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大集部
- 菩萨念佛三昧经
菩萨念佛三昧经
云何习大智,广智与疾智
我今故请问,大雄世间师
云何得甚深,微妙大智慧
最胜菩提道,唯愿普智说
云何无惧智,善巧随顺说
复得金刚心,于法不生惑
云何得柔和,心无有垢染
清净戒如海,不宿于死尸
复得心如山,不动难思议
云何不信他,亦不讥彼阙
决定行善趣,闭塞诸恶道
安住坚固志,欢喜心不坏
云何得生念,又得于调伏
住此而得见,他方刹土佛
既得闻说法,亦得值遇僧
欲得求供养,他方刹土佛
种种妙华香,随意以奉献
欲求住此界,见诸无边刹
世依示神通,向诸十方国
我自饶众生,亦无善友劝
安住诸惭愧,自舍于己利
以利于他故,请问大胜尊
若为求佛智,摄取不思善
为此利益故,请问于如来
无著世间依,当修何三昧
如是为众生,发弘誓大愿
免济诸群生,种种诸剧苦
虽复勤修行,而无众生想
为利善趣故,请问于如来
于一切众生,常起平等心
未曾有分别,恒修于慈悲
我为利益故,请问于如来
亲近何等法,疾得难思定
调御说斯定,显示无边德
我发弘誓愿,为利一众生
于不思议劫,恒受烧煮苦
善哉令一切,长得获安乐
永无幻惑心,常修正直意
恒舍内外法,摄取诸众生
为作利益故,请问普眼尊
不嗔不恶口,秽谤结恨等
自身能忍苦,为他作仆使
是故我请问,大威德世尊
常以欢喜心,勤修菩萨行
捐弃无量头,以求胜菩提
为益世间故,舍目及手足
众生随生死,痴暝无智慧
何方救济彼,令得永解脱
舍所爱妻子,珍妙诸器服
金银颇梨珠,无数众宝藏
为趣正道故,请问于如来
慧施常无厌,闻法亦复然
住于阿兰若,心无有懈退
为此利益故,请问于如来
常求善言教,闻恶恒舍离
于诸群生类,初无不善念
为是利益故,请问于如来
慈心观众生,如母念一子
于仇不追怨,更生邻愍心
为利一切故,请问人中王
若获诸福报,设复无所得
亦当为众生,请问大威尊
我请自然尊,若得少福者
以此业果报,疾得菩提定
赞三昧相品第九
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不空见。无劝汝者。乃能如是为诸众生请问三昧。欲以解脱利众生故。欲令众生具不思议净善根故。欲令众生获得三界最胜利故。为令众生超出三界一切行故。为令众生于诸有为得善义故。为令众生深解随顺得饶益故。为令众生于甚深法决定义故。欲令众生尊说法故。欲令众生敬重施故。欲令众生舍诸有故。欲令众生趣无上戒故。欲令众生具足忍故。欲令众生勤精进故。欲令众生得禅定故。欲令众生深重智慧。如金刚心善修定故。欲令众生心离尘故。欲令众生善摄心故。欲令众生其心不动犹帝幢故。欲令众生重法义故。欲令众生不惜身命厌诸行故。以是等缘请问如来。
尔时世尊告不空见。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演说。时不空见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告不空见。诸佛所说菩萨所行念佛三昧。此三昧者。诸菩萨等常应亲近精勤修习。既得修习此三昧已。即便增长见法安乐。增长无贪及以嗔痴。增长惭愧六神通等。增长得见一切诸佛。增长无数清净佛土得知宿命生死因缘。住胎清旷母族豪胜。得微妙善大人相好。具足出家及舍大舍。得知众生其行相续。具足多闻世出出法。又得种种诸善法处。当得善学世无比法。复得善巧说一切法。及得了知前际后际。字章句相智慧备足。得善转心神通变化。善知过患得广大力。得知他方诸菩萨等。及以众生精粗白黑。长短大小处及非处。未成佛道趣向具足。得不动念神通具足。常得大姓高族具足。端正威势功德具足。得梵音等及以诸辩。无不具足悉如上说。同如来生无生之生。常生中国不处边地。欲求遍往他方世界。至诸佛所咨受正法。欲乐住此或游十方。觐诸如来恭敬供养。彼此菩萨功德具足。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不空见菩萨,有妙三昧王
我住智力故,深知此三昧
菩萨应当修,得见十方佛
到六通彼岸,疾得菩提道
见诸净妙土,摄知生死缘
住胎既无比,母族又殊胜
善修诸法行,相好皆具足
出家弃诸爱,人天所滞欲
为利世间故,求于菩提道
生在豪姓家,永到甘露境
具得六神通,圆足说真智
多闻持正法,获得大自在
