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
-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
不空罥索陀罗尼经
第十八咒曰。
唵(一)阿谟伽(二)钵啰(二合)底诃(上音)跢(三)盘陀盘陀(四)啰叉啰叉(二合五)贤啰若(若也反)萨婆萨埵(去)南(上音六)虎吽(二合七)句[口 籠](二合八)庵(九)泮吒(半音十)莎诃(十一则成结界)
第十九咒曰。
唵(一)帝[口 禮](二合)路计也(二合二)毗社耶(三)阿谟伽波奢(四)娑么啰(上音五)娑么耶(六)地师吒(二合)喃(上音七)摩诃娑么耶(八)钵啰(二合)跋跢(二合九)虎吽(二合十)泮吒(半音十一)
(此咒第二句头帝字半音[口 禮]字全音。计半音也字全音。第五句内娑半么全。第七句内师半吒全。第九句内钵半罗全。跛半全也)
此为结坛咒。
第二十咒曰。
唵(一)阿谟伽(二)啰(上音)叉啰(上音)叉(三二合)虎吽(二合四)泮吒(半音)
此为护自身咒。
第二十一咒曰。
唵(一)诃谟伽(二)陀摩陀摩(三)钵啰(二合)底度跛阇(二合四)摩毗蓝皤(五)莎呵(六)
此名咒香烧咒。
第二十二咒曰。
唵(一)阿谟伽(二)阿诃啰(三)布沙波(二合)陀皤(平)毗摩(去)那(四)遮唎尼(五)虎吽(二合六)泮吒(半七)
应以此咒咒华供养。
第二十三咒曰。
唵(一)阿谟伽(二)啰阇钵啰(二合)底(三)车(去)啰伽(二合四)摩地阇(二合五)讫柳(二合)嘘拏(二合)讫柳(二合)嘘拏(二合六)么林(上音七)莎诃(八)
应以此咒咒于饮食生粳米供养。
第二十四咒曰。
唵(一)阿谟伽(二)乌波毗(上音)舍(三)虎吽(二合四)泮吒(半音五)
此咒咒座持咒者时作莲华印结加趺坐。诵于不空罥索心咒不得停断。待于坛中闻忏悔声及弹指声。及善哉声乃至散华。应知其坛已得加持。今正是其可入坛时。持咒者可起礼拜。咒神则出执王右手以帛闭眼。令其礼拜诸佛菩萨。及其咒神并诸神等。多罗毗俱胝摩么鸡金刚使者及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寻常忏悔发愿心意欢喜敬信。手中着华入于坛前散手中华。看华落处到何神上。则得彼神能与成就。礼拜合掌持戒而作是言。从今已后我更不食酒肉五辛。亦不归依礼拜余神。常当知恩报恩。归依佛法菩萨圣者。应当一心念阿阇梨。及诸菩萨获法善神明咒神等悉知证明。我从今日已后。布施一切众生无畏。令其与菩萨律仪。发菩提心亦令坚固。乃至为命不敢行恶作于罪业。于不违负一切众生。令其归依信敬。终不妄语常当实语。不行邪行正见依空不取着相。无有我人众生寿者。如是三说。以此善愿我得成佛两足圣尊。一切众生诸烦恼病悉为疗除。悉愿同此行。发是愿已当示其王秘密之印不空处陀罗尼。受法既竟还将出坛经少时间。其诸眷属应入坛者准于上法。将入将出。其王则应作大布施与持咒师。广大施已辞还本宫。此名王入大坛法竟。
