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陀罗尼集经

  药叉心咒第二
  婆帝吒(一)摩诃摩诃噜(二)乌呼乌呼(三)罗阿昼吒帝(四)莎诃(五)
  于病人家。初欲疗病。诵咒先须谨请五方药叉。先请东方为首。谨请东方青帝药叉。身长三丈二尺口吐青气。并诸眷属入此室内。坛言坛内家言家内。余者准此。当于此坛东北角。立药叉身形。
  药叉立身印咒第三
  以右脚直。左脚踏着地。相离一肘许。以左手三指直竖。以大指捻小指甲上。叉腰。四指向前。以右手五指拓面上是。面作嗔色。结界绕坛。右转一度一咒。即说咒曰。
  唵(一)帝婆药叉(二)盘陀盘陀(三)诃诃诃诃诃(四)莎诃(五)
  唤罗刹身印第四
  二手合掌。二小指相钩。二大指并相着合腕。头指来去。
  药叉钩印第五
  准前身印。以右手头指。在中指第三节上。名药叉钩。结此当心上。右转行道。一切药叉并诸眷属。悉皆欢喜恒为守护事于咒师。
  药叉火轮印第六
  左中指拄右头指。右中指拄左头指。二无名指屈于掌中。二节相背。二大指二小指。并直竖头相拄。诵大心咒。
  药叉身印第七
  三药叉疗一切鬼病。当依身印。其身印与君茶利立身印同。二大指屈于掌中。二无名指压二大指甲上。头指中指小指。并直竖头相拄。翼二肘。去乳房五寸诵大身咒。
  药叉追天鬼印第八
  与摩诃摩瑜[口  梨](唐云孔雀王也)集天众印同。自八指反相叉在掌中。二大指亦屈头入于掌。惟右手中指直竖来去。诵孔雀王大身咒。
  降伏魔印第九
  准前惟改二中指。直竖头相拄。安印顶上。翼二臂。亦是摩瑜[口  梨]降伏魔印。诵大身咒火轮印左中指拄右头指头右中指拄左头指头二无名指屈于掌中二节相背二大指二小指并直竖头相拄诵大心咒。
  欢喜咒第十
  那(上音)谟枳唎(一)俱摩唎(二)休溜叉溜(三)莎诃(四)
  若官府嗔。及有余人嗔怒之处。急把左手。中自为棓咒七遍者。即大欢喜。嗔心消灭大大有验。
  弓印第十一
  右大指压左大指。右头指中指屈。当左大指上。左头指中指直竖向上。二无名指二小指并屈在掌中。
  箭印第十二
  其箭印。二大指直竖。左头指屈当左大指上。右头指向上少屈。右中指屈。与左头指头相近。左手中指下三指。右手无名指及小指。并屈在掌中。
  大弩印第十三
  二大指直竖。二中指直上头相拄。二头指少曲。头当中指上节侧傍。二无名指二小指并叉。头出在外。
  刀印第十四
  二大指直竖。右头指曲。离右大指半寸许。左头指向上少曲。二手中指下三指。并屈在掌中。
  缚大力鬼印第十五
  二大指直竖。左头指屈头。在左大指根内。右头指少曲。二手中指下二指。总屈在掌中。
  食印第十六
  二大指屈头向下。二头指直竖。二中指亦竖少曲。二无名小指。并屈在掌中。
  牙印第十七
  二大指向上直竖。二中指直竖。左头指竖少曲。右头指屈当右大指上。二中指直竖。头相去半寸许。二无名指及二小指。并屈在掌中。欲得验者。先须作坛。其坛纵广一丈九尺。其坛外院惟开东门。北面南西三面无门。去其外院一肘半许。更作一重而开四门。中央更作一小方坛。不须开门。其中作一大莲华座。其坛两重。并以五色粉庄严阶道。外院安箭面别十只。一一箭上并各随方以五色线缠。刀十八口。内院不须更别安箭。刀三十口竖坛四方。外院内食二十二盘。四面各安新净水罐。罐中各插杂树枝等。皆并叶用。其中院内四向。各安二盘饮食并一水器。其方座前。安一盘食着一水器。香炉六具。咒师在西方。手执香炉先当至心奉请五方五帝药叉。各领八万四千眷属。入此坛内使我咒句如意得成一日三时夜复三时。一一时中各诵前咒三十一遍。如是七日作法即成。欲知成者。刀动水动即知成验。诵咒之人得此相者。自此以后所作皆成。若欲疗治鬼神病者。诵咒不过三五遍时其病即差。遣缚即缚遣放即放随心所作皆得成就。
  画五药叉像法
