟者。上欲上方便。于现法中得沙门果及般涅槃。成辟支佛如声闻。何以故。道同声闻故。胜声闻者。谓最后身无师自悟。本习力故。修三十七品断一切结。得阿罗汉证。故名缘觉。又菩萨住解行地者当知下成熟。净心地者中成熟。决定究竟者上成熟住下成熟菩萨。下欲下方便未离恶趣。当知是第一阿僧祇满。炽然不动。快净道品悉不成就。住中成熟菩萨。中欲中方便不堕恶趣。第二阿僧祇满。炽然不动。道品成就快净不成就。住上成熟菩萨。上欲上方便不堕恶趣。第三阿僧祇满炽然不动。快净道品一切成熟。其性淳厚具足炽然。增上妙果增上福利。故名炽然。不还不退坚固升进。故名不动。于菩萨地清净无上。故名快净。
彼中财利成熟。神足成熟。隐覆说法成熟。下方便成熟。闻惠成熟。此五种成熟。久远修习犹尚为下。况复近修。余一切成熟事。一一三种说。谓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如是等下中上分别。则有无量成熟。当知诸佛菩萨成熟众生。彼菩萨于此成熟事。如所说自熟。佛法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慧成熟。下中上行成熟。以三乘法。成熟众生。
菩萨地持经卷第三
方便处无上菩提品第七
云何为菩提。略说二种断二种智。是名菩提。二种断者。烦恼障断。及智障断。二种智者。烦恼障断。离垢清净一切烦恼不相续智。及智障断。一切所知无障碍智。复次清净智。一切智。无碍智。灭一切烦恼习。清净明达永断无余。是名无上菩提。彼一切烦恼习究竟断智。是名为清净智。一切界一切事一切种一切时无碍智。是名一切智。界者二种。世界及众生界。事者二种。有为无为。如是有为无为事。无量种分别。自相差别分别。总相差别分别。因果分别。界分别趣分别。善不善无记等分别。时者有三时。过去未来现在。如是知一切界一切事一切种一切时。是名一切智。不假方便发心即知。于一切法了达无碍。是名无碍智。复次百四十不共佛法。及如来无诤智愿智无碍辩。是名无上菩提。百四十不共佛法者。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四无碍智。一切种清净。十力四无畏。三念处三不护。大悲不忘法。断除诸习。一切种妙智。是诸佛法。安立品当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