若为臣作其坛纵广一十六肘。如上应作一切咒神。用凡色画界坛。亦当好料理地。不须用金银宝物等之色。其供养具饮食随力所办。亦当建立幢幡安四乳瓶。一切香华烧香供养。如其所堪作灌顶法。此是臣中坛法。凡人坛者纵广八肘。其中作印及观自在菩萨之像并诸咒神。不得同王及臣等法。于其坛上布三界道。所谓一白二赤三黄。应用瓦器铜银亦得。随其力办。随信以用华香烧香华鬘幡帐。一切严具悉皆应作。亦以种种饮食供养。还应如法与其灌顶。将出入坛依如上法。世尊善巧方便为度众生故。现种种形度脱众生。应以声闻乘得度者。现以声闻身形教化。应以缘觉乘得度者。现以缘觉身形教化。应以大乘而得度者。现以菩萨身形教化。应以咒法而得度者。则为说法令住善道。于中实莫生疑。若佛所说若菩萨所说。陀罗尼法及受持咒法。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是故应知得入坛者获大福德果报之聚。入坛菩萨得于智慧。所生之处得宿命智。及得神通得不退转。得登十地超魔境界无能胜者。一切怨仇一切业障悉得消灭。五无间罪速得消灭。得如是功德。更得无量诸功德聚。说入坛品第十三竟。
明主咒王降伏龙品第十四
若欲降伏龙者。应当往诣龙住池所。于彼池边以牸牛粪涂地作坛。坛上散华烧檀沈等香。应诵世尊观自在菩萨不空罥索心王咒一百八遍。若满一百八遍之时。其池中水悉皆干涸。其中所有龙及龙女。以欢喜形来现其前。三业寂静礼拜白言。善来圣者命何所作。则应告言我所念者汝则为作。尔时彼龙及其龙女又复白言。圣者所须愿见告示。其持咒者则当告言。我有事时若念于汝。汝当应时来至我所。时彼白言如所教令。白已礼拜。其池应时水还盈满更倍于常。则入其中还归本宫。从此已后心常念持终不敢忘。圣者但莫治罚于我。莫令失我龙神自在。彼于诸欲不敢放逸。又恐于死畏堕恶道。其持咒者。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故忆念彼龙。才忆念已。寻时则到隐没龙身。以天妙形如童子状。以诸严具庄严其身。现咒者前礼拜白言。圣者所须愿示教命欲令何作。应当告言我须财物。为给贫穷困苦众生。我见彼已生大悲心。闻已白言如圣者教。我必当令满足其愿。则入大海取如意宝珠。将来与持咒者白言。此是如意宝珠。能除众生贫穷之苦。随意布施阎浮提内所有众生。饮食资具皆令满足。时持咒者受彼宝已告言归去。若我有事忆念则来莫忘。得此珠已应集无量贫穷乞人。则以华香烧香华鬘。而用供养勿令人见。若有人见则当隐没更不得物。自在而用变成宝直百俱胝价。若将出卖得其半价。若更转转将出卖时渐渐贱价。乃至最后总不直价。无光如石而弃掷却。若佛出世其神变力。还复如本大海中没。由其咒力及福德力还得此宝。如其不然终无得法。若其世间旱无雨时不熟饥饿。还当忆念应时即来。以凡人形作礼白言。圣者我已到来欲令何作。告言当为成熟五谷。告已应时以龙神力。腾虚空中兴大黑云。风满虚空降注大雨。大雨充足成熟五谷。成熟五谷已重更白言。圣者我已利益安乐诸众生讫更何所作。应当告言我若更忆念还则速来。时龙受教拜辞而去还归本宫。
若欲得见龙世界时还三忆念。才忆念已。应时即来现咒者前。白言圣者我今则至。愿示教命欲令何作。告言示我龙住世界。才说已则从此没至龙世界。以龙神力作彼形状。诸龙之毒不能损害。如龙童子游行于彼龙世界中无疑怪者。若忆人世界。彼龙将以天妙资具。胜妙衣服诸庄严具。天妙香华天妙粳米饭。天妙工巧刻画。悦意歌咏人间无者。俱从彼没来此人间。其龙即还三请。白言圣者更命何作。咒者告言所应作者。汝已作讫汝今可去。随意安乐于我无负。闻此语已以龙神通还归本宫。若欲将龙向别国去。尔时咒者先当作护身法。诣龙池所以诵此咒。
第二十五咒曰。
唵(一)阿谟伽(二)毗(上音)社耶(三)摩诃那(去)加(四)盘陀盘陀(五)莎(去)诃(六)
