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陀罗尼集经

  一切毗那夜迦法印咒第四十九
  以二小指二无名指。相钩向内。即以二中指竖相叉。又以二头指各竖附中指。以二大指亦竖附近头指侧。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薄迦啰准(去音)茶(二)阿地波多曳(三)莎(去)诃(四)
  是法印咒。若作大都法坛之时。作此印咒唤入供养。一切欢喜。
  又毗那夜迦咒法第五十
  咒曰。
  那(上音)谟毗那夜迦(上音)写(一)诃悉知(二合)目佉(上音)写跢侄他(三)阿知耶(二合)(四)那知耶(二合)(五)殊播帝耶(六)乌悉昙(二合去)卑耶(二合)(七)悉婆(二合)巴钵耶(八)跛途萨耶(九)娑梨跛迟(十)莎诃(十一句)
  欲作此法。先须造像。或用白腊及铜木等。若灌若刻作其形像。夫妇二身令相抱立。各长五寸七寸亦得。二身并作象头人身。其造像直不得还价。造其像已。白月一日于净室内。用净牛粪摩作圆坛。随意大小。当取一升清胡麻油。用上咒文咒其净油一百八遍。即暖其油。以净铜器盛着暖油。然后将像放着油中。安置坛内。用净铜匙若铜杓等。[戀-心+廾]油灌其二像身顶一百八遍。以后日日更咒旧油一百八遍。一日之中七遍灌之。平旦四遍日中三遍共成七遍。如是作法乃至七日。随心所愿即得称意。正灌油时数数发愿。复用苏蜜和麨作团。及萝卜根并一盏酒。如是日别新新供养。一切善事随意成就。一切灾祸悉皆消灭。其所献食必须自食。始得气力。
  调和毗那夜迦法印咒第五十一
  作帝殊罗施印。以二小指无名指。相叉于掌内。竖二中指头相捻。以二头指。各加中指背第一节下半分许。即是唤一切天。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铄睹噜(二)波啰摩驮儞曳(三)莎诃(四)
  调毗那夜迦法。但是诵咒人。梦中惊怖见诸畜生恶境界等。当知是毗那夜迦鬼王嗔。梦中觉已。即惭愧乞。莫嗔明日自有饮食劳谢。谢法以水摩地作二肘水坛。圆如盘大亦得。取蒸饼五颗萝卜根三颗。火烧熟。有华着华。并烧白胶熏陆香等安于坛中。咒师坛西面向东坐。诵大自在天咒一百八遍已。口云惭愧好去。如是语已。坛中杂物盘盛。出门向西弃却。西北亦得。口云。
  萨婆药叉啰阇 阿蔼舍诃 娑钵阇伽车。
  作是语已弃却即归。
  大自在天咒曰。
  唵(一)毗跢啰萨尼(二)波啰末唎达尼(三)嗔达尼(四)频达尼(五)莎诃(六)
  诵一百八遍。即心欢喜。非但梦中但觉有魔事。即作前法定好。
  一切药叉法印咒第五十二
  以右手四指。向下钩左手四指。其二大指直努。二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俱毗啰(二)莎(去音)诃(三)
  是法印咒。若作大都法坛之时。作此印咒唤入供食。一切欢喜。
  一切罗刹法印咒第五十三
  以右手大指。捻小指无名指甲上。余三指皆竖。大指来去咒曰。
  唵(一)渴伽阿(二合)地波多曳(二)莎诃(三)
  是法印咒。若作大都法坛之时。作此印咒唤入供养。一切欢喜。
  尔时诸佛。见是天龙八部诸鬼神王药叉罗刹乾闼婆阿素洛等。各献神咒多诸利益。成就希有大功德已。而告众言我皆印可。不违本愿任为方便。护持正法。不得轻慢我等正教。怜愍一切众生之类。尔时诸天王等蒙佛印可。皆大欢喜一时作礼。心无退转成就第一最胜功德。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十三佛说诸佛大陀罗尼都会道场印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众及诸菩萨摩诃萨。并诸金刚及诸眷属天龙八部六师外道人非人等。