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

  “善男子,陀罗尼璎珞庄严有一种,所谓念心。复有二种:一者、先受,二者、毕竟能持。复有三种:一者、知义,二者、知字,三者、知说。复有四种:一者、正语,二者、了语,三者、无碍语,四者、不谬语。复有五种。所谓五依:一者、依义不依于字,二者、依智不依于识,三者、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四者、依法不依于人,五者、依出世不依于世。复有六种:一者、如说而持,二者、所言诚实,三者、发言人所乐闻,四者、怜愍语,五者、生善芽语,六者、时语。复有七种:一者、利语,二者、庄严语,三者、无碍语,四者、无滞语,五者、无二语,六者、先知而语,七者、了语。复有八种:一者、知方俗语,二者、知鬼神语,三者、知诸天语,四者、知诸龙语,五者、知乾闼婆语,六者、知阿修罗语,七者、知金翅鸟语,八者、知畜生语。复有九种:一者、无畏语,二者、无缩语,三者、无难语,四者、知解说语,五者、知如法答语,六者、知广说语,七者、知次第语,八者、说无常语,九者、无尽语。复有十语:一者、坏疑网语,二者、开示界语,三者、开法门语,四者、开智慧语,五者、破闇冥语,六者、解一一字语,七者、赞叹佛语,八者、呵烦恼语,九者、分别根利钝语,十者、开佛功德妙语。善男子,是名陀罗尼璎珞庄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以偈颂曰:
  “四庄严璎珞, 能端严大乘,
  所谓戒定慧, 无上陀罗尼。
  能令三业净, 一切人所爱,
  永断三恶道, 是名戒璎珞。
  如愿得具足, 获得人天身,
  能修勤精进, 是名戒璎珞。
  能修无上定, 得二种解脱,
  见无上涅槃, 是名戒璎珞。
  其戒不破漏, 无上戒不杂,
  能得大自在, 名璎珞庄严。
  戒净能净施, 戒净能净忍,
  戒净净五度, 名戒璎珞严。
  戒净能净有, 净大不放逸,
  无畏心不悔, 是名戒璎珞。
  戒净得圣性, 亦能净身心,
  获得无边定, 是名戒璎珞。
  不怖畏不动, 定得清净有,
  能断烦恼缚, 是名戒璎珞。
  能调难调根, 能得大名称,
  庄严自在心, 是名戒璎珞。
  能如说而作, 能净口四种,
  远离诸烦恼, 名璎珞庄严。
  能净自佛土, 能调诸众生,
  能修大慈悲, 名璎珞庄严。
  不作诸恶业, 修于菩萨行,
  能大力无畏, 名璎珞庄严。
  能严大涅槃, 能得大因果,
  慈心满众生, 名璎珞庄严。
  能离悭诳心, 修柔软四摄,
  断爱瞋怖痴, 名璎珞庄严。
  能破五恶盖, 修集十念心,
  助道不放逸, 名璎珞庄严。
  具足于二翼, 如法思惟义,
  乐素住寂静, 名璎珞庄严。
  于法无所疑, 亦无痴乱心,
  真实解四谛, 名璎珞庄严。
  持戒心无著, 亦复不生慢,
  不取戒戒者, 名璎珞庄严。
  无上慧净定, 亦知二净慧,
  能了知三界, 名璎珞庄严。
  意净不生慢, 见不净不轻,
  知法不可说, 名璎珞庄严。
  慧能庄严智, 智亦庄严慧,
  自他菩提净, 名璎珞庄严。
  知法如梦幻, 不说诸法无,
  能随世间说, 名璎珞庄严。
  慧能庄严戒, 戒能璎珞慧,
  身口菩提净, 名璎珞庄严。
  见法如水月, 亦如热时炎,
  说法如响相, 如乾闼婆城,
  非法不作法, 名慧璎珞严。
  慧能庄严忍, 忍能庄严慧,
  身口菩提净, 名璎珞庄严。
  随法不增减, 解已调众生,
  至心观法身, 名璎珞庄严。
  慧能庄严进, 进能庄严慧,
  不悔动心净, 名璎珞庄严。
  慧能庄严定, 定能庄严慧,
  能说深法界, 得无胜神通,
  能知诸方便, 得无上总持,
  法土众生净, 名璎珞庄严。
  知众根利钝, 坏烦恼诸魔,
  身心得自在, 名璎珞庄严。
  道无有去来, 亦无去来者,
  非过非未来, 非现非修者,
  不分别法界, 能净毕竟定,
  知诸阴入界, 名慧炬庄严。
  阴入界如空, 无我无我所,
  生灭因十二, 是名智慧净。
  谛知第一义, 亦知阴入界,
  于法不生诤, 知三世无碍。
  分别三聚众, 能为说三乘,
  能以三宝教, 修三无相定。
  无相知一相, 非幻知如幻,
  无说能为说, 空说于不空。
  诸法非常变, 不毁坏法界,
  和合因缘故, 流布于法界,
  是名为真智。 不分别法界,
  知二动不动, 知于二浅深,
  知二常无常, 是名大净智。
  常不失念心, 了知于法界,