则成结禁于一切方。无能障碍作恼乱者。应作方坛若土白者。不是曾经受持之处。涂作坛已散华涂香。烧香供养画龙罥索(直作罥索不是菩萨)诵不空咒一百八遍。当以右足大指蹋彼龙头索上。其龙身热如似被火烧。则走出来亦无有毒。以咒索力所系缚住。所有神通无所能为。纵其嗔怒亦无能为。则作蛇身咒者当以手。擎取龙置一筐箱中。或澡罐内盛擎将去。随将去处则逐而去终不能走。与其乳吃莫令遣死。若欲将卖。于无水国卖之亦得得杀龙罪。欲避此过若为利益诸众生故。出水安置则无罪过。彼龙住已则于其国成熟五谷。是故彼国诸众生等安隐快乐。其国丰乐多诸人众。稻谷甘蔗黄牛水牛充饶炽盛。恒常欢喜少病少事。无有死疫饥饿斗诤无恶逆贼。猛兽潜藏不能恼乱。彼诸众生悉皆贤善。淳是质直住善法中。常乐布施恒作喜乐。作诸福业坚持斋戒。口常宣说苦空无我无常等法。生此边地无端不雨水旱不调。今由此龙住持力故。于此苦难今得解脱。其龙亦得大致供养守护其国。复与其龙结愿受戒。因此善根离畜生趣得不退地。彼于咒者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故。得成就檀波罗蜜。又由布施众生命故。故得离于畜生之趣。趣向佛地亦复不难。降伏龙品第十四竟。
见不空王成就品第十五
尔时若欲承事不空罥索咒王者。彼持咒者清净洗浴着新净衣受持斋戒。于空闲处当一树下。或于有佛舍利塔处。白月八日或十四日。料理坛地。坛前应敷俱施那草。以水洒身结自顶发。护身已竟以此咒咒(用第二十六咒)
第二十六咒曰。
唵(一)阿谟伽(二)钵啰(二合)底诃(上音)跢(三)啰(上音)叉啰(上音)叉(自称名四)虎吽(二合五)泮吒(半音六)莎呵。
诵不空咒芥子三遍散于四方。一切障碍悉皆消灭除散不能恼乱。当加趺坐以帛裹头。结瑜伽印诵不空咒一千八遍。遍数满时当有大声。亦有光明及雨于华。咒者定心莫生恐怖。应知已得不空王法成就竟也。所以有此示现瑞相。则起以华末香烧香华鬘供养。一心念观自在菩萨观察四方。观自在菩萨则从南方从空降。放百千光明。犹如火聚乘霞云来。一切严具以为庄严。面上三眼面重枣色。身有四臂持火焰刀及执罥索。狗牙上出着赤色衣。嗔面鼻中出于云气。以金摩尼金刚琉璃满于手足。头戴龙王形状可畏。咒王大笑吼而大笑。譬如鼓声荡除山谷。而来现彼持咒之人。咒者勿怖但诵不空罥索咒王。心念观自在菩萨。散华烧香而供养彼。彼于空中欢喜形状。以天妙身称本体性。寂静而住赞咒者言。善哉咒者我今欢喜。汝何所求为求富乐。安达怛那为求腾空。持咒仙人转轮之位。梵王帝释护世四王。求宿命智五种神通。须陀洹果乃至第四果。辟支迦佛无上菩萨。无上正等菩提道也。尔时咒者随所欲愿。礼拜求请如上诸愿。若不乐欲当言依我则当依之。受其处分随其教命。皆依命作所求则与。意所须物则为将来。遣去之处依命则去。欲得去处则能将去。须来则来所闻皆说。常与圣者随逐行住。若不欲得常近住时。但忆念则来。为将伏藏而来示现。所有鬼着悉为除遣亦能治罚。为除一切病及一切死。禁火禁水禁刀禁毒。祈雨止雨禁云禁龙。随意所欲悉皆为作。作咒者若嗔更不现身来。是故咒者应当自护及护于彼。不自加持所为之事。而复恐怖。懒堕修行和杂恶业。难得成就亦难得见。应当勤求乐福德者。无有功用而得成就。见不空王成就品第十五竟。
见如来成就品第十六