  一身四手。左边上手把三股叉。下手把棒。右边上手掌拓一轮。下手把罥索。其身青色。而大张口狗牙上出。眼赤如血而有三眼。顶戴髑髅。头发耸竖如火焰色。项缠大蛇。两膊各有倒垂一龙。龙头相向。其像腰缠二大赤蛇。两脚腕上亦缠大赤蛇。两膊各倒垂一龙。龙头相向。腰缠大赤蛇。所把棒上亦缠大蛇。虎皮缦胯。髑髅璎珞。像两脚下各安一鬼。其像左右两边各当作一青衣童子。发髻两角。手执香炉。其像右边作二药叉。一赤一黄。执刀执索。其像左边作二药叉。一白一黑。执槊执叉。形状并皆甚可怖畏。手足并作药叉手足。其爪长利。画作像已。日月蚀时急作一坛。随力多少办食果子。供养诵咒乃至日月平复即休。受法不食五辛酒肉。若其食者无有神验。神性急恶恐损害人。宜须慎之。
  欲诵咒时安像坛中。从西南着。手执香炉人门上立。至心奉请一切诸佛诸大菩萨一切贤圣。天龙八部诸天童子大力药叉。愿以大悲天眼天耳及他心智。悉皆证知弟子今日。诵五药叉大威神咒。使得成就无有障碍。作此语已。发大声诵咒一七遍。即当闭目存思作想。此咒音声遍至十方无边法界一切金刚药叉等前。以为召信。专想作念。五方药叉及诸眷属皆作来意。然后安坐更当诵咒满三七遍。若能诵至七七遍者最为第一。若咒神来时。咒师自身坐不安隐。身毛皆竖。复欲倾倒绕身四畔。欲似有人忽来相逼。若有如是相者。即知咒神将及诸眷属一切皆来。咒师须作一金刚杵长二尺许。以右手把杵杀打地上。连续诵咒。左手叉腰。如此咒者。其咒神不过三遍五遍即来。若无大要不宜急唤。若不要急辄而急咒。恐畏神嗔必有损伤。若有怨家数相恼乱。当立一坛。坛上作彼舍睹嚧身。以烧死人炭灰作之。即杀诵咒以杵打之。如是不过三七遍下。彼舍睹嚧即自母陀。以外一切诸病患等。任意皆得不劳繁录。作杵法者。合金银铜三物。共和铸作其杵。杵有八楞。形如金刚力士把杵。杵长尺二。若无如上三种物者。当取东引桃根作之。
  大青面金刚咒法竟(此下二咒品次录无唯南本有未知何咒)
  唵(一)筏折罗 俱嚧陀(二)摩诃婆罗(三)儞罗婆娑那耶(四)钵罗 耳缚哩多(五)摩拘吒(引)夜(六)耳缚哩多(七)儞多罗夜(八)底哩补罗耶伽罗(九)费陀梵娑夜(十)迦罗夜(十一)跢波跢波(十二)波罗波罗(十三)耳缚罗耳缚罗(十四)乌迦目佉(十五)普吒普吒(十六)娑啰娑啰(十七)费娑罗费娑罗(十八)乌底瑟吒乌底瑟吒(十九)婆伽婆(二十)乌刍渗摩俱嚧陀(二十一)阿谟迦写(称他名二十二)耳缚哩多(二十三)吃哩阿拏(二十四)莎缚诃(二十五)
  解秽咒
  苏利摩利摩摩利摩利苏苏利莎诃。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十一(诸天卷上)佛说摩利支天经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大菩萨众。弥勒菩萨。曼殊室利菩萨。观世音菩萨。而为上首。及摩利子等诸天龙八部前后围绕。尔时舍利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于未来世末世众生。作何等法得脱诸难。佛告舍利弗谛听谛听。我今为汝说于此事。
  尔时会众欢喜踊跃重劝请佛。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日前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捉无人能害。无人能欺诳无人能缚。无人能责其财物。无人能罚。不畏怨家能得其便。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知彼摩利支天名者。彼人亦不可见亦不可知。亦不可捉亦不可害。亦不为人欺诳亦不为人缚。亦不为人责其财物。亦不为人责罚。亦不为怨家能得其便。