共会演说诸陀罗尼三昧神咒法印坛等秘密法藏。利益一切。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并诸眷属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诸佛慈悲善为方便。对诸圣众。说是总持三昧神咒法印坛等秘密法藏。从昔过去及现住世。十方一切恒沙佛等。皆因此法。得成圣果。是诸徒众深心乐着得未曾有。便于会中各说法咒而助护念。我等闻是心生欢喜。又有都会道场法坛。功德成就。度脱一切诸众生等速得成佛。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优婆塞优婆夷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虽心爱乐欲学受持一切诸佛及菩萨等说陀罗尼神咒法印。皆未曾入我都会坛。亦未能了秘密决法显之名字而得证成。恐有辄作法印等者。惧诸烦恼侵扰身心。如是人等不会我意轻而妄作。致使众魔动念。散乱咒力无效。是故我今欲护沙门及婆罗门并天人等。欲令洞达一切诸佛说圆具法无挂碍故。大众闻已实称非妄。佛言善哉善哉速为我说。而说偈言。
  一一诸佛土  心多乐着法
  广引秘密藏  善说巧方便
  劝道诸众生  慈悲自护念
  闻是陀罗尼  一切皆归伏
  或有都法坛  共会一切意
  从佛法印可  证成断疑惑
  尔时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金刚眷属天龙八部药叉鬼等。闻佛说此微妙偈已。皆大欢喜心无疑惑决定成信。
  尔时观世音菩萨。承佛威神告大众言。若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请秘密法藏要决。意欲成就及诸国王心生决定。欲求忏悔灭一切罪。愿乐见闻都大道场坛法事者。皆须预近春时三月。秋时三月。冬时三月。是上月也。就中起春三月一日。若秋九月生一日。冬十二月月生一日。如是最好第一上日。皆取上旬为始。乃至七日七夜法事总了。若欲作意成办法事。先须预访一清净所宽大院宇及有精丽大舍之处。乃至寺舍佛堂之所。乃于露地作之亦得。定知处已。至其白月一日平旦。阿阇梨与诸弟子。香汤洗浴着新净衣。将诸香华至其处所。阿阇梨把跋折罗。应当问彼诸弟子言。汝等必能决定。受我诸佛等说秘密法藏。不生疑惑不。徒众答言。我等于佛法中。决定诚信不生疑惑(如是重重三问三答)徒众答已。然后阿阇梨手印香炉及净水等。用马头印印其净水咒三七遍。而把香炉胡跪烧香。仰启一切诸佛般若菩萨金刚天等。及与一切冥圣业道。今此地者是我之地。我今欲立七日七夜都大道场法坛之会。供养一切十方世界恒沙佛等。一切般若波罗蜜多。一切大地诸菩萨众金刚天等。仰请诸佛领诸徒众。决定一切秘密法藏不可思议大法门故。取诸证成。我今欲作护身结界供养法事。在此院内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所有一切恶神鬼等。皆出去我结界之所七里之外。若善神鬼我佛法中有利益者。随意而住。作此语已。
  次用前水右绕。遍洒道场之地。次即作前军茶利法一度结界。其结界印咒。如军茶利部中所说更无别法。当结界时。任阿阇梨心。摽远近宽窄为界。其法坛量。若为帝王一百二十肘。若受法坛方十六肘十二肘等。若忏悔坛及治病坛皆作水坛。四肘以下一肘以上悉得通用。其肘长短。随其咒师臂肘长短以为量数。其地皆须方面齐等。若作水坛。亦不须择日月时节。其地随得。净处即作。平正地面。即须香埿涂其地上。即成坛法。仍须四角竖摽为记。若作大坛。如前结界四角竖摽。摽记已竟。唤人掘地出其恶土。若得上地掘去一磔。若得次地掘出一肘。若得下地掘出三肘。悉除其中骨发炭灰瓦砾礓石树根草木糠等恶物。尽诸恶物到好实地。然后将好土来。