若欲成就见如来者。其持咒之人行十善道。于诸众生利益安乐。胜意乐心应行悲心。于誓愿中坚固精进。供养三宝供养已竟。于观自在菩萨前作曼陀罗(此云坛也)随力所办华香烧香饮食华鬘。一切资具灯明供养既设供已。若经三日若一七日。持斋清净三时洗浴。着新净衣(若俗人作应着白衣)三时换衣。结加趺坐胜妙座上。作如来印但当诵咒。待观自在菩萨像身震动。现于神通隐没不现。或坐轮上或低或立。或现一身或现多身。或现粗或现细。或放光明。现如是等诸瑞相已。咒者应知我当见佛。有如是等成就瑞相。观自在菩萨普贤菩萨启请世尊。令见神变成就之相。如是知观自在菩萨请现相已。世尊受请为观自在菩萨。及欲利益一切众生故现瑞相。尔时咒者生欢喜心。更应供养观自在菩萨。供养既已还当诵咒。待于世尊以自神力隐于佛形。于其座上变观自在菩萨形为佛形。舒金色臂慰喻告言。持咒仙人起汝观如来大悲。为当满足汝愿故来至此时。持咒者绕佛七匝。以华散香烧香华鬘供养礼拜供养。礼已白言我见世尊。大悲教师我眼亲见。世尊令我所愿悉不空过为见世尊故。世尊告咒者言汝今何所求。为欲求多闻求富饶财。持咒仙位世中如来。声闻辟支菩提萨埵。灌顶无病长命生天。生于大姓婆罗门家。生于刹利大姓殊胜行家。生转轮家。欲得生四天王天及欲界天。欲得具足生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梵天净居天佛位所欲。皆得由于如来神力福力。如来秘密陀罗尼力。由观自在菩萨愿力。及不空王咒之威力。及心清净一切意乐皆得现前。如来所言终无有异。咒者随心乐欲之愿应当求取。若欲于世尊所求亲授记。应修菩萨行。世尊积集加行苦行乃得成佛。佛智甚难得。何况其余凡夫之人。云何由此少分咒力。一生积集俱胝百千无数劫生。修生善行所得之佛。莫疑咒此少力能得。皆由智慧方便善巧。成就信力精进力念力及三昧力。此则是其得佛之因。精进勤勇慰喻方便。所为授于无上正等菩提之记。得授记已菩萨次第得自在定。菩萨得于三昧自在。成于无上菩提不远。是故咒者心当信受。得菩提安乐不得不信一乘。其信于一切力得到彼岸。若不信受。纵于多百千俱胝劫中行精进行。终不能得菩提之果。彼去无上菩提甚远。是故世尊知众生已。为授无上菩提之记。是故咒者于如来所求请授记。是时如来为授记。持咒之人得授记已。应当自知我得成佛。世间教师于天人中无上福田。我知用是凡夫不净短命之身。我以此身而欲求佛坚固之身。彼身不作不善之事。及其三业常善五根具足。得发精进而求佛位。常在心中持咒之人。由咒力得如来菩提陀罗尼力。不可思议功德三昧殊胜之力。咒仙藏中所说之坛大印加持。受此法者降伏止息恶毗那夜迦能治罚咒。令其调伏方便增长。菩萨神变寂静安隐善好守护。吉祥摄受善巧方便。除一切烦恼遮止诸恶趣。净五无间罪消除病灾疫。消灭起尸厌蛊不祥。悉能除断刀毒恶药恶肿油瘘。癫痫癞病着小儿病。寿命色力富贵快乐具足欢喜。心生智慧聪明之念。相貌端正为人喜见。能得积集福智资粮善根。而有威德譬如摩尼如意宝聚。世尊观自在大菩萨不空罥索心王咒法。如迦罗波(二合)树悉皆具足无量功德。不是少福薄德众生所能求得。乃至百千俱胝劫中亦难得闻。况具足得一切如来加持一切菩萨诸愿。皆入一切如来之所成就。一切咒仙之所供养。常为一切诸天加持。能与一切所愿。能大积集福德之聚。能入菩提道能示导法。皆能消灭地狱畜生饿鬼之趣。若有受持读诵此咒。以华散香烧香涂香华鬘幢盖幡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之者。彼当得生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刹。寿命无量。等同得共世尊观自在菩萨。见如来品第十六竟。