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

  入中不烧,亦未为难。
  我灭度后,若持此经,
  为一人说,是则为难。
  若持八万,四千法藏,
  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令诸听者,得六神通,
  虽能如是,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听受此经,
  问其义趣,是则为难。
  若人说法,令千万亿,
  无量无数,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具六神通,
  虽有是益,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若能奉持,
  如斯经典,是则为难。
  我为佛道,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则持佛身。
  诸善男子,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读诵此经?
  今于佛前,自说誓言。
  此经难持,若暂持者,
  我则欢喜,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诸佛所叹,
  是则勇猛,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读持此经,
  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佛灭度后,能解其义,
  是诸天人,世间之眼。
  于恐畏世,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皆应供养。”
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惓。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惓。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
  捶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
  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
  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惓。
  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时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广为众生说于妙法,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发缘觉心,恒河沙众生发无上道心,得无生忍至不退转。时天王佛般涅槃后,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宝塔,高六十由旬,纵广四十由旬。诸天人民悉以杂华、末香、烧香、涂香、衣服、璎珞、幢幡、宝盖、伎乐歌颂,礼拜供养七宝妙塔。无量众生得阿罗汉果,无量众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议众生发菩提心至不退转。”
  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妙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净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处常闻此经。若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若在佛前莲华化生。”
  于时,下方多宝世尊所从菩萨,名曰智积,白多宝佛:“当还本土。”
  释迦牟尼佛告智积曰:“善男子,且待须臾。此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可与相见,论说妙法可还本土。”
  尔时,文殊师利坐千叶莲华大如车轮,俱来菩萨亦坐宝莲华,从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踊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从莲华下至于佛所,头面敬礼二世尊足。修敬已毕,往智积所,共相慰问,却坐一面。
  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
  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有证。”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踊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
  文殊师利谓智积曰:“于海教化其事如是。”
  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化度无量众,
  今此诸大会,及我皆已见。
  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
  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
  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
  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
  言论未讫,时龙王女忽现于前,头面礼敬,却住一面,以偈赞曰:
  “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
  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
  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
  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
  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
  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尔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普为时会人天说法,心大欢喜,悉遥敬礼。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智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持品第十三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瞋浊谄曲,心不实故。”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俱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世尊导师,安隐天人,
  我等闻记,心安具足。”
  诸比丘尼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土广宣此经。”
  尔时,世尊视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即从座起,至于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说此经者,当如佛教,广宣斯法。”复作是念:“佛今默然不见告敕,我当云何?”时诸菩萨敬顺佛意,并欲自满本愿,便于佛前作师子吼,而发誓言:“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唯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
  即时,诸菩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
  “唯愿不为虑,于佛灭度后,
  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
  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詈等,
  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
  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
  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
  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
  贪著利养故,与白衣说法,
  为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
  是人怀恶心,常念世俗事,
  假名阿练若,好出我等过,
  而作如是言:此诸比丘等,
  为贪利养故,说外道论议,
  自作此经典,诳惑世间人,
  为求名闻故,分别于是经。
  常在大众中,欲毁我等故,
  向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
  及余比丘众,诽谤说我恶,
  谓是邪见人,说外道论议。
  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诸恶,
  为斯所轻言,汝等皆是佛,
  如此轻慢言,皆当忍受之。
  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
  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
  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
  为说是经故,忍此诸难事。
  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
  我等于来世,护持佛所嘱。
  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
  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说法,
  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
  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
  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
  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
  我是世尊使,处众无所畏,
  我当善说法,愿佛安隐住。
  我于世尊前,诸来十方佛,
  发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亲近处?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不亲近诸外道、梵志、尼揵子等,及造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叉相扑及那罗等种种变现之戏;又不亲近旃陀罗,及畜猪羊鸡狗,畋猎渔捕,诸恶律仪,如是人等。或时来者,则为说法,无所悕望。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中,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悕求。文殊师利,又菩萨摩诃萨,不应于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为说法,亦不乐见。若入他家,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若为女人说法,不露齿笑,不现胸臆,乃至为法犹不亲厚,况复余事?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亦不乐与同师。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复次,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如虚空,无所有性,一切语言道断,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实无所有,无量无边,无碍无障,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常乐观如是法相,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亲近处。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菩萨,于后恶世,
  无怖畏心,欲说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