多闻广于海,如闻皆修行
具众决定义,及知众生本
学习世出世,善法之所趣
获得聪利智,捐去无知业
弃舍有为事,行于无为法
亦得天眼智,天耳闻诸法
忆念宿世行,知他心意识
欲乐现种种,诸妙神通事
常善转变心,开演于明脱
开发十力慧,广利于世间
知处及非处,诸法之所归
说烦恼过患,常应修此定
得趣向具足,得意无与等
得念及威力,得安行亦然
姓族最殊胜,端严甚清显
弃于有为行,无毁诸功德
得大威势力,人中最殊胜
犹如天帝释,天中独尊严
欲得无比音,雄猛诸威音
成就义大仙,当求此三昧
如龙欢喜行,普施电光耀
复降甘润雨,沾洽于大地
是龙所游境,实为不思议
若安住最上,神通王三昧
能作诸供养,奉献无边佛
犹如龙王雨,泽及于一切
欲成就善教,亲近最上说
摄取无为乐,当修此三昧
种种深解脱,当宣诸妙偈
欲令一切众,咸使得安乐
常修是三昧,不离佛菩提
及与声闻众,得见他方刹
若欲得咨问,此土之世尊
及诸他方佛,应修此三昧
若欲见他方,不思议世尊
亲近彼诸佛,蒙光设供养
往返诸刹土,得无数功德
应当修诸佛,所说深三昧
往往从生处,恒得与佛俱
正观品第十
尔时不空见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欲成就诸佛所说。菩萨念佛三昧者。应当亲近修习何法。尔时世尊告不空见。若诸菩萨欲得修习诸佛所说念佛三昧。欲得亲近诸佛如来。复欲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安住决定之心。又应永舍不决定心。舍我见心知无我心。当观此身如水聚沫。观于色阴当如芭蕉。次观受阴如水上泡。复观想阴如热时焰。又观行阴如空中云。观于识阴犹如幻化。菩萨若欲入此三昧。应当深生怖畏之想。又宜具足惭愧之心。舍不怖畏而作怖畏。舍无惭愧修惭愧心。具舍摩他毗婆舍那。以方便智舍我无我。应习智脱及三空门。又当深知三受生起。亦应舍离三不善根。即当起于三昧之聚。观诸众生犹如我身。观四念处身受心法。观四食患作无食想。所谓抟食触思识等。修不净想及以慈悲。安住于喜令舍具足。起诸禅定而不味著。亦不毁呰一切诸法。此身不实犹如幻焰。不乐长寿应当舍离。善防护心习学多闻。不慢于法勤护不谤。即得闻才及以法才。既闻法已守护是义。尊重佛法恭敬僧宝。近善知识远离恶友。不著世俗言论之味。恒能不离阿兰若行。心常平等怜愍众生。其心不退不怀嫉妒。称量诸法心不染累。分别一切无数诸法。常求甚深方等经典。信心坚固不生疑虑。常能精勤读诵此经。即是诸佛无上道也。
诸佛功德之所生处。应当如是真实其心。摧伏憍慢至意听受。增长正法离杀盗淫。懒惰贡高是非之心。舍存真我邪谤之说。除秽乱语灭诸诤论。心乐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波罗蜜皆悉具足。能舍头目心不退没。如四大姓不可改易。身意精勤不顾躯命。于四供养心无贪著。安住十二头陀之行。不求己利及以名誉。舍心爱滞得四神足。离四颠倒及烦恼刺。渡于四流于四威仪。修四念处令得五根。修行五力舍于五结。不求五欲福报之庆。舍五秽心修五解脱。善知五阴弃六欲处及六身受。除六爱身修于六念。知六识分勤求六通。修七觉意深知七界。所谓害界恚界出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及以灭界。除断七使及七识住。舍八懒惰去八妄语。知世八法得八大人觉。知八解脱修八正道。舍于众生九居之处。除九慢法放弃九恼。亲近修学喜等九法。又复勤习九次第定。舍十不善行于十善。方便精勤求佛十力。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五
正观品第十之余
又不空见我今略说一切诸佛所说三昧。应当勤修念报佛恩。学三昧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菩萨以大智力。能为众生说此三昧。其余声闻不能观察宣说书写受持读诵。若能观察书写受持读诵之者。此人福业亦不唐捐。要当得值佛出于世。若诸菩萨教化受持。疾得不退菩提之道。又不空见诸佛所说。念佛三昧名为要法。诸大声闻所不能行。若人闻说此三昧者。将来之世必当值佛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有修诸佛,所说深三昧