  知字及知义, 于世谛无闇。
  一闻能持法, 解了众生语,
  能坏诸邪道, 修于无上智。
  依无上四依, 璎珞大总持,
  我说功德鬘, 为严菩提心。
  于众说无畏, 善解天神语,
  能坏众疑网, 能开诸法界,
  能赞于三宝, 劝人令供养,
  亲近佛与众, 修集无上智。
  我说四璎珞, 能严佛菩萨,
  若有至心信, 即得是庄严。”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二
  佛复告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八光明,以是八明能坏诸闇净菩萨行。何等为八?一者、念光,二者、意光,三者、行光,四者、法光,五者、智光,六者、实光,七者、神通光,八者、无碍智光。
  “念光有八种:一者、不失过去善法;二者、作未来善;三者、闻法不忘;四者、思惟实义;五者、不为六尘所坏;六者、忆持如守门人遮止恶法,为真善法守善法城门;七者、不为邪法之所诳惑;八者、能大增长纯善之法。是名念光八种。
  “意光亦有八种:一者、义意非字意,二者、智慧意非识意,三者、法意非人意,四者、实意非虚意,五者、菩萨意非声闻意,六者、上意非下意,七者、佛意非退意,八者、怜愍意非害意。是名意光八种。
  “行光亦有八种:一者、法行,二者、一切行,三者、众生行,四者、众生心行,五者、十二因缘行,六者、广说行,七者、行行,八者、一切佛法行。是名行光八种。
  “法光亦有八种:一者、世法光,二者、出世法光,三者、无漏法光,四者、无为法光,五者、解脱法光,六者、心解脱法光,七者、毕竟解脱法光,八者、破无明慧法光。是名法光八种。
  “智光亦有八种:一者、八正智光,二者、须陀洹智光,三者、斯陀含智光,四者、阿那含智光,五者、阿罗汉智光,六者、辟支佛智光,七者、菩萨智光,八者、正觉智光。是名智光八种。
  “实光亦有八种:一者、正定行,二者、得须陀洹果,三者、斯陀含果,四者、阿那含果,五者、阿罗汉果,六者、辟支佛果,七者、菩萨,八者、佛菩提。是名实光八种。
  “神通光亦有八种:一者、眼光,能见正色;二者、耳光,能闻正声;三者、念光,能念过去阿僧祇劫所有众生;四者、性光,为观性净众生之心;五者、虚空光,以大神通光,遍到十方无量世界;六者、方便光,具无漏智故;七者、功德庄严光,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八者、智慧庄严光,为坏一切众生疑心故。是名神通光八种。
  “无碍智光亦有八种:一者、智光,二者、意光,三者、慧光,四者、佛光,五者、正见光,六者、净众生心光,七者、解脱光,八者、毕竟光。是名八无碍智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修集于念心, 不忘善恶业,
  乐闻赞诵经, 修集不放逸。
  能调伏诸根, 安住于寂静,
  增长于善法, 修集于念光。
  能遮止恶法, 犹善守门者,
  能守护法城, 不令四魔入。
  不随逐音声, 思惟真实义,
  亲近善知识, 喜乐如法住。
  其意无边上, 永断诸烦恼,
  邪法不能动, 恶世不生谤。
  诚心念菩提, 不说小乘心,
  常乐念上意, 为众破下意。
  不畏魔烦恼, 修集大慈悲,
  不念害众生, 其得大智光。
  能坏诸疑心, 解了甚深义,
  知真实方便, 修四无碍智。
  乐观十二缘, 众生之所因,
  知无作受者, 能修大光法。
  能知诸佛法, 行世出世行,
  能到十方土, 了知人天业。
  修集无上智, 说三归一乘,
  修集八正道, 为坏三世法。
  于有漏无漏, 如实而知之,
  能利益人天, 令断有漏法。
  不谬为无为, 真实而知之,
  寂静光无暗, 不著有为相。
  知结入出缘, 知众心性净,
  若有大乘定, 即知如是法,
  乐住无漏流, 了四沙门果。
  知菩提道行, 故修无碍智,
  破邪修实光, 入众无所畏。
  乐说真实义, 为破生死法,
  眼耳净无障, 能见闻色声。
  过去念不谬, 亦了知他心,
  到十方无碍, 知法如虚空。
  得无漏智慧, 为调诸众生,
  具功德智慧, 为利诸众生,
  于无量世中, 求是二庄严。
  乐受持净戒, 乐护于佛法,
  修集真实光, 为于如法住。
  我说无量光, 为令众生得,
  有信此经者, 即得此诸光。”
  尔时,世尊复告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集大悲,有十六事。何等十六?