发底一度以香水[打-丁+巿]一度。着土。即用杵筑筑令平满。必须坚鞭。若得基高最为第一次第二日于晨朝时。阿阇梨及诸弟子。香汤洗浴着新净衣。四五弟子随阿阇梨入道场中。用力驱使庄严道场。其外威仪。四门四角皆须威严。门别各着一双神王。又左右厢悬神王幡。门门四口悬杂彩幡三十六口。门别如是。其幡新好长八尺者。四角各悬一神王幡。悬杂彩幡。门别四口(其幡竿亦准此)若在舍中唯开前后二门。前门两边着神王像。一双相对。后门两边亦着神王一双相对(皆新好者)其道场门左右两相。各竖四橛。绳子围绕。绳围之内以香泥涂为护净界。其中拟着一切供养。
  次阿阇梨更作一度军茶利法结界毕已。即作种种香埿一瓮。用柳枝搅。以诵般若大心咒咒曰。
  跢侄他(一)揭(去音下同)帝揭帝(二)波罗揭帝(三)波罗僧揭帝(四)菩提(五)莎诃(六)
  其咒遍数。若为国王诵之满足一百八遍。若为三品以上诵之五十六遍。若为四品五品诵七七遍。若为六品七品诵五七遍。若为八品下及百姓诵三七遍。一切坛法皆如是咒。咒泥既竟用泥涂地。涂地之法随日摩之。涂地已竟。更作一度军荼利法结界如前。次第三日晨朝洗浴以净牛粪。取其牛粪莫令着地。将净器承取。以香汤和。咒如前已。遍地涂之。次将一绳子。量取肘数长短若干。临时看院宽窄为度。数结记定。于道场处四方挽之。下以白粉点之为记。阿阇梨先从东北角至西南角。挽绳定之。离柱四指下点为记。次从东南角至西北角。挽绳定之。离柱四指下点为记。正当中央绳相交处。又下点竟。各当点处穿一小孔。深一磔许。其中拟埋七宝五谷。其七宝者。一金二银三真珠四珊瑚五虎珀六水精七琉璃是名七宝。其五谷者一大麦二小麦三稻谷四小豆五胡麻是名五谷。其宝等碎五谷相和。以绢片裹。用五色线系头。将埋五孔之中。而于地外出其线头。长五指许。 此宝物等一下以后永不得出。从此而起金绳界地七宝合成。诸佛居上演说大乘转法轮处。即以此地将作佛堂最为第一。凡人居上一无利益次更结界。其结界法把跋折啰(唐翻金刚杵也)依军茶利法用结界三回。右行于其坛外。更作辟除毗那夜迦印法诵咒。如是次第四方上下总结界竟到夜着灯。
  次第四日晨朝结界亦如上说。即以牛粪香汤和泥。同前咒已。遣弟子等用手摩地。从东北角起首。向右逐日摩地。莫逆左摩。如是次第转摩遍地至东北角。于道场中。弟子行动一物以上布置法用。皆随逐日向右行之。不得逆日向左而行。其道场地纵广正等而开四门。四角竖椽。其椽深埋。四椽上头四面各别横着一椽。其椽悉须粗大一类。四面精细修削令方。竖者批上头横者凿孔。各相串钏。四方端直长短临时。看其道场阔狭大小。不可预定且约略准(以粗竹替椽等亦得)于其木上总缠彩帛。杂色间错。次取大幡。于上纵横八道盖之。东西南北四维相交。是名上方庄严之法。其大幡上东悬一双碧色幡子。南悬一双绯色幡子。西悬一双白色幡子。北悬一双深青幡子。中悬四口黄色幡子。皆各缀着大幡上悬(为知五方所王之气)次于四面各着大幡而作阑额。次于额上。四面皆着金铜泡花。及金银器宝镜等物。隔隔皆然。并饰四柱亦复如是。次第庄严。次延绳子四面围绕。系着柱上。而其绳上悬杂彩幡。众宝铃带及诸宝佩间错庄严。次于四面盘绕真珠。次着宝网种种严饰。严饰已竟。次于道场西门。如南相去二尺许地。穿作方坑四面正等。各长二尺深亦二尺。其坑当中留一土心。其土心上。以香汤和净牛粪泥作莲华座。必须加意精细撩理。
  又以紫彩而作一盖。亦用绯彩而作一盖。其二盖骨屈竹而作。各长九尺干。拟执将行从。覆阿阇梨入坛弟子。来去出入作威仪用。于其道场次东北地。去二三尺。更作四肘白水坛位。