  佛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知彼摩利支天名者。应作是言。我弟子某甲知彼摩利支天名故。无人能见我无人能知我。无人能捉我无人能害我。无人能欺诳我无人能缚我。无人能责我财物。无人能责罚我。亦不为怨家能得我便。此咒有大神力。所作成就破一切恶。若用结界。百由旬内一切诸恶无敢入者。尔时世尊即说咒曰。
  南无佛陀耶(一)南无达摩耶(二)南无僧伽耶(三)怛侄他(四)遏啰迦末斯(五)摩啰迦末斯(六)苏途末斯(七)支钵啰末斯(八)摩诃支钵啰末斯(九)摩唎支夜末斯(十)安怛陀那夜末斯(十一)那谟粹都底(十二)莎诃(十三)
  又别本云。
  那谟佛陀耶(一)娜谟达摩耶(二)娜谟僧伽耶(三)哆侄他(四)遏啰迦摩斯(五)末迦摩斯(六)阿豆摩斯(七)至婆啰摩斯(八)安檀驮那夜摩斯(九)摩唎支婆啰摩斯(十)娜谟率都羝(十一)莎诃(十二)
  (注云梵本多同前本。西国诸德诵前者多。古今受持相传得验。前后两咒无不有效。然则文句周悉前本周匝。决定是非非九境界。用前用后任自所便。以下佛言)
  王难中护我。贼难中护我。行路中护我。失于道路旷野中护我。昼日护我。夜中护我。水难中护我。火难中护我。罗刹难中护我。茶枳儞鬼难中护我。毒药难中护我。佛实语护我。法实语护我。僧实语护我。天实语护我。仙人实语护我。
  怛侄他(一)阿啰拘隶(二)阿啰拘隶(三)鸡栗底(丁以反四)萨婆迦啰醯蔽(蔽亚反下同五)萨蒲跛突瑟[齒  齊](二合)蔽(六)萨婆伊都波达啰鞞蔽(七)啰(上音)叉啰叉(自称名字八)莎诃(九)
  又别本云。
  哆侄他(一)阿啰躯唎(二)阿啰躯唎(三)吉唎的(知约反四)落叉落叉(五)我萨婆婆油(六)钵陀(上)啰菩娑伽夜栖(斯亚反)稗(七)莎诃(八)(注云梵本多同前本。论验相传两本无殊。其中委悉。准前可知)
  奉请摩利支天咒
  一名摩利支天身咒咒曰。
  娜谟啰跢那(二合)跢啰(二合)夜耶(一)摩唎支[口  梨]驮(去音)耶(二)摩婆(上)帝移沙(上音)弥(三)跢侄他(四)婆(上)啰(去音)梨(五)婆驮梨(六)婆啰呵目溪(七)萨婆(上)徒瑟誓(去二合)(八)槃(上)驮槃(上)驮(九)娑婆诃(十句)
  佛告诸比丘。若有人识彼摩利支天菩萨者。除一切障难王难贼难猛兽毒虫之难水火等难。若人欲行此法者。一切法中此法最胜。持此咒者。面向百踰阇那。一切鬼神恶人无能得其便者。若于难中行时。晨起诵前身咒。咒一掬水四方散洒。及洒自身。若衣襟若衣袂若袈裟角一咒一结总作三结。即往难中行。连续诵咒(前二大咒)而行。所有一切事难军防主者。悉皆迷醉都无觉知之者。
  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摩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诘前天女把扇。于扇当中作西国。卍字。字如佛胸上卍字。字四曲内。各作四个日形一一着之。其天扇上作焰光形。右手申臂并申五指。指头垂下。身长大小一寸二寸乃至一肘。其中最好者一二寸好。其作像人。遣最好手博士受八戒斋。日日洒浴。着白净衣作之。其价直者随博士语。不得违价。其像左右各作一侍者。其侍者亦作天女形。种种严饰。作此像已。若比丘欲行远道。于袈裟中裹着彼像。若是优婆塞。头髻中藏着于像。大小行时离身放着。不得共身上屏大小行。
  次说印及坛法。
  身印第一
  反叉二小指二无名指。在掌中右压左。二头指直竖头相拄。以二中指。各[打-丁+必]在二头指背上头相拄。二大指并竖。各博头指侧。大指来去。
  头印第二
  准前身印。各屈二中指上节头。向大指垂。甲相背。即是头印。
  顶印第三
  准前身印。唯改二大指。屈上节头入掌中。即是顶印。若比丘欲行远道。于袈裟中裹像。若俗人头髻中着像。即作此头顶印。以安像头上。二十一遍诵咒行道。所至之处无有怖畏。