观法心相续,舍不相续念
善观于阴身,离我无我想
此身不牢固,犹如水聚沫
虚诳犹如化,亦如婴儿语
观色如浮云,见受若水泡
想如热时焰,观行阴无实
犹如彼芭蕉,观五识如幻
修惭愧恐畏,舍摩毗婆那
应远无惭愧,除我无我见
习如与解脱,及以三空门
又应知三受,舍三不善根
常学三善根,求最胜三昧
勤行戒定智,速得甚深定
离诸邪见等,正习此三昧
舍世众诤论,常修出世法
观察身念处,受心亦复然
于法无疑惑,不久得此定
常行禅解脱,不惜身寿命
多闻不贡高,不诽谤诸法
闻法应受持,持已谛观察
常供养诸佛,法僧亦如是
若于善知识,恒念报其恩
远诸恶知友,不闻邪师论
应求赞善者,常共俱游处
不远阿兰若,应求胜菩提
等心于群生,不毁呰诸法
不染一切法,应知真实法
舍诸非法行,不久得此定
除一切诸恶,及见真我者
杀害慢淫盗,毁呰懒惰等
不作诸恶口,邪论诤讼等
次第说佛法,当求此三昧
施戒及忍辱,精进禅智等
常勤精修习,成就此诸度
不久当得斯,功德定法行
若舍内身分,及外财眷属
不久得菩提,最静心三昧
若人心如地,水火风空等
皆悉当速疾,获此妙三昧
若有诸人等,身心甚端直
不贪著衣食,床褥及医药
是人当疾得,如此之三昧
成就四正勤,具足四如意
舍于四颠倒,及四烦恼刺
永度于四流,弃舍诸受取
修行五根力,除断于五结
不求五欲报,舍诸烦恼心
应修五解脱,及五身三昧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成就于六通,深修六念处
亦复勤专行,六识之法分
修七菩提分,复行于七财
念舍憍慢处,除断七种使
当修如此行,以求胜三昧
舍彼七识住,除此八妄语
常修八正道,得三昧不难
得八大人觉,行八解脱门
知世间八法,即为最胜智
如此常修行,得三昧不难
自离于九恼,亦不恼他人
修喜等九法,次当得三昧
聪慧舍十恶,修行十善业
又能遵十力,得三昧不难
常受持善法,舍诸不善法
昼夜常摄心,得三昧不难
住此三昧已,不思议力说
常见佛金色,亦得闻演法
若欲见十方,灭度现在佛
及以未来世,饶益众生者
是人当修此,最上妙三昧
尔时不空见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若欲成就一切诸佛所说念佛三昧。云何当令其心相续。佛告不空见。是诸菩萨若能至心。忆念过去未来现在。十方一切无量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悉知众生往来生死。住胎具足母族亦然。及善相好四毗舍罗。慈悲喜舍惭愧恐畏。威仪等行悉亦具足及舍摩他毗婆舍那。解脱知行诸解脱门。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等法皆悉具足。知昔四流及生具足。亦知众生源始具足。生诸六通起大神足。戒定智慧及以解脱解脱知见无不具足。无碍解脱及无碍利。一切善法亦皆具足。色心清净境智清净。金色等身清净具足。而此菩萨应如是念。诸佛如来至心不动。亦当安住无所著心。
复应如是心相续观。为何等法是如来耶。为以即色是如来耶。为当异色是如来乎。若以即色是如来者。色处众生具足色阴。而是众生应是如来。若以异色是如来者。除十二缘岂有如来。又以即受是如来耶。为当异受是如来乎。若以即受是如来者。一切众生具足受阴。而是众生应是如来。若以异受是如来者。除十二缘何有如来。想行识等亦复如是。为即眼根是如来耶。为异眼根是如来乎。若即眼根是如来者。一切众生应是如来。若异眼根是如来者。除十二缘何名如来。耳等诸根亦复如是。为即四大是如来耶。为异四大是如来乎。若即四大是如来者。内外四大亦是如来。若离四大是如来者。除十二缘何有如来。地水火风皆亦如是。
菩萨如是相续观已。明见色阴既非如来。异彼色阴亦非如来。又见受阴即非如来。若异受阴亦非如来。即想行识非如来者。异想行识亦非如来。又见眼根非即如来。见异眼根亦非如来。耳鼻舌身非即如来。异耳鼻等亦非如来。见色声等非是如来。异色声等亦非如来。见香味触非是如来。异香味触亦非如来。见意及法非是如来。若异意法亦非如来。见即四大非是如来。见异四大亦非如来。地水火风亦复如是。菩萨如是心相续观。于一切法得方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