  次道场外向西南地中庭亦得。又更别立四肘白坛。其坛四角竖四幡竿。竿上悬幡。填筑竿孔。清净扫拭。更作一遍大结界法。辟静道场。然灯烛烧种种香次第五日阿阇梨将二弟子。晨朝洗浴着新净衣。令一弟子捉一银钵宬香水泥。令一弟子捉一金钵宬香粉水。及把一条小细绳子。随阿阇梨从入道场。到道场所阿阇梨行道一遍赞叹作礼。遣捉香泥弟子入坛。从东北角以手摩地。如前摩法。如待泥处湆湆然然干次。阿阇梨与捉粉水香水弟子俱入道场。取绳量肘知其长短。从檀东北角向东南角。急挽定已各点为记。次移向西南亦点为记。次移西北亦点为记。以绳染粉。遣一弟子把绳子头。跪坐于坛东北角地。以绳子头着坛正角先点之处。着地急挽。阿阇梨把绳一头。向东南角。着坛正角先点之处。二人一时共相急挽。遣一弟子捻绳中央絣着地上。次东北角弟子起。向西南角坐。准前絣之。次东南角阿阇梨起。向西北角坐。准前絣之。次西南角弟子起。向东北角坐。准前絣之次于絣绳内离一肘地。更依前点。如是四角皆点记已。即于粉中染绳絣之。法用如前次取八肘绳子中屈。当坛外方先下点处。又屈一肘绳子正中。更以二肘绳。从坛一方中央点量。中点左右更点两处。次其一方门壁。去坛强五指许。次更屈门壁。向左右边五指许作。次其坛门左右两畔。宽五指作。次其门外边端直絣着。一方既尔三方亦然。
  次作中院。外绳四肘。其外院内与其中院外绳两间。开一肘道其中院门者。四方壁与向左右边。总作三指阔。其门外边绳子直拼法如前说。其中院内四方。各离外院内绳各一肘地。更絣粉绳。其坛中心作二肘院。莫作门成次第六日阿阇梨以五色线。随其受法人数多少。为结咒索。用马头观世音菩萨大心咒咒之。即说咒曰。
  唵(一)阿弥哩(二合)都知(二合)皤(去音)婆(二)吽[打-丁+巿](三)
  当用此咒一咒一结。如是满结五十四结。作咒索已。次将绢片。七宝五谷一处共裹。以五色线牢系其头。亦准人数。其日西时。阿阇梨与诸应入坛弟子等。总洗浴竟着新净衣。令弟子等作行列坐于道场外。如近西边次阿阇梨与诸弟子。作大结界护身法事。至日没后。阿阇梨入道场中。请佛般若菩萨金刚及诸天等。入坛安置。佛座中心。观世音等于北方座。金刚藏等于南方座。而以种种上妙香华五盘饮食。然十六灯。而作供养法事已竟次阿阇梨出道场。迎引弟子等。至于道场。近西门首行列而立。少分行香供养礼拜。作法事已次阿阇梨一一更与作护身印。诵咒印于一一弟子身上。如前。然后遣就席上跪坐各面向东。阿阇梨把。白芥子。咒打一一弟子头面心等三遍。然后用马头观世音菩萨印咒。更作护身法事如前次阿阇梨胡跪。具问最长弟子。汝等欲得受此法不。其弟子等答云。欲得如是等法。具问答已次阿阇梨把香水器。[打-丁+巿]于一一弟子头上。复以右手案于一一弟子胸上。口诵马头观世音菩萨心咒。与护持讫次以咒索。系于一一弟子左臂。次阿阇梨引诸弟子。退位而下自东阶而于西阶下。跪地而坐次阿阇梨即以娑罗树汁香水。次第与洒一一弟子前。右绕三匝。次用炬火右绕三匝。亦如前法。次与柳枝次与杂华。皆准前法。右绕授与诸弟子等。其弟子等受柳枝已。却缩跪坐嚼杨枝头。然后向前投其柳枝。阿阇梨一一看其柳枝堕处。若其柳枝嚼头向身即为大吉。若向南者即为不吉。若其嚼头向余方者即知平平。如是次第试验遍已。然后次第香水灌掌。及与饮之。人各三饮。一一弟子灌掌遍竟次阿阇梨以跋折罗。印水自饮。作法事已。引诸弟子升于道场。从西阶上于道场侧行列而坐。与作一遍行香法事讫。次阿阇梨语诸弟子。汝等卧去。若有梦相明朝向我各具说之。各各用心不得造次向他漏泄。作是语已次阿阇梨引弟子等。从东阶下各散归房次阿阇梨入道场内。启佛菩萨金刚等云。是诸弟子欲入坛来。各各取证。我弟子某甲与作法用总遍问竟。诸弟子等明日欲来入坛供养。愿佛般若菩萨金刚及诸天等。今夜大悲境界徒众。弟子某甲明日普请一切三宝及诸眷属。广为供养。愿大慈悲明日皆赴。受诸供养证明法事(如是三说)然后发遣坛内诸佛菩萨金刚。随缘旦散次阿阇梨向坛北边。着火炉已诵马头观世音大心咒。咒白芥子一咒一烧于火炉中。一百八遍。令诸弟子灭罪除障。次阿阇梨与曾入坛弟子二三人等。于一夜中以五色粉。敷置坛内庄严其地。其法用者先从内布。以白色粉。次黄色粉。次赤色粉。次青色粉。次黑色粉。四面布讫即至外院。从东北角右回作之。布五色粉亦如前法。四面布讫。以帝殊罗施之为座主。当中心敷大莲花座。