  护身印第四
  准前身印。惟改开二头指二分许。即是护身印。用之护身。
  欢喜印第五
  左手大指头。压无名指第一节文。又以余四指把拳。即是欢喜印若作此印诵咒。罗阇及沱屈边者。即前人欢喜。
  摩奴印第六
  左手屈臂。掌向于胸前。以头指已下四指把拳。以大指压头指甲上。少开掌中作孔。以右手甲掌。从左手节上向。手掌摩之。到于孔上。即以右手覆盖孔上。心想念之。左手掌是摩利支心。右手掌是摩利支身。于左手掌心中。我身藏隐在摩利支天心内。斯文藏我身着。摩利支在我顶上护我身(此是好知印)
  使者印第七
  以左手四指屈。以大指捻二中指头。使作孔。以右手指。于左臂腋下。不覆手。五指并展。诵咒七遍。即以此手合左孔上咒曰。
  那谟摩唎支曳(一)萨婆萨埵(二)阿咥唎沙哩(三)莎诃(四)
  佛语诸持咒行者。若欲专求是摩利支天法。觅诸利益现神验者。依前诵咒满遍数已。腊月十五日作受法坛。若欲作坛。预于其月十一日旦。觅知好处修理其地。除去恶物一如上法。坚筑平正。即作护身结界法事。若作护身。预起是月。从十一日日别一遍。诵咒三遍。依前印法以护自身。三遍结界。其结界法。还用以前护身印法。作印诵咒。至五遍竟。以印右转即成结界。至十四日晨朝。更作一大结界。咒灰七遍。遣于四方。为结内界。又作泥团数满十枚。一一各咒一七遍已。掷着八方及上下方。是名大结界。如此结界护已。即取香水和土作泥。遍涂坛地。立道场已。悬诸幡盖种种宝物。以五色线绕坛四面已。次将少分香华。入道场中烧香作印。唤摩利支天供养行道。然后发遣。至十五日晨朝。更取净牛粪和香水泥。泥道场地更结界已。又用种种名香和水。兼少净土更涂坛地一遍。待干。取五色粉遍布坛地极令庄严。作四肘坛。其坛中心作莲华座。于其座上即安摩利支天之像。东面安置使者之座。名婆多罗室唎夜。南面安置使者之座。名摩利儞。北面复安使者座处。名计室儞。西门安置咒师坐处。至夜然灯二十五盏。将五水罐。中心一罐四角各一。安置罐竟。种种香华饼果饮食。而为供养。庄严水罐如余部说。安置种种诸供具竟。咒师坐青草上。然后作印唤摩利支天等。以作其印种种供养。及出坛外。将诸饮食散施一切诸鬼神等。散施竟已。咒师手把青草诵咒。以草从头向脚。摩之一百八遍作护身印。于其印中又把青草。向顶上着。遣一弟子将坛中心水罐。灌受法人头顶印上。与灌顶竟。着新净衣。将入道场与作护身。一心念佛礼拜摩利支天之像。作是法坛。咒师自身受法弟子。惟食粳米乳粥为食。事讫发遣。于后扫除坛处。泥涂摒当总竟。献残饮食。咒师自身受法弟子皆不得食。作是法已。然后行用一切大验。初欲受法证效验者。必须作坛及其手印。若不如是徒丧其功。且作水坛。净治一室牛粪涂地。方圆一肘或二肘或四肘。中心安摩利支像。行者日日洒浴。若不洒浴者。应当洒手漱口入道场。咒师在此坛西坐。正面向东。唤摩利支安置坛中。烧安悉香及诸好香种种供养。日日诵咒一坐一百八遍。或一千八遍若一万八千遍。咒师以手撮取胡麻粳米相和。于坛前着火炉中烧。一撮一咒烧。如是满一百八遍一千八遍。心心相续勿缘余事。从月一日至十五日。随力供养饮食酥蜜乳酪果华香灯明。惟除酒肉五辛。欲满十万遍倍加供养。如是乃至足十万遍竟。然后于好处所。撩理于地。拔却恶物瓦砾骨毛等已。坚筑于地使平坦之。作此坛日者。腊月十五日为胜。又法庚子日正月一日。余月取建日为始。以五色作坛坛之中心着摩利支座。上遗五色粉而作华座并形或印。东面着使者。名婆多罗室利夜。北面着使者。名计室儞。南面着使者。名摩利儞。然后咒师从摩利支至摩利儞。次第唤之。各随本座而安置之。安置既竟。当以香华饮食八盘十六盏灯。倍胜于前种种供养已。咒师在西门外。面向东坐。诵咒一千八遍。种种供养。如是满七日。然后发遣之。更有别法。日月蚀日作此坛法者。得大验。上来已说作坛供养受持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