  “一者、菩萨摩诃萨见诸众生贪著我见,以我见故增长诸见,常为生死之所系缚,是故菩萨为此众生修大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法化,为坏众生如是妄见。
  “二者、见诸众生心怀颠倒,常见无常,无常见常;苦见于乐,乐见于苦;净见不净,不净见净;我见无我,无我见我。是故菩萨为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法要,为坏众生如是四倒。
  “三者、见诸众生心怀憍慢,实无有物而生物想,实无有事而生事想,以是因缘起七种慢,以是慢故增长恶法,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法要,破坏众生如是憍慢。
  “四者、见诸众生五盖所覆,以覆盖故,心多生疑不解深义,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法要,为坏众生如是五盖。
  “五者、见诸众生沉六入海,眼取色相,耳取声相,鼻取香相,舌取味相,身取触相,意取法相,是名为沉。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拔众生如是沉没。
  “六者、见诸众生有七种慢:一者、慢,二者、大慢,三者、慢慢,四者、我慢,五者、增上慢,六者、下慢,七者、邪慢。菩萨摩诃萨于下慢者,自言胜汝;于慢慢者,自言最胜,我色胜乃至识胜;于增上慢者,菩萨语言:‘汝实非圣,不应便起圣人之想。’为邪慢者,宣说正见。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断众生如是憍慢。
  “七者、见诸众生离于圣道,乐行世道恶道,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断众生世道恶道。
  “八者、见诸众生造恶道行,属无明爱妻息所系不得自在,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断众生如是系缚,出离恶道。
  “九者、见诸众生亲近恶友,远离善友,其心甘乐造作恶业,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断众生如是恶业,远离恶友,亲近善友。
  “十者、见诸众生造作悭贪,于无明爱心无厌足为施智慧,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断众生如是悭贪、无明及爱,施与智慧。
  “十一者、见诸众生我见、断见,为施众生十二因缘真智慧故,菩萨于此而生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断众生我见、断见,施与十二因缘智故。
  “十二者、见诸众生行无明闇——我见、众生见、命见、士夫见、别异见、邪见、著见,菩萨为施智光明故,于此众生而生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断众生如是所见。
  “十三者、见诸众生乐于生死,于五聚阴而生亲想,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断众生如是三有。
  “十四者、见诸众生为魔所缚,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坏众生如是魔网。
  “十五者、见诸众生甘乐快乐,而不能知真实乐因,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示诸众生真实乐因。
  “十六者、见诸众生求涅槃门不能知处,是故菩萨于此众生修集悲心,悲因缘故宣说正法,为此众生开涅槃门。
  “善男子,菩萨修悲,悉因如是十六因缘。
  “善男子,一切众生有三十二不善之业,菩萨见已修集善业,为坏众生如是恶业。何等三十二?
  “一者、有诸众生无明睡眠,菩萨见已修集智慧,为悟众生如是睡眠。
  “二者、见诸众生下解下欲,菩萨见已修集上解上欲,为以大乘而教化之。
  “三者、有诸众生乐为非法,菩萨见已修集正法,为令众生于诸法中得大自在。
  “四者、有诸众生修集邪命,菩萨见已修于正命,为坏众生如是邪命。
  “五者、有诸众生入于邪林,菩萨见已修集正见,为令众生出邪林故。
  “六者、有诸众生乐为放逸,菩萨见已修不放逸,为令众生离放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