座主即是释迦如来顶上化佛。号佛顶佛。如其不以佛顶为主。随意所念诸佛菩萨替位亦得。除其座主以外诸佛及菩萨等。皆在本位而受供养。自非诸佛般若及十一面等菩萨相替。余皆不得而作都会法坛之主余有疗病诸水坛等。及经一宿忏悔坛者。随其所应。以当部中佛菩萨等而为座主作供养者种种皆好。中心安置座主位已次于内院东面当中。安般若波罗蜜多华座(一)次右边安释迦牟尼佛座(二)次左边安一切佛心佛座(三)次于北面正当门中。安大势至菩萨座(四)次右边安观世音母座(五)次左边安观世音菩萨座(六)次于南面正当门中。安金刚啰阇座(七)次右边安摩么鸡座(是名金刚母八)次左边安摩帝那座(名金刚使者九)次于西面院门南。安普贤菩萨座(十)次院门北。安弥勒菩萨座(十一)次院东北角。安阿舍尼座(十二)次东南角。安跋折啰苏皤(二合)悉地(二合)迦啰座(十三)西南角。安跋折啰健茶。西北角安火神座。次外院东面北头第一。先安曼殊室利菩萨座(十四)以次南。安十方一切佛座(十五)次安栴檀德佛座(十六)次安阿閦佛座(十七)当院门中。安阿弥陀佛座(十八)次安相德佛座(十九)次安虚空藏菩萨座(二十)次安乌瑟尼沙座(二十一)次安十方一切佛顶座(二十二)当院北面从东向西第一。先安陀罗尼藏座(二十三)次安地藏菩萨座(二十四)次安马头观世音座(二十五)次安不空罥索座(二十六)次安一瑳三跋底伽座(二十七)当院门中。安随心观世音座(二十八)次安摩诃室唎耶座(二十九)次安六臂观世音座(三十)次安毗俱知观世音菩萨座(三十一)当院南面从东第一。安乌抠沙摩座(唐云不净金刚三十二)次安跋折啰吒诃娑座(三十三)次安跋折啰母瑟知座(名金刚儿三十四)次安跋折啰央俱施座(名为金刚小女三十五)次当院门。安苏摩诃座(三十六)次安跋折啰商迦罗座(名为金刚天女三十七)次安迦儞俱嚧陀座(三十八)次安随心金刚座(三十九)次安跋折啰阿蜜哩多军茶利座(四十)当院西面门南。安乌摩地毗摩座(四十一)次安尼蓝跋罗座(四十二)次安一切天座(四十三)次其门北。安摩醯首罗座(四十四)次安母郁(二合)陀吒佉座(此是正位四十五)次安毗[口  梨]齯唎知座(四十六)当院东北角。安婆[打-丁+翕]毗伽座(四十七)东南角。安母郁(二合)陀吒迦座(此是摄位四十八)西南角。安迦尼俱嚧陀(此是摄位四十九)西北角。安跋折啰室哩(二合)尼座(五十)至次外院东面北头第一。安毗那夜迦座(五十一)次安毗陀耶(二合)陀啰座(五十二)次安首陀会天座(五十三)次安提头赖吒座(五十四)剂院门北。安帝释弟子座(五十五)剂院门南。安帝释天座(五十六)次南。安月天座(五十七)次安跋摩天座(五十八)次安星天座(五十九)次安佛使者座(六十)当院北面东头第一。安伊沙那鬼王座(六十一)次安婆罗醯鬼座(六十二)次安遮文荼座(六十三)次安蓝毗迦座(六十四)剂院门东。安跋折啰健茶座(六十五)剂院门西。安毗沙门王座(六十六)次西。安俱毗啰药叉座(六十七)次安旃达波罗婆娑菩萨座(六十八)次安摩尼跋陀座(六十九)次安斯驮遏他座(七十)当院南面东头第一。安火天座(七十一)次安毗蓝婆咒驮座(七十二)次安那罗延座(七十三)次安弥嚧尸佉啰座(七十四)剂院门东。安毗楼茶迦座(七十五)剂院门西。安琰摩坛茶座(七十六)次西。安琰摩弟子座(七十七)次安紧那罗王座(七十八)次安毗舍遮王座(七十九)次安啰刹娑王座(八十)当院西面门南第一。安难陀龙王座(八十一)次安日天座(八十二)次安摩唎支座(八十三)次安阿素啰王座(八十四)次安阎罗王座(八十五)剂院门北。安忧婆难陀龙王座(八十六)次安地天座(八十七)次安毗楼博叉座(八十八)次安乾闼婆座(八十九)次安风天座(九十)当院东北角安枳唎枳唎俱嚧陀座(九十一)东南角。安跋折啰迻那座(九十二)西南角。安婆榆鞞伽座(九十三)西北角。安跋折啰尸佉罗座(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